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解答丨电影摄影如何合理曝光?

 休火山 2022-01-02

关于电影摄影如何合理曝光的一些疑问:

“先介绍下本人的情况。我的研究生专业是电影制作(导演方向),但是自学习以来一直对电影摄影很感兴趣,毕业前后从事的绝大多数职位也是摄影,决心好好学习摄影。

隔行如隔山,我觉得对于非专业毕业的我,摄影基础非常不扎实,有非常多的疑问,在这里,描述我的实际经历与困惑,请各位业内前辈指导。

……疑问:我不知道如何准确定摄影机的曝光值(主要是光圈)”



问答


疑问:我不知道如何准确定摄影机的曝光值(主要是光圈)?
回答:这一点相信很多学生DP刚上手拍摄的时候遇到的困惑,我们在课堂上学了很多曝光表,记了很多数值和Photometric(测光),拍摄的时候拿着测光表算着T2、T4。

但是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到底我摄影机上面的镜头光孔应该设定为多少,什么因素可以决定着这个光孔(曝光值)。
万事万物都有个起始,而这个“起始”是一个基础,所有的布光照明都得围绕着这个基础来进行,不然一直在更改只会让拍摄效率低下。

那么这个“开始”——摄影机的光孔是由你自己主观决定的,假设在没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不考虑任何前提条件,你想拍多少就是多少。
例如,你随便说个T4,那么你的光孔开到T4,然后T4就是你的正确曝光(中间值),然后围绕着T4开始布光画画。例如你想人物面部有点对比度,那么辅光低曝个两档,定为T2,然后去调整灯光去让辅光照明为T2。

同理,你想背景亮一点,亮个一档,那么背景光应该读T5.6,然后去调整灯光让背景光读数为T5.6。这个就是简单的定光孔的意义和操作流程。
影响光孔设定的因素:


1、景深

不同的光孔的景深(Depth of Field)是不一样的,做为摄影指导,你对景深具有绝对的把控性并且是艺术创作中很重要的环节。
例如,这个拍摄的画面你是想像韩式电影小清新那种“虚”一点的,“糊”一点的焦外呢?(这时候光孔可能会设定为T1.3和T2.0之间)还是美式好莱坞那种大场面大场景很多美术都需要看得清清楚楚实一点呢?(T4-T5.6)

或者你选用的这只镜头的光斑在哪个光孔下好看也会是考虑因素,例如Cooke Primes有人就喜欢开到T2.8个半的光斑最圆。还有拍摄高速水花、粉尘需要把东西看得更清楚(T11-T22都是有可能)。不多举例了,平时用多了自然都知道,没有机会实践的同学就多思考。

2、实际因素(不可抗力因素)

我明白,身为DP的我们都是Control Freak(控制狂),刚开始上手的时候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换成自己可以掌控的曝光数值,T2、T4啊妈蛋这么这个是T5.6……换掉换掉……
醒醒,现实的情况就是你的剧组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换掉整条街的路灯,那么这些重要的、不可抗力的因素将会成为你的拍摄决定光孔的因素。

举个例子,你拍个街道,里面有各种灯管和霓虹灯,那么你想霓虹灯看清楚写的是啥,那么你就拧你的镜头看看多少光孔能看清楚又没有曝掉,那么这时候就根据这个光孔来做人物和环境的照明。
还有一个经典案例就是外景日拍夜的时候,可能车头灯、手电筒、街灯等等会成为一个你的曝光起始基准。

3、其他杂七杂八的因素

例如时间啊,假如整个进度特别的赶,那么可能实际情况就是大基础读了多少差不多你就先定多少来拍,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再让你去调整灯光了。
还有就是灯具啊,例如你这个剧组根本没有费用拿你想要的灯,你只有这些材料,于是要按实际情况去分配,不要没灯的时候硬要去拍个FPS200的T22。


总结就是:
当你自称自己是一名摄影指导的时候,艺术创作固然重要,但是要管理分配好自己的资源,事物的优先级都要考虑清楚,毕竟很多时候你的一个意图是需要整个团队花时间和金钱去实现的。Think about the big picture.


案例个人解答


案例1:比如,我拍摄一个角色坐在室内桌边。光已经打好,Key(主光)入射T2.8,Fill(辅光)入射T1,Back Light(背光)入射T5.6。

我的做法是:比如我原本计划是一个Low Key(低调)的调子,我就根据监视器的样子,调整光圈到看似合理的曝光度。可能略微向右曝光一些方便后期可调与降噪。并且打开False Color(伪色图)确认没有无细节的过曝与欠曝。

困惑:但我始终不知道该如何给予一个准确的曝光值,没有监视器,我完全不知道摄影机到底该设置为T4?T2.8?还是T2?

