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希濂特赦后,多次与陈赓叙旧,1985年在美国机场塞钱给陈赓遗孀

 海曲上人 2022-01-02

1950年春天的一个早上,时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主席的陈赓将军专程从昆明赶到重庆,他要在前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住过的公馆里会见三位客人。他们分别是曾扩情、宋希濂和钟彬,三人是黄埔一期同学,在解放大西南的战役中先后被俘,被关押在重庆市第一看守所。

解放前,这里是臭名昭著的白公馆,国民党特务在这里囚禁并残害了无数仁人志士。而此时,这座国民党为囚禁共产党而改建的监狱里,关押的却是大大小小的国民党战犯,包括曾在这里颐指气使的大小特务们。

在曾经囚禁过叶挺将军的屋子里,宋希濂钟彬跟王陵基、刘进、周养浩、沈醉、徐远举等高级战犯一起被关押在二楼,曾扩情则跟许多小特务一起住在一楼,他认为跟大战犯住在一起没好结果,因此一直不愿意搬上楼。

当时全国的解放战争尚未结束,陈赓作为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专程从云南赶来看望沦为战犯的老同学,让三人喜出望外,尤其是宋希濂。对他来说,陈赓不仅是同学,更是如大哥一般。当宋希濂跟随西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部长周兴走进戴公馆,陈赓跟他握手时,仍然像过去那样爽朗地笑着说:

“你好啊!宋大头,我们又有好久没见面了,看见你身体这样好,我很高兴!”

“惭愧得很,没想到您还会来看我。”宋希濂紧紧握住陈赓的手,显得非常激动。

陈赓看着眼前这位“小老弟”,若有所思地问道:“还记得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吗?”

“那是1936年西安事变后,你到西安警备司令部来看我。”

“对,那次我是奉周恩来副主席之命特地去看你的。记得当时我曾说,你是国军师长,我是红军师长,十年内战,干戈相见,现在又走到一块来了,该给日本鬼子记上一功啊!一晃又是十多年,我们见一次面,好不容易啊!”

陈赓一席话,让宋希濂感慨良多,他们曾经是志趣相投的好兄弟,只因他的一念之差,走上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而陈赓不计前嫌,专程前来看望战犯宋希濂,也让他慢慢解除了对共产党改造政策的怀疑,开始认真考虑自己后半生应该如何度过。故事发展的最后,宋希濂回到人民的阵营,也算是跟陈赓殊途同归了。

宋希濂跟陈赓的情谊,得从1921年的长沙说起。这年,14岁的宋希濂从湖南湘乡一个富裕中农家庭到了省城长沙求学。彼时18岁的陈赓,刚刚结束了四年湘军生涯,也到了长沙准备重拾学业。在经历了军阀的连年混战后,陈赓思想极为进步,在长沙经常参加“青年救国会”等群众团体,积极从事反帝爱国活动。而少年时的宋希濂,受五四运动影响,也是一个十足的爱国青年。

不久后,宋希濂考进长郡中学,而陈赓则进入毛泽东开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长郡中学,宋希濂加入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当时的会长是夏曦(毛泽东领导的新民学会会员,后来曾担任中共中央鄂西分局书记,在长征途中牺牲)。此外,宋希濂还跟同学曾三(后来参加了长征的共产党干部)一起办了一个墙报《雷声》,多次撰文猛烈抨击湖南军阀赵恒惕。

1923年冬,长郡中学国文老师,颇为欣赏宋希濂的熊亨瀚(共产党员,1927年被蒋介石杀害)找到他,对他说:“我平时看你的作文和言论,富有爱国热忱,现在广州派人来湖南招收一批青年去受军事训练,你想去吗?”熊老师说的,正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招生,宋希濂欣然接受。

