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感怀西藏(1—7)

 王屋陋室 2022-01-02

二零零六年七月,我第一次去西藏,小眼迷离,瞳孔大开。回上海后,心灵受到极大的冲击,写了以下文字。现在读读,依旧难以自制,魂飞魄散。后来再去西藏,那片净土已慢慢坠落了红尘,就像一个处子被逼着悄悄淹没在青楼中一样,令人唏嘘不已……

1,

西藏回来已经许多日子了,心情一直无法从那种美丽和震撼中挣脱出来。远离了那块土地,但远离的只是皮囊,心总是时刻为记忆里的灿烂而激荡着。

很多时候我在想,西藏之旅到底给了我什么?是什么让我觉得现实生活的一切变得如此的不重要,而一种人生观的再次改变,让我猛然觉得生活的无意义和生活的有意义居然那么的贴近,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一下子变得模糊了。生命的状态也从焦虑和繁杂中挣脱了出来。以往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努力让自己心静如水,这种渴望一直无法如愿。而现在,走了一趟西藏,这种渴望在无形中就得到了满足。

西藏的风光和人文可以洗涤人的思想,这种洗涤是很自然也是很坦然的。它的过程是明白而清晰的,不做作也不是故意这样诱惑你的。去西藏改变自己的人很多,多数是改变了自己的欣赏层次,而灵魂被彻底清洗的人不多,那种被彻底清洗了灵魂而又能重新塑造自己灵魂的人,辨证地说是没有的。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无论你如何面对西藏,无论你如何地感悟人生,你几乎是无法摆脱你已经建立起来的现实生活的,就是你觉得摆脱了,那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千丝万屡的牵挂和记忆,在夜幕下还会触动你的神经。这是一个得和舍的问题,也是一个进和退的问题。

西藏的风光可以提高你的审美目光,西藏的人文可以改变你的思想,西藏的哲学可以改变你的世界观。但西藏,它终究只是一个地域而已,以这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哲学可以改变你的人生态度,但很难改变你的人生意识。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感慨西藏的瑰丽和神圣?为什么有些人愿意放弃都市的繁华而在西藏停留了下来?为什么还有人可以在西藏毅然剃度为僧?种种异样的行为在西藏发生,种种体现西藏哲学魅力的行为在西藏出现。这就容易让人去思考一些问题。我们像蝗虫一样奔赴西藏,目的是什么?我们在布达拉宫前想些什么?我们看到纳木措和羊卓雍圣湖的时候为什么会泪流满面?我们走进大昭寺和扎什伦布寺的时候是否也体会到了生和死的辨证关系?为什么?为什么?

当离别西藏的时候,多数人会这样感慨:一,没有白来;二,我是凡人;三,我会再来。由这样的感慨不难想象,西藏像一个灵魂的浴场。在这里,你看到了自己的污浊,也间接地洗涤了一些污秽,但你也会原谅自己,因为你是凡人嘛,凡人不需要对自己太苛刻的。

西藏就是一面灵魂的镜子,你站在这面高大而透彻的镜子面前,感慨着感悟着感动着感激着,你能看清或看轻自己,但你无法丢弃或强迫改变自己。因为在西藏这面镜子的对面也有一面镜子,那面镜子的名字叫现实生活,现实生活这面镜子照不出你的灵魂,因为你没时间去审视自己的灵魂,你必须为自己的生存或更好的生存去拼命忙碌,你只能感到自己活着,并且苟延残喘着。

2

走西藏,有多种心态,这种多样的心态决定了你去的目的和怎么看待西藏。在多数人的心中,西藏充满了神奇,有着太多的期望和梦想。甚至有人希望,自己这样的一次简单而短暂的旅行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不排除这样的可能,但多数的情况下,这样的期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对西藏的了解需要过程,对西藏哲学的认识需要时间,对藏传佛教的深刻领悟更需要时间和历练的思考。简单的说,对西藏的深层次的认识需要文化的积淀和再感知。

