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了,来咨询我们,通常除了疾病分析,就是给予营养素的调理服用建议。 我们的专长是营养调理,调理的方法也是以营养素为主。这好比生病了去医院,医生除了询问和检查病情,就是直接开药,我们给予营养素的服用建议,和医生开药的逻辑是一样的。 如果不痛不痒的给饮食建议,我们当然也可以这么做,可是意义并不大。 因为饮食本身对疾病的康复作用没有那么大,只要不是特别夸张的饮食(比如腹泻了还吃咸菜,鼻炎发作期还吃烧烤,发烧了还吃炸鸡腿……这些会加重病情的饮食)。 其他的食物是选择吃面条,还是大米;是选择吃胡萝卜,还是吃花菜,都没有多大差别。 不会因为换一个菜单,而让疾病恢复更快了。 所以当妈妈们来咨询孩子生病情况时,我们在饮食方面说的比较少,通常一句“均衡营养,清淡饮食”就带过了。 孩子们一般也不会是那种夸张到需要特别去纠正的饮食吧? 我们的回复里,主要是针对病情本身的分析,然后给予用药和营养素的建议,这样对当下的恢复才是最有意义的。 (中医食疗会有用吗?会有的,但那又是另外一种体系的学科,营养和中医属于两种学科,各有各的方法,有些好用的食疗方我们也会用,但不会以它为主)。 那么问题也来了,孩子生病了, 除了吃营养素,还可以做什么? 因为大家要考虑的是:1、营养素价格不低;2、要加量吃效果才明显,花费相对比较高。 都知道药物吃太多不好,奈何营养素不便宜,对于普通收入的家庭,若是完全用营养素去干预,在经济上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所以今天这篇就是讲讲,如何少用营养素,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呢? 少用营养素,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得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已经生病了,如何少用营养素也能缩短病程,更快恢复; 第二种体质差日常调理,如何少吃营养素,就能增强体质少生病。 第一种已经生病了,想要少用营养素就能好的快,有两种努力方向: 1、提高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准确率。 提高对疾病判断的准确性,把营养素吃在“刀刃”上,可减少非必要的服用。 比如如果只是普通上呼吸道感染,营养素只吃价格相对低的vc、沙棘籽油也是可以的;比如乳糖不耐受性腹泻,就别光顾着加量吃益生菌和酵母锌,对症着吃上乳糖酶比吃再多益生菌和锌都有用。 2、提高判断精准用药的准确率。 比如昨天一个宝妈咨询说她孩子过敏性鼻炎发作了,医生开的是中成药鼻康片,还有孟鲁司特钠,头孢,说吃几天没有一点好转。 这就是用药不精准的导致的,过敏性鼻炎一线药物是鼻喷剂内舒拿,这些内服的都可以不用吃,先用内舒拿,效果不明显再加抗过敏药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这样用药更精准。 有些时候,营养素得配合药物吃,才能好的更快,如果药物没有吃对,多吃或者少吃了,导致病情迁延不愈,那么营养素也得“陪跑”,时间线拉长,吃的营养素总量就更多了。 提高对精准用药的判断,孩子好得快,就能减少营养素干预用量。 这两类方向大家日常判断不准的话,可以来咨询我们营养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日常保健除了吃营养素,还可以做什么? 现在我来重点说说第二种。 如果孩子有长得慢、容易生病、不爱吃饭、过敏体质、鼻炎腺样体肥大等问题,就一定是要在日常调理。 调理营养素搭配下来7.8种属于很常规的情况,这些一起吃下来花费不少,的确“肉痛”。 如何少吃营养素呢? 今天在这里我先说说几个通用的方法,每种疾病不同,考虑的点不同,无法一一顾及,所以先说通用的。 想要省下营养素,就得在非营养素方面多下功夫,好比偏科的孩子,想要总分高,就得在其他科特别优秀才行。 除了吃营养素,还可以做的事,如下: 1、均衡饮食,各类多样 均衡饮食包括各大类食物每天都得均衡摄入,谷薯、肉蛋奶、果豆蔬油等一样都不可少,一天吃到20种以上食材。 不能一顿饭就吃一碗白面条,或者吃很多肉,长期不均衡饮食,会缺乏必要营养素,孩子免疫自然不会好。 如何做好均衡搭配,点此查看:辅食这样搭,一天轻松吃够15种食材! 2、不吃零食甜品糕点不吃加工食品。 加工零食一方面没有啥营养只有热量,一方面含有大量化学添加剂,不利于身体发育; 甜食会增加饱腹感,抑制食欲,影响胰岛功能。 如果组织器官都是由很糟糕的营养构成,那质量必然不会很好,组成身体器官的原料都不好,如何让身体体质好呢。 豆腐渣工程,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将其摧毁。 质量好的建筑物, 是由质量好的一砖一瓦组成; 同样的,好的体质,也需要好的原材料(食物营养)供给。 3、作息规律。 规律作息,可让组织器官充分休息和代谢,深度睡眠有助生长激素分泌,好的睡眠,能有效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工作,增强免疫力。 不论如何,要保证孩子晚上11前之前要睡着。 好的睡眠能让肝脏发育更好,肝脏是解毒器官,肝脏解毒功能增强,就更有利于将侵入的细菌和病毒消灭,从而让孩子少生病。 有的家庭,家长睡得晚也让孩子很晚睡,这样如何让孩子体质更好呢,一边吃营养素,一边半夜不睡觉,一边弥补一边又在伤害,这必然会让弥补效果大打折扣。 4、勤洗手,多喝水,定时排便 勤洗手,这是最简单有效有办法了,绝大多数呼吸道和肠胃道的感染都是通过手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病原体导致的,所以让孩子多洗手,是减少病菌入侵最简便的方式。 多喝水,可促进代谢,活跃免疫细胞,有利于排素增免,正常成人一天要喝8杯水,宝宝需视年龄和运动量去增加水量。 重视大便,因为大便就是肠道功能的“晴雨表”,毕竟“肠道为万病之源”。 5、多运动 现在的孩子有了电子产品,多宅在家,运动量少了很多。 如果孩子体质差,有鼻炎,那么运动就尤为重要,必须要多带孩子多运动。 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抗感染能力,是最“便宜”且一定有效的保健方法。 6、流行季提前预防,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小朋友容易交叉感染,应少去人群多的地方,减少被感染机率,尤其是流行季,做好预防,提前加强保健。 家里多通风透气,出门戴口罩,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保养。 7、再省,必要营养素得吃 再不吃营养素,维生素d也得补,因为它食物来源少,对孩子成长发育又很重要。 其他的根据饮食,把最有必要的怎么也得补上, 比如孩子喝奶少,钙就要补; 孩子不爱吃鱼,dha也要吃; 孩子视力在加深的边缘,把护眼的营养素吃上,绝对超值; 孩子不吃粗杂粮、容易口角炎,vb补了不后悔; 孩子饮食特别素,肉蛋奶吃的少,把蛋白粉吃上,是很明智的选择; 如果蔬菜吃特别少,把果蔬粉加上…… 8、打疫苗 该打的疫苗要打,它能大大的降低孩子发病几率。 疫苗接种之后,身体对传染病就有了一定的抵抗力,可以不发病,即使得了病病情也很轻,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止生病的方法。 以上说的是大范围的,通用的方法,具体问题还得具体看待,比如过敏的孩子,好好回避过敏原,就能省下很多事儿。 只要足够用心,孩子的健康就能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