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侯国:桐国

 zqbxi 2022-01-02

桐国,爵位不详,偃姓,国君为皋陶之后。皋陶,东夷族首领,曾辅助虞舜,奉命造狱作刑,因其典狱公正,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被后世尊为狱神。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封皋陶后裔于桐,即今天的安徽桐城市一带,是为桐国。桐国以桐城为中心,疆域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人口不详。

西周时期,各诸侯国都相安无事,桐国周边环境都比较和谐,睦邻友好。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灭西周,平王东迁,是为东周。此时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各诸侯国拉开争霸的序幕,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相继称霸。桐国土地狭小,国力微弱,又与楚国接壤,不得不依附强大的楚国,成为楚国附庸。公元前六世纪,楚国先后吞并桐国周边几个小国,由于桐国对楚国比较服帖,所以没有被楚国吞并,继续苟延残喘。

随着吴王阖闾继承王位,吴国开始强盛起来,并主动进攻楚国,蚕食楚国东部领土,使吴国领土渐渐发展到与桐国接壤。公元前508年,吴国引诱桐国叛楚,依附吴国,引发楚国出兵攻击吴国,吴国取得胜利,又夺取楚国部分领土。吴国在吴王阖闾和夫差两位国君时期,先后西破楚、南服越,北败齐,盛极一时,所以桐国不得不继续依附吴国,受吴国庇护。

公元前482年,越王勾践趁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中原、国内空虚之机,对吴国进行了突袭,拉开灭吴序幕。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倾全国之力,大举进攻吴国,三年后俘虏吴王夫差。最终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越国继承吴国领土。越灭吴后,北上会合诸侯,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此时,弱小的桐国别无选择,只能依附于越国。

一百多年后,到了越国后期,越国内斗不断,国力衰落,周显王三十六年,即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占据越国领土,桐国被楚国领土包围,成为国中之国,于是桐国再度附楚。

战国时期,诸侯国兼并战争日益白热化,随着秦国越来越强大,秦国多次进攻楚国,占据楚国西部许多领土,楚国不得东进北上,兼并许多小国来弥补领土,扩大实力。在兼并的众多小国中,桐国也在其中,只不过桐国什么时候被灭亡,已不可考!桐国作为一个小国,能够坚持到战国中后期,已实属不易。

空桐泽名源桐国


  古虞护城河


  进商丘市博物馆展厅,在宋国都城版块,你会看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古队从1992年开始,历经多年在商丘考古时曾经使用过的诸多考古工具。也就在此考古的过程中,发现了东周宋国都城城址。这个在地下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城,终于重见天日,在中外引起了轰动。

  宋国都城的一大特色是它的城门是以所向之邑而命名的,这与春秋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的城门命名方法是不同的,如:南门称卢门,因其向有卢邑、卢亭;东门称杨门,因其向有杨亭;东北称蒙门,因其向有蒙邑、蒙泽;东南有泽门,因其向有逢泽;西北有曹门,其向有曹邑;北门曰桐门,则以其向有桐邑、空桐泽故名。外门桑林门,则其向有商汤祀于桑林之地,是宋国的祖庙和国社所在。其中,桐门、桐邑都在空桐泽畔,它们在宋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清代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十一云:“桐乃宋之北门,因其面向桐邑,故以为名。”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十五:“(宋城)北曰桐门,即因虞城南五里有桐邑也。”为此从本期开始,将开始刊登“灵山秀水空桐泽”系列。

  山水形胜 空桐泽钟毓灵秀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的这篇经典文章所描述的,正与周代宋国的一个属国桐国的自然状况高度吻合。因为当时的桐国有山——空桐山,有水——空桐泽,有亭——桐亭,有酒——杜康酒。空桐泽畔可谓风景秀丽,为极佳的旅游胜地。在先秦时期,一个国邑内具备水、山、亭,并让王侯公贵、黎民百姓争相前去游览的,在商丘境内恐怕非桐国莫属了。然而悠悠经年,山形不再,古泽亭宫也如一蓑烟雨飘逝,唯有书中的往事诉说着这个古老国邑的厚重和古泽的灵秀。

