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可能是最好的决策系统,掰碎了、揉烂了

 新用户49272060 2022-01-02
文章图片1

决策就像是棋盘中经过计算之后的走棋,只有决策才能体现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讲,实践才可以转化为实际的力量。

那么我从人类的决策系统的理解,我认为需要解决三大问题。

  • 人类决策系统的bug是什么?
  • 如何解决决策系统的bug?
  • 解决掉bug之后,我们该从哪方面分析决策?

这里我是利用逆向思维的逻辑,首先将好决策的反方向——坏的决策是如何发生的来考虑。然后再来解决如何形成一个好的决策系统。

承认自己无知,才是知道的开端。

这么解决的逻辑是基于我的世界观,世界是由必然规律和巧合组成的,我们当时认为好的决策不一定真的实现,我们要承认巧合。但是,我们需要把一定产生不好影响的决策去除掉,这是确定的。

“反着想”,适应复杂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反过来想,问题会因此变得更容易。比如,如果你想帮助印度,你应该问的不是“我怎样才能帮助印度”,而是“什么东西在印度造成了最严重的破坏?我应该如何避免?”,找出你不想要的东西,避免它,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查理·芒格

1.人类决策系统的bug是什么?

首先我来回答一下:为什么人类决策系统有bug?

根本原因是人类的快速进化。这种在短短时间的急速的文明进化与我们的大脑脱节,我们许多的潜意识还有在原始丛林生活的影子。

人类总共可以分为两个决策器,一个是潜意识的处理器,一个是帮助我们逻辑思考的处理器。丹尼尔·卡尼曼称为系统一和系统二。高级的逻辑思考处理器在大部分人那里是不启用的,大部分人依靠潜意识处理问题,毕竟这是能耗最低的处理器。

潜意识处理器因为发展时间长,时间久带来的是非常顽固的稳定性,低耗能,可以快速处理。也就最受大家喜爱,毕竟谁喜欢累呢?

他们是人类决策系统的最大bug。

对于大部分决策者而言,决策失败总共有两点

  • 潜意识带来的自我意识
  • 我们的系统二能力不足,存在思维盲点

潜意识带来的自我意识是非常影响决策的。

例如:人类的防卫机制,当我们遇到一个人提出我们的错误时,我们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思考错误的发生或者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第一个想法是:“我真想干死你,你这损塞”这就是人类潜意识的自卫状态。

大家老讲冲动是魔鬼,所谓冲动,就是潜意识占据大脑的行为,而且无法轻易地控制它,就像是被情绪掌控的行尸走肉一样。

我们往往是旁观者清,当我们置身事外的时候,我们觉得他们非常可笑,你看,他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呢?可是一旦我们身临其境,我们便不由自主地受到情绪控制了。

这就像化身博士一会儿是杰基尔博士,一会儿是海德先生一样,只不过较高层次的你意识不到较低层次的你。这一冲突是无所不在的。——瑞达利欧《原则》

我的建议是:要把自己训练成一个计算机,把遇到的问题当作输入的信息,当输入时,你停顿一下,让大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做出一个不受情绪掌控的决策。

这里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停顿的魔力,一个是输入信息的逻辑。

停顿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你的潜意识处理器在瞬间失去了链接,你在面对困惑时候,停住是最好的方法,只有这样,你的逻辑大脑才会调用。输入信息就是让你开始思考处理这个问题,而不是依照着潜意识来走。

如何解决掉bug?

首先我们再次来确认一下决策系统的bug

  • 潜意识带来的自我意识
  • 我们的系统二能力不足,存在思维盲点

关于潜意识带来的自我意识,我的建议是训练自己成为计算机,这里我们再来衍生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计算机的逻辑。

计算机就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而我们要在处理信息上下功夫,这里有一个方法就是:思维公式化

什么是思维公式化,就像调用函数一样,把自己的思维写成函数的样子,然后自己依照公式行动,这样的目的就是:减少噪音、减少情绪带来的问题。

张一鸣有次在采访中说,创业者最好的状态,是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

思维公式化是一种威力非常大的思考方式!

传统的面试评判就存在非常大的问题,评判官没有一个标准的算法,每一个人依据自己主观的判断来预测哪一位面试者更加适合工作,这就会导致非常大的偏差。

例如:某一个面试官今天非常开心,那他在做判断的时候可能倾向于更好的感觉,又或者今天面试官的情绪非常糟糕,那他可能会做出不喜欢的判断。

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面试官往往无意识地青睐那些与他们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或共同之处的候选人,涉及的因素包括性别、种族和教育背景。

许多公司现在已意识到偏差带来的风险,并试图通过对招聘专家和其他员工实施专项培训来应对这些风险。几十年来,其他一些偏差也逐渐为人们所知。例如,外貌在候选人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即使是那些与外貌无关的职位也是如此。

所有或者说绝大多数招聘人员都有这样的偏差,评定具体某个候选人时,如果外貌发挥了作用,招聘者们就会产生一个共同的误差,即在候选人评估中的正偏差或负偏差。

所以,凭借主观判断是完全不可取的。第一印象、外贸、背景的偏差让我们无法做出客观的决策,从而导致公司招聘出现问题。

后来,大家运用了思维公式化的力量。这个力量是这样起作用的,首先我们把需要招聘者的各种能力做一个表格,这是思维分解的过程。然后做出一个评判标准,而且为了做独立判断,每次只做一个评判。

现在的面试流程大多启用了这些方法,首先是考虑工作需要的各项要素,然后依据各项指标做出判断。

思维公式化就像是电脑运行的程序一样,所有的决策依据计算得出,而不是我们的主观判断,最后由分数高者胜出,大大提高了面试的效率。

关于我们的思维盲点,我的解决方案是:寻找强大的人的判断,然后来梳理自己的逻辑。

文章图片3

借用马克·吐温的话说,“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错误论断”(What gets us into trouble is not what we don’t know, It’s what we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这个思维的本质是:开放!