解答:你光已经打好了Key是T2.8,那么就按照T2.8来拍,因为每个摄影机的表现力还不太一样。建议初学的话先不要考虑太多因素,定光孔的方法具体参照上面三点,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先忽略掉一切过多的考虑,先定个T2.8,然后按照自己的曝光意图去打光,先把曝光游戏玩起来再说。

案例2:我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使用RED,和一些业内大咖合作后得出的经验是,在用RED拍摄Low Key画面时,为了获得大量的暗部细节,原始素材往往过曝2-3 Stops(档)(ISO 800) 或者略微向右曝光1/3 Stop(ISO 250)。

说白了一个很暗的画面,现场肉眼见可能是非常明亮的。我借着这个思路(多灯/ 低ISO)的办法拍摄了大量Low Key的作品,效果还挺满意。

困惑:但是直到我一年前开始用Alexa(ProRes记录)拍摄才发现一个问题。长久以来,用RED配合R3D文件,ISO后期随意可调。因为平时都在ISO250上拍Low Key,即使后期往上拉曝光也不会出现太多噪点。可现在ProRes无法更改ISO,以至于对于准确曝光的要求高了许多。于是我一下子不知从何入手。

解答:在数码时代每个摄影机的表现力是不一样的,就算商家怎么宣称宽容度啥啥啥啥啥,但是使用过程中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体会。这里不赘述raw和log视频信号和视频文件的区别(也无意黑哪个摄影机或者啥),我只能简单粗暴地给你总结一句,就像你拍RED会过曝一点然后后期压黑,这样可以得到更干净的阴影,因为某些摄影机的Color Mangement(色彩管理)做得有点问题,这种做法红色通道不会翻出太多噪点,所以拍某些摄影机的时候打光的方式确实会不同。

而另外一些摄影机也会翻噪,但是曲线不一样而且翻出来的噪点还很像35mm胶片的Grain(颗粒),所以嘛……而且说句实话,我其实不太明白后期拉ISO的意义在哪里。你打光的时候整个场景的比例已经在那里了,你整体拉黑拉亮的有啥用?

案例3:在以前学生生涯的拍片中,我基本只用入射光来测试光比和各方向光线读数,用反射光来测试人物与背景度数是否相似,是否太过融合不够突出。

有次曾去某著名电影学院的学生作业剧组帮忙,看到摄影、灯光对他们每个画面中,背景、人物的Key、Fill、Back都进行反射光测量,并让摄助画图记录。当时我很不解,为何要记录每个角色的反射光读数

困惑:我想即使测光表可以1°反射光,但是摄影、灯光各自拿测光表测反射光,是非常不准确粗糙的,也不明白其意义。

但最近在想,是不是摄影师在明确影调的情况下,应该对心里所预想的画面中,Key、Fill读数了如指掌?他们的老师布置那样的作业是不是为了让他们熟悉在不同场景氛围中,摄影师想要达到某个效果,能脱口而出某个应该的读数?

解答:关于测光表的问题,其实测光表是一个工具,能很好地辅助你大差不离地跟你的灯光师进行交流。可能在以前监看系统没有那么发达的胶片时代,有它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我个人用得越来越少了,或者说,用的方法越来越不一样了。

首先是因为,有时候你会发现测光表和摄影机的表现力不太准确,其次是不管入射也好,反射也罢,测量都是会有偏差的,你点测这个那个的,一张米菠萝还会有Kick Angle呢,是不是。

但是我在布置一个场景的时候依然会用测光表,重要的时候依然会点一下演员的面部或者背景去看一下是不是我想要的读数,然后start working from that。

然后结合各种不同的工具,例如我个人比较喜欢的Wave Form(波形图),有时候也会看一下False Color。测光表现在更多的是给我一个比例的基础,让我可以调整我的灯光并且和灯光沟通交流(毕竟亮一点和暗一点有时候真是鸡同鸭讲)。

我不会告诉你,以前教我摄影的老头儿还逼我发过誓,以后拍的每一场戏都要用测光表……科科。

案例4:我有看到YouTube上Shane Hurlbut测试对比Alexa与C300的Latitude。

困惑:17秒时,相机设定参数 ND1.2 T8。他说:“My light meter says it exactly exposes correctly on their faces. ”(我的测光表显示,光准确地照在人物的面部)这里的准确曝光是不是指的是,针对人物主光进行“入射光”测光,得出T8 ND1.2,于是相机设为T8 ND1.2后完全真实还原人物样貌?

解答:我觉得Shane在做测试时说的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他的测光表读数是T8 ND1.2,因为测光表是不能告诉你ND几点几的数值。这句话的理解是当摄影机设置为T8 ND1.2的时候正好与我测光表的读数补偿对等了。(自己理解一下……)

困惑:我看到在 1 Stop时他称作为Sweet  Spot(是不是他觉得那个时候看起来很美?)然后一直到 4 Stop时他说可以看到一些Clippin一些Burn(过曝)。然后欠曝那边,-3 2/3 Stop时他说,可以看到细节,作为Moonlight Scene(月光场景)非常不错。

我在想,这个是不是刚好回答了我之前的疑问(到底该设什么曝光值):摄影师应该实际测试摄影机,根据实际画面情况来了解,用这一台摄影机,拍某个场景,最合适的曝光是多少?我这样理解正确么? 比如我现在根据这个视频知道了,拍超暗月光场景,白人肤色,可以降低到-3 2/3 Stop去拍摄?其他的场景我需要自己去测试?

解答:像“Sweet Spot”和“看起来很美”其实大多数时候是人的主观感受,从字里行间大师们总结的经验里面确实可以窥探一些他们认为“美”的一些经验和依据,但是落实到最后进行拍摄的是你自己,你会在漫长的拍摄中摸索总结出自己的经验。而用某个摄影机在某个场景合适用多少的曝光,在你不熟悉没有建立起概念的时候,可以遵循或者尝试一下别人的做法。

举个例子,像老外确实在夜景的时候会低曝白人皮肤个3-4档,他们觉得这样的月光看起来自然,那么也有做室内或者阳光的时候过曝(Clipping)个2-3档,因为其实Burn一点点的感觉能带来更多阳光的感觉,这些都是经验。

本文授权转载自熊猫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