多数的游人没有这样的文化积淀,所以多数的游人来西藏是为了体会一种风土人情的趣味,一种紧张生活的放松,一种精神世界的漫步和神游。这种享受不难达到,可以说这样的享受可以为你提神醒脑,充分缓解你的都市生活的压力,给你精神的养分,为你回去拼杀蓄积可贵的力量。不说布达拉宫,不说大昭寺,单说自然的美景,就可以让你觉得西藏的美丽和灿烂,就可以让你充分体会自然的瑰丽。蓝天,那是真的蓝,白云,那是真的白。你如何形容都无法表现这样的自然的真实性,那么纯净而纯粹。没有丝毫的污染,不给你丝毫的想象空间。因为这样单纯的景致已经把这样的景致推到了极限。

还有些去西藏的人,形式上是去旅游,实际上是去圆梦的。这样的梦很容易在都市里蔓延,好似十个都市人有一半是西藏的信徒,又好像西藏是不知道什么时代的祖先一样,必须去祭奠一下。这话说的严重了。但有很多人把西藏作为自己的梦去圆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这梦是如此的遥远,因为这梦是那么的高原。高原是地理概念,遥远是心理概念。身体要好,没有什么疾病,抗得住高原反应。心灵要坦荡,能理解遥远的梦对我们而言毕竟是不真实的,你可以感慨,可以向往,但你无法去改变或者去极端投入的。

在纳木措的时候,我看到那么一个都市性情中人,他在湖边长跪不起,泪流满面,身体被震撼得花枝招展。他那模样估计就是四十来岁,举止也是富贵之人。他是典型的圆梦之人。因为他是真的被这种自然水色打动了,那么纯洁那么高雅那么纯粹那么清澈,他明白他这一生已经不可能再遇到这样的神圣了,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无法达到像纳木措这样的拟人化的圣洁境界了。但他景仰之后,还是坦荡地回他的都市了。他对我说:“梦毕竟是梦,梦醒了我还是要去烧早饭的。”

当然,也有真正把西藏当作自己生命去对待的都市人。这样的人中,有赶时尚的,那是在炫耀生命;有被西藏的风光抓住心灵的,那是在美化生命;有被西藏的简单和朴实的生活吸引的,那是在淡化生命。而真正厉害的是那些剃度为僧,投入藏传佛教的人,那是再造生命。

西藏吸引人,风光也好,人情也好,民族的风俗也好,这些最多也只能吸引你一小段的生命历程。而真正能撼动人的心灵的东西,真正能让你改变人生观的东西,我看只能是藏传佛教了。那才是西藏的根本。是西藏的灿烂和耀眼的精髓,是西藏这块宝石磁场的原动力。

所以,作为一个简单的游人,作为一个匆忙的过客,请不要盲目地说西藏就是我的生命,西藏就是我的灵魂,西藏就是我的一切。你的生命你的灵魂你的一切,其实和西藏是沾不上边的。还是说西藏是我的一个梦比较实在。且慢,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梦醒时分,你起身看着湿润的枕巾,你能清楚那到底是你的泪水还是你的口水吗?

做西藏梦的人,同样是要回答这个问题的。

3

西藏是个物质生活非常贫瘠的地方,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就是在这样的贫瘠地域出现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譬如冬虫夏草,譬如藏红花,譬如藏獒,譬如藏羚羊……在西藏,一般的地方你不太看得到树木,多的是小草小花,西藏的气候条件不适合高大树木的成长(特殊的地方例外),而非常适合那些坚韧而顽强的小草小花生长,因为小草小花需要的能量比较少。

同时,根据相关的资料表明,西藏的土壤其实并不贫瘠,西藏的土地下有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资源一直在土地里长久待着,没有人去触动它们,想去触动它们的人又没有能力或条件去触动。因为在西藏人的眼睛里,天上的地下的都是自然的东西,自然的东西就是有规律的东西,就是佛主恩赐的,是动不得的。不破坏自然才有自然的恩惠,也许,这就是西藏的草之所以营养丰富的理由吧;可能,这就是西藏的湖水之所以色彩斑斓的道理吧。

冬虫夏草和藏红花都可以说是世上罕见的自然营养品,藏獒和藏羚羊更是只有西藏才有的珍贵动物品种。罕见而珍贵,都集中在这样一个贫瘠的土地上,难免会让人思绪万千啊!难道极品的植物也要虔诚修炼才能到达一个境界吗?难道稀世的动物也要历经磨难才能傲视群雄吗?匪夷所思,让人不得不感慨啊!

