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股票价格的关键变量(下)

 姚华o2f5xprfhk 2022-01-02

本周来说影响股票价格的另一个关键变量:估值。

前文提到,净利润取决于两个变量:资产的数量/质量,以及运用这些资产能获得多高的收益。两者相乘就能得到未来第N年的净利润。

估值也同样取决两个变量:市场流动性和市场信心。

我们可以把买卖股票的行为想象成参加一场拍卖会。每一个拍品有它自身的内在价值(假定是净利润),但是最终拍卖的价格很多时候不取决于内在价值。

假如说,每个人手里最多有100块钱,而这件拍品的内在价值是1000块钱,那无论拍卖如何火爆(市场信心很强),多少人去抢这件拍品,它的上限就是100块钱,远低于内在价值。这时候,我们就会说,市场出现了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就是指参与拍卖的钱有多少),拍品也被以远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出售。

相反,如果这件拍品内在价值是1万元,但是在场竞拍的所有人手里都有至少100万,那是不是报价1万,2万乃至5万,对于在场竞拍的人来说都差不多。这时,即使没有出现火爆抢拍的情景,价格也会高于拍品的内在价值。专业术语叫做流动性溢价。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流动性太少,即使拍卖再火爆,也很难拍出高价格。而流动性太多,即使拍卖不火爆,也很可能拍出高溢价。

在现实中,大部分时候的流动性都是“合理充裕”的,在流动性刚刚好的情况下,市场信心高的拍品就会拍出溢价,这个溢价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其他市场信心低的拍品被拍出了低价格。这是我们经常在股票市场中听到的,大盘股和小盘股互相的抽血行为。

放到股票市场上,流动性合理 部分行业有市场信心,股票市场就会出现结构性行情。流动性紧缺 有/没有市场信心,股票市场就会出现大熊市或者小熊市。流动性泛滥 有/没有市场信心,股票市场就会出现全面大牛市。换句话说,流动性有了,市场信心迟早都会有的。

但是流动性本质上是一个周期,有放水的时候自然就有收水的时候,发的越多,收的就越痛苦。举个例子,2015年大牛市的本质是什么?是放的水太多,导致给的拍卖品估值太高,一年的涨幅透支了未来5年的盈利(内在价值)。作为代价,15-20年,5年都在还债,一直到2020年沪深300才再度创出新高(还完债)。

如果资金属性是长期的,那只要在估值合理偏低的时候,以合适的价格购买能不断成长的企业。那进,可以赚流动性增加的钱(估值抬升),退,可以赚企业成长部分的收益,这是一种100%赚钱的机会。

缺点是什么?第一个缺点是资金具有长期属性的不多。个人投资的闲钱(无杠杆)、中国的社保基金、海外的养老基金、主权基金等等都属于资金属性为长期的资金。

第二个缺点是慢。在大部分时候只能赚盈利每年增加约15%的钱,赚不了一天20cm的妖股波动的钱。这个慢又决定了很多本金不大的个人投资者根本不会选择这种方式,比如10万块,一年赚15%,1万5,还覆盖不了房租。于是,这种慢方法又剔除掉了大多中小资金的股民,剩下的就更少了。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现象,价值投资永不拥挤。这是资金量和资金属性共同决定的。

对于资金属性为短期的资金,像绝大部分的公募和私募资金,他们有两个生死攸关的考核指标:尽快证明自己能赚到钱&控制回撤的能力。

没有人在乎基金经理的逻辑是否合理,赚钱就行。如果短期赚不了钱,怎么吹自己是长期价值投资,撤资起来投资人是毫不犹豫的。毕竟愿意思考经理投资逻辑的,都属于半专业投资人了。回撤则更加是刚性指标,很多基金跌20%就是清盘线。

光2021年这个不算熊的年份,跌破清盘线清盘的基金就达到几千只,一个雪球的互联网大V,因为重仓腾讯美团等中概股,跌破30%清盘线最终清盘。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否认目前的中概互联是黎明前的黑暗,而这些基金也恰恰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

