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晏 ▏有一种冷叫“耸墩儿”

 新用户7771xieo 2022-01-03

有一种冷叫“耸墩儿”

作者 ▏ 马晏

这两天突如其来的降温搞了成都人一个措手不及。

早上下楼去买菜,零丁细雨,冷风割耳,透心凉,不是降温,是速冻。

三刨两爪,逃回家中,弹三花,真舒服。

朋友圈里,有晒周边景点,雪花飘飘,分外妖娆;有吐槽气温骤降,冬天难熬。我回曰:非要出门,快去快回,穿够衣物,方是正道。

犹记得,小时候,大部分家庭经济欠佳,物资匮乏,到得寒冬腊月,那就是一个字:“难”。

一个二个穿得里三层的外三层,巴不得将所有的衣服都裹了上身,就这样也难快意御寒,衣物少,质量差啊。

衣服穿多了,裹成了粽子,圆不拢耸,行动不便,川人谓之穿成了“耸墩儿”(墩儿音der)。

何为“耸墩儿”?上点年岁的川人尚能理解其意,但大多对它的词源出处可能就无从说起了。

耸墩儿”实际上是从一个专有名词“磉(音嗓)墩”音变而来。

磉墩”就是柱础石,是穿枓式古建筑、庙宇常见的一个建筑构件。其作用是垫在木柱头下面,可以防腐,可以调平(水平),便于更换,增加美观。多以整石打制,川中常见式样圆形居多。

所以川人把穿得圆滚滚不利落称之为“耸墩儿”,实在是形象之极。再后来还含有笨拙木纳之意,比如说:骂得他狂眉狂眼,就给“耸墩儿”一样立到那儿。意思就是骂瓜了。

磉”字音“嗓”,那川人为啥念成“耸”了喃?原来,“磉”字的粤音就念song,川话说成“耸墩儿”,再正常不过了。这对川话的语音构成是一个非常好的说明与佐证。充分证明了川话构成的多样性。

四川是移民大省,兼收并蓄是四川文化的最大特点,所以川话易说易听易懂,生动形象,可说是集各地语言之大成者。

现在条件好了,衣物的质量也高了,再穿成“耸墩儿”的时候也不多了,特别是在家里,取暖器、空调一打开,轻脚利手,再也不像生病的鹌鹑,“耸墩儿”一样跍起。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