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普通心理学》(16)记忆

 相国转角 2022-01-03
复习规划服务
答辩论文写作事项咨询

记忆



一、记忆概述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讲,也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与学习的关系很密切,记忆中经验的获得、积累和应用也是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和方面。记忆在生活中的意义:①它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条件,人要适应千变万化的外界环境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造这种环境,就必须依靠已经积累的知识经验,而知识经验的积累与保存是通过记忆实现的。②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的复杂化,离不开个体经验的积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走路、跑步、各种运动技能和劳动技能,都离不开记忆的作用。③记忆是形成人的主观世界的重要条件,没有记忆的人,就没有过去与未来,他们的心理活动必然是支离破碎的,因而也就没有人的丰富、复杂的主观世界。

1、记忆的分类

       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2)按记忆保留的时间长短和信息多少分类:
      感觉(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瞬时)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3)按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2、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1)均势说
      ①拉希里最早提出记忆的大脑皮层均势说。
      ②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功能,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不是皮层上某一特殊部位的技能。
      ③用实验发现动物记忆的丧失与大脑特定部位的切除关系不大,而与皮层切除面积的大小有关
      ④该学说得到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的“细胞集合”理论的支持。

      2)定位说
      ①加拿大神经生理学家潘菲尔德。
      ②记忆是由脑的特定部位产生的。
      ③对动物进行脑切除手术的结果表明,大脑前、后联合区与记忆有密切关系;但动物的海马受损后,将难以形成新的短时记忆,不能学习新的技能。
      ④海马、乳头体、丘脑背内侧核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特定部位,而两侧颞叶可能是存储长时记忆的重要部位。
      ⑤程序性记忆的生理机制可能不是海马,而是别的脑组织,如小脑。

      3)SPI理论
      SPI理论假定,存在5种主要的记忆或记忆系统: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系统、语义记忆系统、初级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
      ①这些系统的编码是串行的(serial,S):信息以串行的方式在系统中得到编码,或者说,一个系统的输出提供了另一个系统的输入,信息在前一个系统中得到成功的加工,才能在下一个系统中进行编码。
      ②存储是并行的(parallel,P):一次编码的事件会在多个记忆系统中产生效应,并保存在不同的脑区内。
      ③提取是独立的:从一个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可以不受其他记忆系统的影响。

二、常见考题
①名词解释、选择题
简答、论述题

三、答题关键点
      这部分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内容较多。一般以考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察。
复习方式:阅读考纲+理解记忆+参考其他资料深入了解。

素材来源 |闫相国申硕团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