西藏是个修身养性、历练灵魂的地方,所以我们尊称西藏为圣地。这些话是不过分的,因为西藏有资格和条件被这样尊称。西藏是唯一的,是给俗人鄙视自己的一块放大镜,是给圣人欢娱自己的聚宝盆。

首先,西藏高,高得可以摸到天的颜色;其次,西藏远,远得仿佛不在人间。因为高远,西藏就充分显现了她的冷漠的高贵和冷静的高深。再者,西藏的气候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据说,一般的人在西藏待上三年就会折寿十年以上,紫外线的强烈腐蚀,稀薄空气的时刻压抑,让你的肉体经历异样的历练。

但可以肯定的是,环境的艰苦,物质的贫乏,这是历练必须的条件。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会释放心灵的能量。一旦心灵的门被打开了,那么,任何的食物就没有区别了,它只是为你的身体提供能量而已;那么,任何衣物也没有区别了,它只是为你遮掩身体而已。衣食住行的目的就不一样了,心灵成了真正的主宰,精神的欢娱代替了一切。

说的有点神了,的确是的,我也这样想的。因为我和你没有区别,我们渴望修身养性,渴望历练灵魂,但我们做不到,我们太俗气,俗不可耐,我们都有自己物质生活的底线。说来好笑,上飞机回上海的时候,我震颤的灵魂还没有平息的时候,我就急急忙忙给家人打了一个电话:“请给我弄点鱼,弄点肉,弄点虾,烧得烂一点啊,微辣啊。我历练回来了,很辛苦的啊!”

4

很多人去西藏是没有目的的,可以说只是因为好奇。这种好奇就像对北极或南极的好奇一样,是没有什么企图或要求的。只是去北极和南极的可能性更小一点。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西藏实际上是最好的。因为无论地域、信仰和生活习惯,西藏与我们都有太多和太大的不同,你可以去体会,可以去了解,但你在短暂的时间和空间里,是不可能入进去的。

首先语言就是障碍,相互无法交流,答非所问,词不达意,各说各的,只能是相互一头雾水了。其次是相互的意识有距离,无法在同一个层面探讨,最多只能说说天气,说说空气,相互问个好,然后只能挥手作别了。再者就是身份的不同,能和你交流的大都不是纯种的藏族教民,他们也是西藏的过客,只是过的时间长一点罢了。种种因素,使得我们只能匆匆掠过西藏,匆匆感悟西藏,匆匆离别西藏。

藏族教民几乎都是非常贫穷的,这种贫穷在我们看来是一种耻辱或悲哀,但在他们却是不以为然的。这确实是一种意识问题,是一种观念引导的态度问题。这问题可以说没有相同的答案,只能是两个精神世界的人活在一个天空之下,不知道是谁的思维更加正常一些。

很多藏族教民是没有文化的,他们除了放牧和做必须的事物外,就是转转经筒。因为转经筒里有经文,转一圈就等于念一遍经文,佛主听得到的。这样的生活习惯和节奏你能适应吗?你会说,过几天可以,过几年估计就不行了。这话是实在的。还有就是朝拜佛主的日子,五体投地的朝拜,里里外外的朝拜,不远千里的朝拜,坚忍不拔的朝拜。可以说藏族教民的生活就是围绕朝拜佛主而安排的。在西藏的许多地方你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那种虔诚是很震撼人心的,你站在那里看着这样的虔诚,实在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觉得恍如隔世,你会问自己这是真的吗?真的有这样的人吗?真的有这样虔诚近乎到白痴地步的人吗?