开放我们的大脑,多吸收专家或者其他有结果的人的逻辑。

这个道理其实一说就明白,但是做到太难了。

知道和做到之间,差着无数个数量级。说眼高手低的,其实不是。手看似比眼睛低,但其实“高了不少”。

讲道理谁都会,践行道理你试试。谁敢说眼高手低,我第一个反对。
明明是手高眼低!

人一旦开始践行一些正确的观念,你就已经超越大部分人了。

芒格讲,怎么避免过上幸福的生活呢?

要反复无常,不要虔诚地做你正在做的事,只要养成这个习惯,你们就能够绰绰有余地抵消你们所有优点共同产生的效应,不管那种效应有多么巨大。

如果你们喜欢不受信任并被排除在对人类贡献最杰出的人群之外,那么这味药物最适合你们。

养成这个习惯,你们将会永远扮演寓言里那只兔子的角色,只不过跑得比你们快的不再只是一只优秀的乌龟,而是一群又一群平庸的乌龟,甚至还有些拄拐杖的平庸乌龟。

其实,说实话,我们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前人已经解决过的,你只需要依照正确的路径走就好了,没人需要你去创新一个学习路径,我们只要吸收前人的知识,就足够幸福了。

例如,我们想要学习演讲,那我们就去学习乔布斯,如何做产品,就去学习俞军,如何学投资,就去学习芒格、巴菲特。

这些已经有结果的人一遍一遍地告诉你,你该怎么做,可你怎么就是不学呢,然后每天告诉别人这些东西很难,不可能做到。

3.解决掉bug之后,我们该从哪方面分析决策?

文章图片4

对于高手来讲,做出决策依靠的是数学概率。

学习并且了解基础数学概率方法,缺少它你将是一个踢屁股的独腿人

本质是数学期望

  • 概率
  • 结果

数学期望就是赔率和概率的乘积。比如,我们寻找的投资机会是这样的

1.假如50%失败,我们亏掉100万

2.加入50%成功,我们赚1000万

那么E(X) = 0.5×(-100)+ 0.5×1000 = 450

那么做出任何一个决策便有了思考路径,就是计算期望,期望值越大的越应该执行。

任何做出的决策,都应该是最优的数学期望值,而不是你感觉最爽的那个。

你是选择当时爽,还是长期爽,哈哈。

所以最后的落点就是如何计算这两点,而我这里把重点放在概率上,因为赔率是和概率连接的,比如:你有5%赚100元,确定了前端,后边是跟随的。

我们该如何确定概率?

我认为有两点

  • 确定一个初始概率
  • 通过实践来不断变化

确定一个初始概率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里必然有主观的因素,但是我们有办法来减少主观的因素。

看轻或是忽略分布信息的普遍趋势可能是预测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计划者应该尽力划分出预测问题的类别,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所有能够获取的分布信息。——本特·弗林夫伯格

1.识别对应的参考类别(例如厨房改建和大型铁路项目等)。

2.获取参考类别的统计数据(每英里铁路的造价或是支出超过预算的百分比),利用这些数据作出基准预测。

3.如果有特别的原因说明这个项目多少会比同类项目的乐观偏差更为明显,则可使用此例的具体信息对基准预测进行调整。

这三部法总结为两点就是

依据类别确定基础概率 + 证据(确认比基础概率偏差多少)=较为客观的概率

例如:确认你有多大的概率赢比赛,首先你要寻找与你差不多的人(以及类别确定基础概率)做一个基础概率,然后你认为你与他们的区别有哪些证据,这些区别能影响多大,最后确定一个初始概率。

但是,这里边当我们确认证据时就发生了主观的偏移,所以,我们还需要后边的实践做反馈来修正这个因素,这就是全部的步骤。

最美的曲线就是塔勒布的凸性曲线了。

文章图片5

数学期望非常大,即使错了,成本非常低。

例如:你想你最喜欢的女生表白,有什么成本,微信流量费?一朵玫瑰花?,成本够低了吧,可是一旦成功,那就爽了,哈哈。这么一算,大家是不是都想去找女神表白了?完全是一个赚钱买卖。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巴菲特老爷子的决策过程。

巴菲特看到并购声明后,会首先评估这个事件成功的可能性程度。无人能确切知道对冲交易的结果如何,这就会导致亏损的风险。巴菲特在这一过程中,恰恰是运用了主观可能性评估,

他说:“如果我遇到一个机会,有90%的可能赚3美元,同时有10%的可能亏9美元,那么2.70美元减去0.90美元,从数学上看,我还有1.80美元的赚头。

这就是期望计算嘛,E(X) = 0.9 × 3 + 0.1 × 9 = 1.8(美元)

当然了这都是主观判断,但是已经够了。


最后,决策完成后,我们依然需要复盘来修正自己的判断,从而让自己不断地进化,越来越客观的评估问题。

总结而言,我们解决了三大问题。

  • 人类决策系统的bug是什么?——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
  • 如何解决决策系统的bug?——计算机式决策、开放大脑寻找专家方案、思维公式化
  • 解决掉bug之后,我们该从哪方面分析决策?——依据最大期望值做决策(凸性曲线)

如果你觉得此篇文章对你有用,就请多多转发点赞,感谢大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