  5万年以前,商丘境内多低洼沼泽水域。在漫长岁月中,经西来古黄河挟带泥沙的填冲,至1.5万年前后,渐渐形成孟渚泽、蒙泽、空桐泽等水系。空桐泽作为上古时形成的古泽之一,史籍多有记载。《水经注》卷二十三 “阴沟水、汳水、获水”载:“获水又东南经空桐泽北。泽在虞城东南,上有空桐亭。”《水经注疏》郭守敬按:“《左传》称空泽,《续汉志》:虞有空桐地,因泽在空桐,亦名空桐泽。”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云:“空桐泽:在今商丘地区古虞城县南,旧为汴水所经,今湮。”

  空桐泽东有空桐山,西有蒙泽,西北有古虞国都城以及孟渚泽,中有桐亭、连中馆等宫殿建筑群,且泽畔酒香四溢、河湖相连、水草丰茂,宛若今天的江南水乡,景色美不胜收,无数珍禽异兽出没其间,是游览狩猎的绝好去处。以至于王公贵族、文人雅士都到此游览观光吟诗作赋,可谓当时的5A级旅游景区。

  有虞徙商 空桐国封邑立国

  有虞国,皆以鸟为图腾,以桐为神树。有虞祀少昊,乃以桐木作鱼,而为祭物。到了商代时,商王分封子姓后裔于古虞地建国,其地遍植桐树,当地又奉桐为神树,便以“桐”命国名为“桐邑”。桐邑即空桐邑,“空”为发语词,类似居巢中的“居”,无实际意义,空桐即桐。《潜夫论》:“古桐、同通用。”因此,空桐又作空同。于是,建国后的商王子孙桐邑人也奉桐树为社树。商丘自古都是产桐名地,至今桐树遍及乡野。

  “空桐”之泽名是怎么来的呢?主要与桐国有关。商初时期,商丘境内建立有一个子姓小国——桐国,位置就在大禹治水所经的孟渚泽南边不远处——空桐泽周边,其疆域大概是今虞城稍岗、乔集和李老家一带,治所李丰楼。《说文解字》:“邑,国也。”古代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为邑,即较小的方国。从史籍记载看,商朝之空桐邑,为殷商始祖契的子孙分封之国,子姓。对此,《史记·殷本纪·第三》载:“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商汤灭夏后,分封同姓诸族为诸侯,其中一支因为分封到空桐之地,因而以国为姓。空桐邑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为宋国所并,为宋国的城邑。宋国与空桐氏族同为殷裔,有着血缘关系。章炳麟《左传读》卷八云:“《殷本纪》太史公曰,殷后有空桐氏。此即宋裔,以地为氏者,语本《世本》。”

  桐国之名最初又源于桐树。桐者,桐树也。“五沃之土,其木宜桐”。《桐谱》称:“独受阴阳之淳气,故开春冬之两花而异于群木。”古代的梧桐,传说是凤凰栖止的树木。凤凰自古被视为鸟中之王,梧桐树往往与凤凰相提并论。《诗经·大雅·卷阿》曰:“凤皇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可见梧桐树与凤凰关系之密切。古东夷之有虞氏,以桐树为社树。有虞氏,始祖虞幕,妫姓,少昊一支,其裔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舜死后其子商均被大禹封于虞(今利民集西南)建

  文明源地 空桐畔底蕴厚重

  空桐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约在8000年前后,先民们陆续定居于古泽边,渔猎、农耕,繁衍生息。古泽周边现存的几十处上古先民遗址,满载大汶口、龙山、岳石、商周乃至秦汉时不间断的文化内涵,充分证明了古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之水。这里是有虞氏、空桐氏的重要活动地,是伊尹放太甲之处,是宋国目夷(子鱼)的封邑,是墨子的故里,是空桐姓氏的发源地。空桐泽畔曾发生诸多历史事件。《左传》襄公十年:“楚及郑围宋,门于桐门。”又昭公二十五年:“宋乐大心居桐门,称桐门右师。”又哀公二十六年:“咮加于南门,尾加于桐门。”

