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论语》:泰伯第八.5

 自古在昔 2022-01-02

泰伯第八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1),以多问于寡(2);有若无(3),实若虚(4);犯而不校(5)。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6)

【注释】

(1)以能问于不能:能,能力,才能.问,请教.

(2)以多问于寡:寡,少,缺少.

(3)有若无:有,这里指有学问.

(4)实若虚:实,充实,充满.

(5)犯而不校:犯,冒犯,受人侵犯或侮辱.校(jiào),同较,计较.

(6)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昔,从前,过去.

【译文】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丰富却向缺少知识的人请教;有才学却好像没有一样,学识充实却好像虚空一样;受人冒犯却不计较。以前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做的。”

【感悟】

读到这篇文章,是不是马上会想起“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呢?
对了,这就是不耻下问的最好实例。看过我们《论语》系列文章的朋友,应该还有印象,“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是我们在介绍《公冶长》篇第十五章的时候讲过的,孔子说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在今天介绍的这篇文章中,曾子说的“昔者吾友”,也是这样做的。“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这就是对“不耻下问”的最好注解。而且,“昔者吾友”的修养和境界还更高一筹:“有若无,实若虚”,这就比不耻下问更进一步了。“不耻下问”,感觉上还有“上”和“下”、“能”和“不能”、“多”和“寡”的区别,但“有若无,实若虚”就完全消除了的这个区别,因为他就是“无”和“虚”的样子啊!更厉害的是,“昔者吾友”还“犯而不校”,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
至于曾子所说的“昔者吾友”这个“吾友”是谁?历代注家大多认为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