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一快递工人,破解世界级数学难题,过程却引人深思

 百家杂评 2022-01-03

2016年,美国CNN播报了一条消息,在美国“今日国际”中排名第三,主角是余建春——一位中国快递小哥,评论指出“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打工者解决了一个复杂的数学难题,这看上去就像是奥斯卡获奖电影《心灵捕手》的现实版本”,他推导出卡迈克尔数判别准则的故事,堪称“中国版《心灵捕手》”。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广泛报道余建春,央视甚至制作了时长2分半的短片《余建春:数字就像我的朋友》,向全国观众介绍余建春多年和数字打交道的经历。

在这一刻,余建春达到了前半生的巅峰,然而回顾他闻名于天下的过程,却发现最难的不是破解世界级难题的过程,而是恰如古人说是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背后折射的是专家对民科耐人寻味的态度。

余建春是河南人,1983年出生,学历不值一提,郑州牧专毕业,读了畜牧专业。学历不高不代表他不聪明,相反余建春非常喜欢读书,理科成绩出类拔萃,尤其对数字(不是数学)敏感到了极致,天赋过人,高考成绩也过了本科线,但考虑到家庭经济能力,想要尽快工作,于是填报了畜牧大专。

求学期间,有一次余建春拿到了一本名叫《数学猜想》的书,书中提到的世界级难题——“卡迈克尔数”让他痴迷。1912年,数学家卡迈克尔首次发现以来,关于其判别准则,已经困扰了全球数学家百余年,一直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之后,余建春卡迈尔克数记在了心里,吃饭、走路时都在不时推演。

三年大学毕业,余建春遇到一件麻烦事,因为学费没有交齐,导致他的毕业证被扣留,无法证明自己是大学生,这让他错过了很多工作机会。后来,余建春找了很多工作,但都不长久,往往不到三个月就离职,最后找到了一份物流包装工作,与畜牧专业毫无关系。

职场失意的他,却在卡迈尔克数上有了突破性进展。日复一日的研究,从未系统地学习过高等数学知识的他,竟然闭门造车独立推算出了五项判别公式,而一个世纪以来无数数学大咖不停地研究、交流,最终却在卡迈尔克数前败下阵来。

余建春只是一个大专学历、非数学专业的物流包装工,不会写专业的数学论文,更不会写专业的英文数学论文,况且他也没有渠道发表。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装入一个又一个信封,寄往全国各地的高校数学系,以及向一些杰出数学家发送邮件,但这些信件无一例外地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最后,他采取最朴素的办法,每当到一座新城市时,就将研究成果送到高校数学系教授那里,但还是没有结果。

对于余建春来说,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不是破解世界级难题,而是让研究成果真正的公之于众。

有人说,互联网如此发达,可以网上发帖随时将研究成果公布出去,但这种研究普通人看不懂、专家不屑一看,所以没有专家认证的公布基本毫无作用,除非恰好被看得懂的伯乐留意到。

终于有一天,浙江大学数学教授蔡天新发现余建春的研究成果非比寻常,就邀请他参加研讨会,并现场演示他的成果,参与者是蔡天新、三名博士生、一名博士后,还有数论专业的一名副教授。

最终,蔡天新等人一致认为,余建春的研究成果,是一种新的关于迈克尔数的算法公式,可以更高效地找出更多的“卡迈克尔数”。余建春展示的五个发现中,两个是已知的(但余建春也独立推算出来了),一个是类似回文数的有趣性质,蔡天新认为剩下两个最有意义,一组卡迈克尔数的判别准则和一系列高次同余式。之后,蔡天新发表的论文中引用了余建春的判别公式,立即在国外数学界引发轩然大波,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卡迈克尔数的专家William Banks当时接受采访时说,“卡迈克尔数领域一个令人激动人心的发现。”

余建春介绍说,他中学数学很一般,对几何至今没什么感觉,对微积分更是看不懂,但他唯独对数字非常敏感,“自己发现的这一新算法全凭直觉,当有关卡迈克尔的灵感涌现时,便开始不停地演算。”但就是这种可怕的直觉,却让他有了世界级的成就。

成名之后,想象之中数学大师抢着认徒弟,或者各大公司前来争抢人才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一些企业愿意提供工作,但需要他考取会计资格证,还有一些愿意资助他重读本科,系统的学习数学知识,但由于他年龄已大,重新学习耗时过长,于是余建春一一拒绝。后来,蔡天新的企业家好友凌兰芳,是一位数学爱好者,对余建春非常喜爱,就将他招到公司,本想给他提供一份白领工作,但由于余建春觉得自己难以胜任,就主动去了生产流水线上成为一名工人。

总之,余建春的数学天赋很高,有成为世界级大师的天赋,可惜却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让人对他的人生颇为可惜,有人用“一个底层数学'天才’被限定的人生”来评价他。如果他接受过良好的、系统的教育,或许如今中国就多了一位世界级的学者,还有着世界级的成就。

电影《心灵捕手》主角是年轻的清洁工威尔(上图左,剧照),一个数学天才,解决了一个世界级数学难题,却是一个叛逆的问题少年。与之相比,余建春同样是体力劳动者,同样有让人震撼的数学成就,两个人的人生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不同的地方在于,余建春在让成果得到认同的过程却非常坎坷,这让笔者想起了上个世纪的“中国业余数学王子”——陆家羲(下图)。

陆家羲是贫苦家庭出生,中学时父亲去世,导致他一度辍学,新中国后考入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统计训练班,工作后一次看到《数学方法趣引》,其中“科克曼女生散步问题”让他着迷不已,于是萌生了继续学习解开这一难题的想法。之后,陆家羲毅然辞去工作,自学考进了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之所以上物理系,是因为他解释过“物理是我的最爱,数学则是我的娱乐”。大学期间,陆家羲不仅物理成绩优异,而且还解开了困扰数学界一百多年的“科克曼女生问题”。

1961年,写了《寇克曼和斯泰纳系的制作方法》、《应用组合系列制作正交拉丁方的一些结果》的论文,寄给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一年半后,中科院数学所才回复,建议他修改后另投其他杂志。1966年特殊时代来临之前,陆家羲先后还有两次修改,两次寄送论文,但最终全都没有被接收。

1971年和1972年,西方数学家发表了科克曼问题以及推广到四元组系列问题的论文。后来专家组研讨确认,陆家羲早已解开了相关问题,也就是说原本属于陆家羲的荣誉,数年的心血,却被西方学者抢先了,这种打击难以想象。

1979年之后,陆家羲转向“斯坦纳系列大集”问题,这与“科克曼女生散步问题”一样,百年来无人解开。大半年后,陆家羲写出了“论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系列论文,同时寄给了国外的《组合论杂志》,这一次引起了轰动,陆家羲一举成名。但在寄给国内杂志的三篇相关论文,只在1984年第4期《数学学报》上刊登了一篇,也是陆家羲唯一一篇发表的中文论文,而陆家羲已经在1983年10月去世了,享年只有48岁。当然,后来陆家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国家对他成果的肯定。

谈到陆家羲的身世时,过去认为往事已矣,如今互联网发达,与陆家羲一样的普通而天才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公布成果,他们不会再被埋没,这种悲剧不会重演。但以余建春的经历来看,如果不是他一直不放弃,或许悲剧已经上演。中国有14亿人,真正接受良好教育、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人并不多,与陆家羲、余建春一样的天才还有很多,如今我们更要思考如何不让这种悲剧重演。

参考资料:《中国网:小伙被CNN誉为中国版心灵捕手破解数学界难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