在长沙育才中学的初试上,宋希濂认识了同来应试的陈赓,两人一见如故。过了五六天,宋希濂被通知录取了,到育才中学集合时又一次见到了陈赓。因为宋希濂岁数太小,家人虽然勉强答应他去广州,但也要求他一定要找几个同伴一起走,宋希濂首先想到的就是陈赓。

陈赓领着包括宋希濂在内的20多人就上路了,他们离开长沙到武汉,接着乘船顺长江东下到上海,再换船经香港到达广州。在广州,宋希濂又跟陈赓同住一室,等待考试期间同游同学,情同手足。直到1923年4月28日,黄埔军校发榜,宋希濂跟陈赓双双被录取。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办的军事院校,师生中共产党、国民党两派展开了尖锐的斗争。陈赓早在1922年就已经加入了共产党,进入黄埔军校后也十分活跃。而宋希濂性格内向,言语不多,由于受陈赓的影响,思想上也倾向于共产党。入校不久后,宋希濂就在陈赓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合影

黄埔军校第一期实际上只学习了不到半年时间,1924年11月就毕业后,之后便都参与了平定各路军阀的战争。在经过两次东征平定陈炯明后,宋希濂跟陈赓都升为国民革命军的连长。陈赓发现宋希濂非常敬佩周恩来,便于1926年初领着他去见了一次周恩来。

在周恩来的住处,宋希濂第一次单独与这位黄埔政治部主任见了面,房间里简陋的摆设让他吃惊。他在广州曾去过一些官长的住处,但没有一个官长的住处像眼前这样,出了一张支着蚊帐的双人床,就只有一张旧办公桌,几把木椅。直到几十年后,宋希濂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同周恩来面谈的情景和细节。

不久后,蒋介石发动打击共产党的“中山舰事件”,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退让,反动派甚嚣尘上。这时候,宋希濂思想上出现了动摇,他还写信给陈赓,说自己“风向不辨,不知如何是好?”陈赓始终想把宋希濂引上革命道路,曾约他在越秀山见面,当面问他为什么几个月不跟组织联系,在部队作了跨党登记没有。宋希濂支支吾吾的回答,让陈赓很是气愤。

紧接着在率部攻打浙江桐庐时,宋希濂负重伤,被送进苏州教会医院治疗。养伤期间,宋希濂更加迷茫,便向蒋介石写了一封信。蒋介石的回信还没到,他先收到了陈赓发来的电报,让他速去武汉养伤。就在宋希濂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位青年军官走进他的病房,带来蒋介石的亲笔信。蒋介石要宋希濂“伤愈后速来南京见我”,并送来了300块大洋作为路费。宋希濂深受感动,3天后就到了南京,从此开始了长达23年为蒋介石效劳卖命的生涯。

1927年2月,宋希濂被蒋介石送到日本学习军事,1931年归国后担任第87师161旅旅长,驻扎在南京。此后,宋希濂曾主动请缨参加淞沪抗战,1933年升任中将师长。就在这一年,陈赓在上海被捕,宋希濂得知消息后组织黄埔同学展开了积极的营救,最后更是直接面见蒋介石,为陈赓作担保。后来,陈赓成功逃了出来,在共产党的队伍中充分发挥军事才能,从红军、八路军到解放军,都是赫赫有名的战将。宋希濂也在蒋介石麾下节节高升,到被俘前已经是湘鄂边区绥靖司令部司令官兼第14兵团司令官、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

1959年10月,宋希濂跟杜聿明、王耀武、邱行湘等十名蒋介石集团战争罪犯获得特赦,他们当中大都是陈赓在黄埔的同学。1960年4月,陈赓从广州疗养回到北京,他听说宋希濂等人获得特赦后,带病在民族饭店请黄埔出身的杜聿明、宋希濂、周振强、王耀武、杨伯涛、郑莛及吃饭叙旧。

