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患者就医的体验故然不可能如买菜一样,今天到这里买菜,明天到那里买菜,但是每次的就医体验就像是神经元一样控制着患者的脚。因为角色和专业知识信息不对称,每个患者都会选择他信任的医院就诊,都会选择有责任心的医生治疗,都会选择负责任的护士护理。 清洁、消毒及灭菌是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经常对无菌器械、仪器设备表面、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后的诊疗器械等关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然而,法之有所不及,不能面面俱到,有些医疗机构不够重视医院感染,违规操作,有些是因为钻了法律法规的“空子”,从而导致个人或群体性感染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国家不断更新和修订法律法规,来弥补漏洞。 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第三章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2.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然而,规范里并不能逐一列举所有需要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名称,也就会有不自知和知而不行结果,所谓见仁见智。院感部在质控中发现,耳鼻喉科综合诊疗内窥系统中的喷枪药壶内壁表面有黏液性污染物附着,问其科室对使用中的药壶怎样清洗消毒,护士回答:“没有做过清洗消毒处理,药液没有就直接添加,每位患者使用后用一次性消毒湿巾擦拭喷枪外表面,这样使用尽一年了。”从医院感染管理者角度来讲,我们遵循法律法规基本原则,要求科室定期对使用中的喷枪药壶进行清洗消毒。隔天得到科室护士长反馈给我们说:“已经咨询过市里好多医院的耳鼻喉科,他们都不做清洗消毒,况且我们主任说他原来单位也不做。”这件事就搁浅了。 二、科学循证,用事实说话 由于临床科室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感染隐患感觉抽象,很难接受院感部的建议,经过院感部人员共同商议采用循证方法对药壶和喷枪外表面进行随机采样。经过培养结果回报:1号诊室药壶内表面细菌菌落总数:200cfu/件;喷壶嘴表面(消毒后的)细菌菌落总数:0cfu/件;2号诊室药壶内表面细菌菌落总数:21cfu/件;喷壶嘴表面(消毒后的)细菌菌落总数:0cfu/件。 当把结果回报给耳鼻喉科时,他们主任感慨的说:“其他医院说不用清洗消毒,也没有事,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做细菌培养,如果做培养不一定是什么样呢!”至此科室欣然接受院感部的建议。经过科室定期清洗消毒后,院感部对此前细菌菌落数超标的1号、2号诊室药壶内表面进行复采,结果细菌菌落总数均为0cfu/件。 三、一日慎独而心安 门诊就诊的患者病员广泛,病情复杂,各种传染病患者无法在就诊前检出,如果因为医务人员措施不当,忽视诊疗病人之间的手卫生及器械更换等措施,无疑对患者病情造成“雪上加霜”。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口腔、鼻腔、阴道等部位是一个带菌的环境,消毒隔离无须认真,认为这些操作与外科手术不一样,忽视了许多操作是有创性的,对预防医院感染重视不够,无菌操作不严。 当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感觉到哪里不对,多数患者会把他的怀疑“埋”在心里,而不是直接说出来。患者与患者家属心里的怀疑会像一个雷达一样时时刻刻在搜寻证据。没有发生医院感染是万幸,如果有感染那就是一场医疗纠纷。 我们不要用赌运气的思维去做事,要时刻谨记:医院是一个整体,科室是一个部分,这就像是一首曲子。每一个曲子都有一个基调,虽然每一个篇章不同、每一个音符不同,但是每一个篇章的基调都是相同的。 《中庸》之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 ,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 望与各位同仁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