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解读!各大名校争相建设的“书院制”到底是个啥?

 苏州升学圈 2022-01-20

听到高校“书院制”这个概念,不知道各位同学和家长的脑海里有没有概念呢?

就在今年,深圳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依托高校本体,成立了新的书院教学机构。11月,深圳理工大学曙光书院正式成立,实行“双导师制”;10月,东南大学健雄书院正式成立,汇聚了全校的高端资源培育优秀人才;9月,京航空航天大学传源书院,已经迎来了519名新生入学......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一个趋势,即全国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进了书院制改革的进程中,而这也许就会是未来大学办学的新模式。小圈在整理过程中也发现,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42所双一流高校中,有23所高校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书院

“书院制”到底是个啥?书院制改革又将如何改变未来的大学育人体系?又会对未来的高校教育产生什么影响呢?请跟着小圈一起来看:

“书院制”的前世今生

其实说到“书院”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算陌生,我们国家历史上就有岳麓、应天、白鹿洞、崇阳四大书院。而今天综合实力强劲的湖南大学,追溯其前身,就是岳麓书院。同时在知名高校中,还有浙江大学的前身是1897年成立的求是书院

图片

岳麓书院(资料图)

“书院”在古代,是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这样看起来它的本质其实和我们今天的大学很像,而在今天又被我们的大学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这个层面来说,今天的“书院制”,其实是一种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相较于专注育才的“学院制”,“书院制”更加注重育人。

在书院里,学员与学员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同专业的学生混住,构建了学生跨专业交流的场景,更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拓和全方位发展。同时,在书院,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界限也更加模糊,学生可以更加平等与方便地与导师进行交流,建立起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此外,书院会更加注重整体学习、居住等日常环境,同时也会更加注重社区类型的活动举办。

从具体的实施上来看,不同高校主导创办的“书院”,其实也有不同的特点。

以复旦大学为例,复旦大学在2005年成立的复旦学院,就是学校在全国率先实行“书院制”的代表。复旦学院借鉴西方住宿学院制度,承续中国古代书院传统,发扬复旦历史文化特色,先后成立了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五个书院。书院实施导师制度,为一二年级本科生配备书院导师,发挥教师在课堂之外的育人作用;开展了思想引领、学术拓展、身心健康、文化涵养、创新实践、领袖人才等“六大计划”,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老校长大师剧、传统文化月等特色项目,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复旦精神文化,形成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依托自我管理委员会、监委会、楼委会等组织,引导学生在书院平台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提升学生领导能力。

图片

复旦大学(资料图)

而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孟宪承书院,建立起了一套在书院内师生共同成长的发展体系,形成了课堂教育、实践教育与养成教育相融合的育人体系。华东师范大学书院推行导师制,每个书院都有一只实力强劲的导师团队,囊括了人生发展导师(大学教师)、社会导师(社会各界领军人物)、学生导师(高年级优秀学子)和常驻导师(经验丰富的优秀辅导员),导师们分工明确,为书院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巨大助益。同时华东师范大学书院也实行社区制,在书院内打造了设施齐全的社区空间,包括视听室、钢琴房、研讨室、图书室、咖啡吧、健身房等基础设施,为营造学生的社区生活提供了设施保障。

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学生共享空间(资料图)

“书院制”VS“学院制”

作为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出的一条路径,“书院制”是将西方一流大学书院的住宿制、导师制、通识教育等制度,与中国古代书院的德业兼修、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优良传统相结合的一种现代高校教学和育人的体系。更多大学介绍请到微信【苏州升学圈】领取~

图片

综合分析各大高校的书院建设,国内各大高校现行的“书院制”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

一是混合住宿制

高校书院一般会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集中在书院居住、生活和管理。

01
二是全程导师制

书院导师制度有别于学院,会委任研究生学长学姐担任助理导师、辅导员担任成长导师、各学院委派的资深学者担任学业导师。

02

三是注重通识教育

学院一般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书院则是更加重视科技与人文有机结合的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03
四是学院书院分工明确

学院负责的是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学术发展(第一课堂);书院负责的是第一课堂之外的学习生活与养成教育(第二课堂)。

04

在“书院制”之下,学生既是各自专业院系的学生,也是书院生活的院生。

“书院制”和“学院制”的最大区别,重点其实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对比——

生活环境

“书院制”会对书院学生的住宿制度进行改革,具体的体现就是建设起了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混住的社区型宿舍。在这种新型的社区形式的宿舍生活之中,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之间的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不同专业与性别学生克服自身视野的局限,培养起更加全面的思维视角。

图片
师生关系
有别于“学院制”本科学生没有固定导师的传统模式,高校“书院制”基本上都会实行全程多导师的导师制度,有导师在本科生入学后就会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面的指导。导师的指导不仅限于专业指导,更有职业指导、素质指导和心理指导等各个方面,打破了过往大学教育中更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视人格培育的弊端。
图片
为什么要实行“书院制”

在了解了“书院制”的内涵和优点之后,还有一个需要了解的问题,那就是:高校为什么要实行“书院制”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国家政策指引上窥见其中的原因。

2017年9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到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其中就提到了要“探索建立书院制、住宿学院制等有利于师生开展交流研究的学习生活平台”。这也预示着,国家在政策层面将“书院制”纳入了高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中。

自2019年起,教育部基本上每年,都会将“书院制”建设写入每年的工作要点计划中。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深入探索书院制模式,强化使命驱动,注重大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注重环境浸润熏陶,促进拔尖学生脱颖而出”。

图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推动多样化探索,支持高校开展'三制’(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图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1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支持和引导高校开展'三制’(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交流研讨机制和政策协同机制”。

图片

在今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21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深入探索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制’交叉融通的创新育人模式”,要“探索中西贯通的现代书院制,注重'浸润’'熏陶’'养成’'感染’'培育’”。

图片

可见国家在政策层面,对高校推进书院建设的重视程度之高。

其次,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高校加强培育复合型人才,不将学业成绩作为学生能力衡量的唯一标准,而是将道德品质等素质也纳入优秀大学生标准之内。立德树人,是高校不变的育人主题。而“书院制”作为融合了中西方高校教学优点的一种教学制度,经过国内各高校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一定会在未来的人才培育上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高中学生的大家,也有必要了解各大高校的这种全新的办学方式,一方面提前按照我们高校和社会更加需要的人才的方向,去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一方面在未来的升学中,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升学计划,实现自己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