站在那里,你看着这份虔诚,你觉得茫然无助,甚至猛然之间,你觉得自己很可怜,很贫穷,很沮丧,很想重新生活一次。论物质这些朝拜的人无法和你比,论精神你和这些朝拜的人没法比。两个层面的交错,两种灵魂的面对面,让人感叹!问题是面对物质,他们不羡慕,而你和我是那么羡慕他们的这份虔诚!因为他们只要努力,他们可以去拥有物质,而你和我无论如何拼搏,都不可能将那份洁白而凝重的虔诚拥在怀里了!

泪如雨下啊!回眸自己的人生,为了那些可怜的钱还要拼死拼活,不觉之间心房已经空空如也啊!

泪如雨下啊!感慨西藏的美丽和灿烂,原来发出这些热和光的正是这些贫穷而无知的藏族教民啊!

泪如雨下啊!来西藏希望用物质感受一下做主人的滋味,结果离别西藏时,钱也没了,还发现自己连乞丐还不如啊!

泪如雨下啊,乞求佛主,给我一点虔诚吧!

5

去西藏回来的人,只要读过几天书的人,总忍不住会仔细地看看自己的过去,也会认真地想想自己的未来。这种行为不是故意的,是自然而然的。这是肉体和灵魂受到冲击以后不得不做出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实际上是一个人渴求真理的表现,是值得赞美和推崇的。至少说明一点,这些人的身体里,还残留着一种激情和热爱!

对于西藏的虔诚,就有不少人用洋溢的激情和热爱去认真思考过了。

有朋友对我说,你看到的虔诚实际上是一种愚昧。西藏的制度我们无法也不适合去议论,但西藏没有经过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天下人都非常清楚的。这种制度的跳跃是很难让人心也跟着跳跃的,什么制度好什么制度不好,这需要时间的证明,至少需要意识的改观。在意识没有充分变化的基础上,一种固有的世界观是不可能改变的。你出生就被教导你是佛祖的孩子,你必须无条件地敬奉佛祖,你才可能有下一世的美好。语言,行动,环境,一切的一切都让你意识到你的生活就是敬奉佛祖的,如此这般,那你的生活还能够不为敬奉佛祖而忙碌吗?你还有什么力量可以改变自己的意识呢?算了,五体投地吧!

还有朋友对我说,你看到的虔诚更多的成分是一种逃避。逃避是表明开了眼界的。无论是什么人,开了眼界就会思考自己的生活,就会去比较这种生活和那种生活的不一样。走进藏传佛教的人,不少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而剃度为僧的。这联系的东西就比较多了,怀才不遇啊,为情所困啊,等等。根本的问题就是厌世。厌世而又不想死,于是就乞求另外一种对待人生和世界的态度。断其前生,修炼后世。静下心,五体投地吧!

更有朋友对我说,你看到的虔诚只是一种惯性的运动而已。藏族教民的祖先就是这样五体投地地敬奉佛祖的,你的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也是这样五体投地地敬奉佛祖的,你的爸爸妈妈更是这样五体投地地敬奉佛祖的,你有什么理由不这样五体投地地敬奉佛祖呢?汉人有叩头的习惯,藏人有五体投地的习惯。这习惯的问题是无法瞬间就改变的。因为这样的民族的习惯实际上是一种由上而下、由高而低的惯性运动,没有强力是不可能止住的。何况西藏那么高,这股惯性运动非同小可啊!顺其自然,五体投地吧!

……

我无语对待朋友的思考。我在想,头和四肢一起接触地面,贴近地面,贴紧地面,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冷还是热?这个过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其实,说白了是什么也感受不到的。这个行为只是一种礼仪而已,这个礼仪因为极端谦卑,所以就显得无比恭敬而有诚意,所以就表现出来了虔诚。可你要想到,藏族教民的五体投地是为了乞求佛祖能给个美好的来世啊!冲着这一点,我们就没有理由去说三道四了,更没理由去怀疑这种行为的虔诚浓度了!说了,会烂嘴巴的;怀疑了,会烂屁股的。

反过来说,你能那样每天按时去五体投地吗?不说别的,就是每年年三十,估计你都可能没有按时给父母叩头,就是叩了,估计也很勉强的。如果不勉强,而且很认真,那一定是为了父母口袋里的那些压岁钱哩!