陈赓第一句话就说:“我们又走在一起来了!”大家长谈往事,不甚唏嘘。吃完饭后,陈赓和宋希濂像在黄埔那样,再度漫步在湖边,亲切交谈。最后,陈赓望着自己昔日的同窗们说道:“将来解放台湾,还要靠你们到台湾去做工作,对这一点要有思想准备哟!”随后,陈赓还拉着宋希濂单独照了张相。那之后,陈赓又跟宋希濂相聚过几次。

周恩来(前排左二)、陈赓(前排左三)跟宋希濂(后排右一)等人合影

遗憾的是,不到一年后,1961年3月16日,陈赓因病去世,年仅58岁。宋希濂惊闻噩耗,不胜悲痛,失声痛哭,含着热泪参加了中山堂的吊唁活动。后来又多次撰文悼念,认为陈赓的逝世是国家的重大损失,也让自己失去了难得的良友。

宋希濂获得特赦后,还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那是在他恢复自由后的第10天,周总理接见了他们第一批获特赦战犯,在座的还有陈毅副总理和章士钊、张治中、傅作义。周总理跟他们一一握手后,亲切地说:“在座的绝大多数是黄埔学生,我和文白(张治中)都曾经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是你们的老师。学生走错了路,老师多少也有责任啊!”

随后,周恩来又询问了每个人的身体和家庭情况,总理问宋希濂:“看上去你身体不错,还不到50岁吧?你的家庭都有谁,都在哪里?”

宋希濂马上站了起来,尽管周总理一再示意他坐下,他仍然坚持站着回答:“感谢老师的关怀,我今年52岁了,但身体还很好,后半生还能为人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妻子1949年就已经病故,5个孩子都在美国和香港,国内还有妹妹和其他亲属。”

“海外的可以先联系,国内的可尽快见面。你们的工作、生活、家庭可以一步步安排。有什么要求和困难,可以找中央统战部徐冰,他是副部长,负责安排你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周恩来对宋希濂等人的生活极为关心。

就是在这样轻松而温暖的氛围中,周恩来给他们做正式的谈话,生动而又透彻的讲了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实践问题和前途问题,向大家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宋希濂拿出笔记本,以最快的速度记下了周恩来的每一句话。

宋希濂不仅记下了周总理的话,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也一直遵照周总理的嘱咐,为新中国建设出力。直到1980年,宋希濂已经73岁高龄才渐渐退下来。正好,在美国的几个孩子都提出来接他到跟前尽孝,他才在组织批准下,携再婚妻子到美国定居。

即便是到了美国,宋希濂仍然没忘记自己的使命。他在当地和几位黄埔同学一起,成立了黄埔军校同学会,并担任副会长。此后,他多次为祖国统一奔走呼号,并发声敬告仍在台湾的黄埔校友,不要一错再错。为此,他受到中国台湾不良媒体抨击,被斥责为“甘做中共鹰犬”。李敖写《鹰犬将军》一文为他说话,他便干脆用“鹰犬将军”做了自己回忆录的书名。

1985年,陈赓大将的遗孀傅涯到美国公务,并探望定居美国的妹妹,得到了在美国的宋希濂、蔡文治、李默庵等黄埔军校同学的热情招待。言谈中,他们纷纷表示对陈赓的钦佩与怀念,他们不仅钦佩陈赓的军事艺术,也对他急公好义的品质感激不已。

傅涯离开美国回国时,这些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将领们又都亲自到机场送她。宋希濂拿出一些钱来,塞到傅涯的手中,诚恳地向她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她回国后能替他们买一些鲜花,到八宝山公墓祭奠亡友英灵。

宋希濂早年立志报国,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弃文从武,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立下汗马功劳。在这一点上,他跟陈赓将军志同道合,然而在一些重大问题的选择上,宋希濂却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沦为蒋介石的“鹰犬”。幸运的是,到最后,宋希濂还是走到了人民这一面,跟陈赓将军殊途同归。

尽管在人生道路上有过曲折,但遮掩不住他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不是某个人的鹰犬,而是中华民族的鹰犬将军。

转自适说新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