价值投资控制不了回撤,控制回撤的投资本质上都不是价值投资。因为市场,无法预测。

由于这两个关键指标摆在那,所以各大公募私募资金属性一定是短期的,他们等不起,等不起5年的价值修复,所以他们要加大投入,研究更多的行业更多的股票,卷起来,要在短时间内证明自己的能力。

同样,左侧交易(抄底)对于他们来说也一定也是奢侈的事情,因为控不了回撤。这要求他们做预判,什么时候流动性能起来,他们再什么时候进场,去赚估值抬升的钱。价值增长太久,短期资金,只争朝夕。

总结一下就是,短期资金出于各种限制,他们必须去赚估值的钱,赚利润抬升的钱太奢侈了。基于此,他们需要预判市场的流动性,在行情起涨那一刻才入场,还要加大全市场的覆盖,试图抓住个股的结构性机会。

这个其实很难。因为你判断流动性起来,其他机构不认可,拉一下回去你得止损,因为等不起。等其他机构有共识的时候,你又很难抢到足够多的筹码,这样要么收益率上不去,要么管理规模上不去。

而长期资金,由于限制少,属性为长期,没有业绩压力,所以只需要抓住看得懂的机会,左侧合理到低估慢慢买就行,什么时候涨都无所谓,迟早涨就行,难度大幅降低。

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的差距,可以简单理解为个人和专业投资者投入精力和知识储备的差距。

但是这个差距,一定意味着更高的收益率吗?

在衡量收益率之前,我们来聊聊概率。做估值抬升,不管是基金投资、趋势投资、量化、题材等等,放到大维度来说,一定是七亏二平一赢的结果。那么,你凭什么是赢的那个“一”?特别是你花的时间还少,还不专业?就因为你运气好吗?

但是我们说算企业净利润抬升,退一步我们合理到低估的时候买入整个医疗行业,我就赚医疗需求增长的钱。只要所有人都在低估的时候抱紧医疗的大腿,不论是几年后流动性起来了,还是利润增加了,理论上是所有人都赚钱的对不对,在这个赚净利润的游戏里不会有人亏钱的,只有到高估的时候,那些赚估值抬升的短期资金们,他们自己把自己卷亏钱。

那么,如果你没有短期资金的考核压力,你是应该去玩10%赚钱的游戏,还是去玩100%赚钱的游戏,这个是我今天这篇文章最想讲的核心。

巴神说过,能跨一英尺的栏杆就不要去跨七英尺的栏杆。做估值抬升是高难度动作,能做好的人不多。做净利润增长显然是个相对低难度动作,再在低难度基础上,进一步放低难度,就做成长行业的ETF,做简单的事情不能保证你有多高的收益率,但起码保证你不会出什么大事。

再回到收益率,做高难度动作的收益率一定更高吗?

索罗斯应该是大家公认的做高难度动作的大神,推动了多次金融危机并谋取巨额利润。他的收益率高吗?还不错,但是!这是截止到1998年的数据(年化30%)。一直做高难度动作的人,失手一次,就足以推翻之前的努力。

图片

假如你有幸成为量子基金的投资人,那索罗斯赚的最多的一段你大概率是没参与,因为他没成名,而他亏最多的一段,你大概率是在场的,因为他有30多年的辉煌业绩。那么,你投资量子基金的收益率还能剩多少呢?

最讽刺的是,做高难度动作的大佬,最后加入了做简单动作的阵营。

年化20%的收益率全世界做到的人太多了,但是能连续做50年以上的,也就是坚持做简单动作还能活这么久的巴神罢了。

我想不难得出结论,个人投资者确实和专业机构投资者有很大的差距,不管是选股囊括的范围还是对流动性预判的准确度。但是,这些是短期资金面对两大枷锁下起舞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然而,就最终长期结果而言,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平均收益并没有显著战胜个人投资者(资金属性为长期),哪怕是做最简单动作购买标普500ETF的投资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