分享

我们干嘛要一辈子做一个打工人?

 千山吾独行 2022-01-01

今天是2022年元旦。陪12岁少年下楼跑了两圈。看着少年轻松迈着大长腿,跟着少年竟然有点吃力。

又欣慰又深思。

欣慰是少年2021年个子窜起来了,体力也在增强。我意识到前浪的结局,果然是要被拍在沙滩上的。

深思的是人生后半场,体力是长期缓慢下滑的,我再也没有机会走回巅峰时期了。

2021年跑步535公里,平均每周两个5公里,现在跑5公里需要30分钟开外,当然这速度不是比赛速度。

记得高中时参加运动会,1500米是4分47秒。27岁时跑过5公里越野,时间是20分钟。

工作上也是一样的,经验和认知在提升,体力和耐心则已经远远不如年轻的同事们。能怎么调整呢?

一是在职场上“加杠杆”


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尽量选择优秀的同事共事。“为优秀的人干活、和优秀的人一起干、让优秀的人为自己干”,三个方式中,前两个选择余地不大,但是在选择下属方面,尽量多上点心,选择优秀的同事,或许会有成效。

二是在人生中做配置

让职场变成自己配置的一部分。目前理财收益占到我总收入的1/3, 职场收益占2/3,理财收益已经在缓解着职场压力。

年轻的同事们,就像少年一样,迈着大长腿过来了,后浪总会涌来。职场铁定越来越内卷。

职场上的限制很明显,按照别人的要求、思路,在限定的条件下,完成任务,分享一份收益。这份收益,跟你的付出,不算太相干,而是“组织”按照自己既定的逻辑分蛋糕。

我们干嘛要一辈子做一个打工人?

跨出职场向外看,投资反而是个能自主发挥的地方,风险很大,空间也很大。我可以在基本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学习、提升。收益和我的认知直接挂钩,远比工作有激励。

除了金钱投资,每个人都可以制作自己独特的“人生配置”,关键看自己的激情所在。

三是多元复利”积累

在这里,复利积累是广义,可以是资产,也可以是知识,比如心理学。积累的多元知识,可以产生化学反应,厚积薄发。投资知识有益于职场,心理学知识有利于投资,心理学知识和佛学义理可互相辉映印证……

我在2020年8月30日的发文《提升人生价值的双轮驱动》里了记录了类似的思考。

在这篇中还有个假设:“现在给儿子存4.5万元,年化收益10%,这笔钱到他大学毕业会变成15万,如果继续不动到他35岁会变成50多万。”

这是个正在落实中的假设:投入的是儿子的压岁钱,到目前为止2020/2021两年,股债平衡组合,两年收入正好略高于20%。后续的进展,可以继续观察。

如果能稳健组合,投入的更多呢?很简单的数学模型。

所以再问一遍自己:我们干嘛要一辈子做一个打工人?

2022年有什么新规划? 没有,我知道自己想做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