6

沿着青藏铁路或青藏公路飞驰,前方就是西藏。这样的感觉很异样,有说不出的那种兴奋和新奇。第一次的经历总是难忘的,好像第一次去约会一样,骚动不安又焦虑期盼。时间正常地流逝,但你总是觉得时间凝固了,而天空的明暗瞬息变化,你才知道是自己的神经过分敏感了啊。

路途遥远,但路途上一点不寂寞。不是因为有伙伴的缘故,而是沿途的风景就足够你感受和感悟的了。看着火车的窗外,你有点感觉像在看动画片。觉得风景怎么会这样的如此不真实,像画出来的,很有人的想象的痕迹。让人惊叹不已。

这可能就是西藏的诱惑吧。让你在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一种不真实但又很实在的东西,无论是实际的可以见到的东西,还是意识的比较虚无的东西,不分大小,不分前后,散发着恍惚而神奇的色彩。去西藏的人,可以说是分门别类的,老小男女,贫富贵贱,只要是在这世界还喘息着的人,只要了解过一些西藏常识的人,几乎都有想去西藏体会一下的欲望。

这种体会就是想知道那些藏族教民是如何生活的,为什么他们可以这样生活?在潜意识里,有信仰和没有信仰的人其实是一样的,就是骨子里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这种恐惧不是你是伟人就可以避免的。甚至可以说越是伟大的人就越怕死亡的亲近。但对待这种恐惧的态度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

因为知道没有来世,所以你自然认为,当你的肉体干枯之后就是大自然的肥料或者废物。基于这样的认识,你必须努力延续自己的生命,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苟延残喘就可以。所以无论你生命如何的精彩灿烂,根本的东西是要让自己能喘气,只有喘气的人才可能挥霍自己拥有的物质和思想。简单的说,人就是过眼烟云,凡胎俗骨也只是大自然生物链中的一环而已。这样的看透人生就更容易对生命珍惜,反过来说也更容易放弃生命。这就相对产生了生命的有意义和无意义之说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那么毕其一生努力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而有些人努力维护自己的肉体,竭力多呼吸些空气的缘故吧。而更多的人是得过且过,温饱之中等待死神的临幸!人生就是这样多元化而又变化万千,根本之处是我们要知道我们和动物植物没有什么区别的,我们也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链一个环。而大自然给我们人类脸,我们人类却常常不要脸。这也许就是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最大的区别了!

而藏族教民不是这样看待人生的。在凡尘中的这些看似异类的人,有着另类的对待生命的思想,这样的思想可以说很荒唐,也可以说是具有更广阔的人生观的。茫茫乾坤,有什么不可以存在,有什么不可以发生,有什么是真有什么是假的啊!思想家,天文学家,哲学家,所有的家类们,谁能够真正明白宇宙的奥秘,说出的无数理论,实际上都是无法用真理去衡量的,最多是对现实的人类轨迹有着一些指导意义而已。

在西藏的这些日子里,震撼我灵魂的东西,首先是这些藏族教民的虔诚,其次就是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他们对待世界和人生的态度。这种态度是那么自然而又那么简单,就像花草树木死去一样,也像花草树木重生一样,这样的简单而自然的人生态度是无法不让我们这种人类羡慕的啊!生死虽然是很自然的,但你要真正那么自然地对待生死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对藏传佛教我没有研究过,可以说连皮毛也没知道多少。但就是他们那种坦然地面对死亡,甚至可以说是时刻期待“愉快的死亡”的坚定信念,是真正能让你感到生命的离去只是一种短暂的告别而已。

从这一点而言,藏族教民的世界观是更具宇宙性的。它不但把人类的生生死死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生命花环,也把个体生命的生生死死组成了循环往复的生命小花环。这样无数的小花环跟着大花环运转,就像月亮跟着太阳旋转一样,那样的有生命力,那么的再现生和死的灿烂与和谐。