  空桐泽在虞城旧城李庄东南,有桐亭(桐宫)、空桐山、连中馆等,皆为殷商时王族后裔空桐氏世代居住之地。桐亭(桐宫)位于空桐泽附近,虞城旧城李庄南5里;空桐山则位于空桐泽东北较远处,虞城旧城李庄东30里;连中馆位于空桐泽北侧。对此,清光绪二十一年《虞城县志·山川》载:“空桐泽:在县南五里。按《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宋景公游于空泽,卒于连中。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沃宫。’杜注:'空泽,宋邑。连中,馆名。梁国虞县东南,有地名空桐。’范晔亦云'虞有空桐地,有空桐亭。’释云:'宋景公死空桐,连中馆在空桐地之后,俗失其真,呼为连冢云。’”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河南五”虞城县条载:“空桐山:《寰宇记》:'在县东三十里。’《郡国志》:'县南五里有空桐亭。’”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云:“空桐泽:在今商丘地区古虞城县南,旧为汴水所经,今湮。”《商丘地区地名荟萃》载:“空桐泽:古泽薮名,亦称空泽。在今虞城县城东北9公里,潘井、曹庄、赵楼三村间。早已被水淤湮,今遗址尚存,周回6里许。”《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亦如是标注。以上文献出现的县城皆指虞城旧城李庄,而非虞城老城利民集和今虞城县城。

      桐城,江淮的文都!是谁首先点燃了桐城的文明之火?是谁为桐城撒播下文化的种子?让我们把记忆上溯千年,回到文明的始点.

  桐城县志记载:夏商之际,桐城属扬州之域.周置桐国,为楚附庸.周敬王十二年(前508)夏,桐叛楚,属吴.越灭吴后,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灭越,桐国再度附楚.

  弱小的桐国历史上记载很少,今天对于她的起源我们也只能依据传说和推测.

  有一种看法是这样的:

  桐,古国,偃姓,皋陶之后,在今桐城市北,与群舒方国关系密切.春秋时期,先后为北上争雄的南方大国楚、吴、越国的附庸.

  兵圣孙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豫章地区附近一带,存在一些独立的小诸侯国.这些国家每年都要向楚另交纳大量的赋税,才能获得楚国暂时的保护.孙武利用这些小国对楚国的不满,使桐国背叛了楚国,同时争取了舒鸠国为吴所有.孙武设计了一个诱敌之计.他让人到楚国对楚国游说:“吴人很害怕楚国,他们说,若是楚国攻打吴国,吴国只能用代楚国去讨伐叛逆的桐国来讨好楚国.”楚令尹囊瓦果然经不住坐收渔人之利的诱惑,率领楚军去讨伐吴国.楚军进入豫章后,便驻扎观望吴军“伐桐”的行动.孙武见敌人中计,便一方面将吴舟师派往豫章南部的江面上,作出要讨伐桐国的架势,继续迷惑楚军;另一方面,孙武暗中指挥吴军主力,将其调至豫章地区中段的巢城附近集结.以侯有利战机出击。最后楚军驻扎豫章达数月之久,征讨吴国没有任何成果,又不见吴军攻打桐国,以致于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吴国主力这时突然进抵豫章,将楚军包围,只留一个缺口,对楚军发起了猛攻,楚军措手不及,拼命朝缺口逃窜,吴军乘势掩杀楚军,大获全胜...

    在强邻环伺的春秋时代,弱小的桐国不得不朝吴暮楚,战战兢兢地揣摩大国的脸色.

  还有这样一种观点:

  桐国、 空桐为同姓之国,子姓殷人(商朝人)的后裔.商代桐国在今河南虞城县南5里的桐亭.周灭商后,部分桐人逃至安徽桐城,在 南淮夷和群舒之间复立桐国..

  如此说来桐国便和商代发生了联系,而且还经历了失国 复国这样曲折的历史.

  更有人认为桐国即空桐国,空为发语词,类似居巢中的居,无实际意义.空桐即桐.

  从史籍记载看:商朝之空桐国,也称为空同国,为商代始祖契的后代分封之国,子姓。今甘肃平凉有空同山,在福禄县东南六十里。<<抱朴子.内篇>>云'黄帝西见中黄子,受九品之方,过空桐,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即此山.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可见空桐国出自子姓商人后裔应该没有问题,但空桐国是否和桐国同源或有某种传承关系就不得而知了.而且甘肃距江淮对古人来说似乎太远.

  推测或许还有很多,但事实只有一种!或许,桐国的起源乃至历史将永远无法考证.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是桐国点燃我们这块土地上的文明之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