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校联合!领头奶粉企业仍在加强研发实力,行业分水岭逐步显现

 母婴时代 2022-01-0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市场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早已能够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之时,很多企业都在加强品质的建设。

例如在营养配方上,各大企业为加强研发实力,纷纷与大学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像澳优、君乐宝、天友、伊利等企业,一直走在校企合作的前列。

01

众多企业加强高校合作

据了解,7月25日,重庆农投集团旗下天友乳业与江南大学签订科研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天友乳业与江南大学科研战略合作,将围绕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平台升级等方面展开合作,具体包括成立专家工作站、联合实验室,为天友乳业技术平台升级提供咨询与服务,以及人才培训、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等领域的科研合作项目。

另外,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拥有我国食品领域中唯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食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上均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而天友乳业是西南地区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配送、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的专业乳品提供商,其重点发展方向与江南大学的优势学科形成互补,合作优势明显。

会议上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在接下来三年的时间内,双方将开发地域特色功能性乳制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更适合重庆及西南地区的乳品。

除了天友乳业与江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之外,早在2017年澳优乳业就与江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助力澳优黄金十年规划迈出重要一步。

据了解,2017年12月16日,澳优乳业与江南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澳优食品与营养研究院举行,双方一致同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与合作。

澳优乳业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在全球拥有从收奶、生产到市场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条的企业,早在2011年就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签署了十年期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北京人民医院合作,率先在行业内成立了母乳库。

截至目前,公司拥有40多项婴幼儿奶粉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过一半。

此次与江南大学合作,将在与北大合作的成功经验上,进一步加强专利和产品的创新,达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希望双方在前瞻性技术研究、主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战略性目标产品开发、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最终取得共进双赢。

除此之外,君乐宝在2017年就与清华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产业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全面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为我国科学技术及产业应用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君乐宝董事长魏立华表示,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学府,在开展科技转化、推广科技成果、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方面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双方能够深入合作,定能够为君乐宝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同时,君乐宝乳业集团将充分发挥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业优势,与清华大学共同推进研发端技术应用的落地,培育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实现产学研的共同发展。”魏立华说。

另外,伊利于2014年2月发布公告,公告表示伊利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在荷兰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共同致力于拓展全球食品领域的合作成果。

公告指出,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由瓦赫宁根大学、万豪劳伦斯坦农学院以及农业科研机构组成,近百年来,一直致力于生命科学及自然资源领域相关的高等教育及科技研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名誉和声望。

另据行业专家表示,伊利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合作未来将在婴幼儿辅食方面有所突破,其他食品也有可能涉及。此次合作应该侧重是技术层面的。

继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展开合作之后,伊利又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重点围绕乳品、食品和营养科学前沿技术以及高附加值乳品工艺等领域展开研发合作。

伊利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美国常春藤八大盟校之一,康奈尔大学在国际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其在食品科学和乳品质量前沿技术研究方面更是成果斐然。此次双方合作将有助于伊利全球创新网络成果继续深化。

“携手美国康奈尔大学标志着伊利全球高校创新伙伴再添一名重要成员,同时,伊利全球创新网络已初步形成欧洲、大洋洲和美洲的'铁三角’格局。

业内专家表示,伊利与众多全球顶级科研机构合作,进军科技创新最前沿领域,不仅可对行业创新产生极大的示范效应,促进中国乳业研发水平的整体提升,而且能从中窥见其未来欲领衔全球乳业研发新时代的战略意图。

02

企业谋求再发展

那么,在高校选择上,企业是如何考量的呢?

对此,《EBH母婴时代》采访了澳优相关负责人。他表示,“从类别上来看,我们会选择与合作项目相关并且具有一定优势的高校,比如瓦赫宁根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会在营养食品的研究上有自己的特长。”

公司愿意选择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的高校,以提供持续转化的综合社会效益为终极目标,站在为企业、社会甚至国家发展提供更高、更好、更新的创新技术和成果的立场,在充分考虑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和运行模式的基础上进行选择,使双方的合作更远、更深、更久。

在高校合作这件事上,澳优表示,“通过与学校的对接,嫁接院士、学校科研人才的力量,嫁接营养研究界的力量,把产学研的力量凝聚起来,会使企业自身变得更强大,同时结合企业软硬件实力(设备、场地、资金、人才等)和实践经验,高质量、高效率地为人民健康产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通过与高校在前瞻性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战略性目标产品开发、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吸收行业或细分领域的顶尖人才,实现企业技术的嫁接与项目的精准落地。

目前澳优已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教授工作站、国际特种乳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企业和高校合作主要是在项目研发、营养、生命科学等方面,主要就是加强产品研发,企业给予资助,优先使用研究成果。

“目前整个传统企业走到了一个瓶颈期,很多企业谋求再发展,就要靠技术研发来实现。所以企业跟国内外的很多高校、科研机构做一些深度合作,像雀巢、达能也都在做这些事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