这样的世界观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它需要的条件很多,根本之处还是血脉的延续,还是需要这样的奇异的环境的烘托和对自然的简单认识。越简单的认识就越容易让人感觉深刻。而我们这些看似很深刻的人,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一个烦琐无比的人。似乎明白很多,但实际上是对人生和世界最不明白的人。

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春夏秋冬,什么都有。最新奇的就是一会沙漠一会白雪一会鲜花一会草地。我在想,当我们到达终点的时候,你的下个起点又是什么呢?走过春夏秋冬,历经变幻莫测的世界,死亡实在太可怕了,而你又确实无奈那死亡的召唤。当你和那些藏族教民一起面对死亡的时候,你看着他们那种坦然而安详的神情时,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活得有点太苦了啊?你的死是真的死,他们的死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重生的开始啊!

好像太不公平啊!其实是很公平的。因为什么样的人生行为就产生什么样的人生意识,面对死亡再聪明的动物也是无法做假的!

7

对死亡的探讨和思考让人压抑,但也容易让人去正确地面对自己。

我们一贯以远离死亡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总是认为死亡的脚步很遥远。其实你真正地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不觉之中你已经缩短了人生的许多距离了。也就是说,你每走一步,无论深浅,无论快慢,目标就是人生的终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的悲剧是从出生就注定了的,而我们对这悲剧的了解和深刻领悟却是花了大半辈子时间的,而有很多人甚至到死也没有去领悟什么,因为生存的惯性挤压着他们正常的思维。只有到生命衰竭的那一天,也许他们才有时间去想一想,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是啊,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回答。我们可以豪情万丈,视死如归。而且也确实有这样不把自己生命当一回事的人,但我们真正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生命意义的时候,我们就忍不住悲观了。花草一生,人生一世,人类期盼得到的东西总是别人的或者是别处的,用那样的东西来丰富或滋长自己的物质或精神生活。这样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奋斗。其实就是索取或掠夺。大的索取的目标是大自然,小的掠夺的目标是亲人和朋友。没有这些索取和掠夺,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恐怕只能孤独地等待死亡了。

人类是很脆弱的,也是很虚弱的。只有在不断地填满自己欲望的过程中才能忘却自己是什么。才能在潜意识里面对死亡表现出一种倔强,才能暂时遗忘远处死神手臂的摇摆。这样的人生匆忙而局促,虽然也有灿烂耀眼的,但总是没有底气的,漂浮得就像没有根了。

这样思考我们的人生,好像很不应该。但我们又没有什么办法去逃避。你或者回避着前进,或者硬着头皮前进,或者坚强着前进。而事实上,你不能不前进,你阻止不了时间啊!  我们选择唯物的思想就无法唯心。抬头看阳光照耀,低头瞧身影暗淡。一种基本的人生观是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的了。这样的人生观就决定了我们人生的狭隘和不平衡的心态。这也是你不能不努力满足自己的物质要求、不得不自私的根本缘故吧!

而藏族教民就没有这样的心态。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这个人生只是为自己来世的灵魂做铺垫的,只是很小的一段生命旅程。他们的生命有不断延续的可能,而这样延续的路途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纯净,需要努力修炼自己灵魂的纯粹色彩。说的更坦白一点,他们是更大的自私。这样的自私是需要自己去修炼自己的,这样的修炼是不需要掠夺或索取别人的东西的,这样的修炼更多的是自我的压抑、节制和提炼。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苦,但也神圣而简单。这个修炼过程的终点也是死亡,可他们的死亡是他们期待着的,是他们时刻愉快准备着的。这样的死亡在这块明媚的高原上尊称为:轮回!

不能不让人羡慕而痴迷啊!死亡也如此大气而坦然!而你和我呢?估计看到“死亡”这两个字,不是暗自幸庆就是心惊胆颤哩!

(此文写于20069月间,修改于2020414日。窗外风起云涌,我自遐想从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