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读曾季狸《艇斋诗话》,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这个东莱先生(吕本中)年轻时作了一首《济阴寄故人》,可是后来原作遗失了,自己只记得前四句和后两句,于是当作填空题,自己又新补上了几句。 后来原作又找到了,于是这首诗出现了两个版本。 一、《济阴寄故人》新作下面这首是后来的新版本:
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换韵的齐言的七言古体诗。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古体诗换韵的规律。 前两句一个韵,押入声: 柳絮飞时与君【别】,南楼把酒看明【月】。 两句一组韵的时候,两句诗都要押韵。所以三、四句换韵时,两句也都押韵,这回换了平声:
第三组是四句,转为押仄韵。需要注意,仄韵分上去入,入声独押,上、去一般是不混押的。这一组是押去声韵:
另外,四句一组,在第三句一般是白脚,白脚与仄韵平仄相反,所以是平声结尾:初。 后面的一组,又是四句一组,但是这一组句句押韵,没有白脚:
下面,我们看看吕本中年轻时所做的旧版本。 二、《济阴寄故人》旧作是杂言诗旧版本的诗,不是齐言诗,第11、12句是五言诗句,所以,这是一首杂言的古体诗:
前四句一样,从第五句开始不同。 5、6、7、8这四句是一组韵,押去声韵,白脚平声:
9、10两句是一组韵,当然两句都押韵,这次转韵并没有变化平仄,还是押去声韵:
后面四句一组,转为平声韵,但是有几个不同。首先,前两句改为了五言句,后两句依然是七言句。从押韵上来看,第一句不押韵,后面三句都押韵,这是比较特别的现象:
三、诗词押上、去韵的不同古诗中,上、去通押的情况很少,例如吕本中隔了几十年作同一首诗,也没有上去通押。 但是填词的时候,上去通押即为常见。例如吕本中的这首词,《蝶恋花 春词》:
结束语吕本中(1084年-1145年)的这两首诗中,新的版本有的古籍记载作者是张载,旧的版本没有争议,作者都是吕本中。 古体诗可以换韵,两句一换韵,两句都押韵。四句一换韵,一般1、2、4句押韵,第3句是白脚。双数句必须押韵。 不过,也有三句一组的古诗(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就另当别论了。 @老街味道 这首奇怪的同声句古诗,告诉我们,洞在唐朝读作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