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哲学基础(第一章 中国哲学基础)

 中医小白 2022-01-03
中心神驾驭精气第一章 总论中医学基础概念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实践经验理论体系主要特点基础概念形成整体观念辩证论证症、证、病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做什么用研究健康与疾病变化规律研究疾病保健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医学模式人(以人为本)自然(环境)社会(心理)哲学思辩模式指导思想生理病理基础诊疗特点主要内容气一理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整体观念脏腑经络精气血液神辩证论证理、法、方、药《黄帝内经》等经典出现标志条件社会文化基础科学技术基础医药实践基础古代哲学基础诸子百家出现天文地理农学等发展古代医学家 气、五行等融入医学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五脏为中心的功能系统理论,经络,治未病等三焦、命门、寸口诊脉六经辨证四气、五味、七情和合古代发展魏晋隋唐宋金元明清《脉经》《千金要方》等金元四大家近现代《瘟疫论》《本草纲目》等中西医主要思维模式人与环境联系性统一性是什么人体自身中医学解读起源古代哲学(万物同源异构)人是有机整体生理功能完整性病机变化整体性诊断防治整体性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精气神一体观五脏六腑五体七窍心、肝、脾、肺、肾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筋、脉、肉、皮、骨目、舌、口、鼻、耳、前阴、后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包含精、血、津液形体结构生命活动的总体现物质基础藏舍之所,生命体现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养神。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整体出发分析病机的整体根源是什么运用脏腑之间形神互相影响生理功能统一配合病机相互影响形体病变引起神的失常情志引起脏腑等病变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相互联系观察分析形体、官窍、色脉等推测脏腑的病机变化验舌、望面、察神、切脉等养生康复整体性养生治疗康复顺应自然、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劳逸适度、外避病邪形健神旺神清形健恬淡虚无躯体引起精神病变精神引起躯体病变治疗躯体为先治疗精神为先人与自然环境统一性自然环境对生理影响自然环境对疾病影响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季节气候昼夜时辰地域环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白天阳气趋于体表夜间阳气趋于里天温日明,阳盛阴衰地理环境、物产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季节气候昼夜时辰地域环境季节多发病、流行病关节疼痛遇到雨天更严重清晨至中午,阳生阴长,病情轻午后至夜晚,阳杀阴藏,病情重地方性疾病季节气候昼夜时辰地域环境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春夏慎用温热,秋冬慎用寒凉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气血随阴阳二气盛衰而变化子午流注针法西北少用寒凉之药东南慎用辛热之品人与社会环境统一性社会环境对生理影响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政治地位社会环境对病变影响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人际关系等社会环境与疾病防治创造有利社会环境获得有力的社会支持精神调摄症状和体征机体发病表现出来的异常表现同一症状,致病因素可不同,可见于不同疾病和证中患者异常感觉医生诊查的各种体征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如:舌苔、脉象孤立的症不能作为治疗依据重要概念特性证候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病机本质的概括证是病机的概括,病机是证的内在本质。证反应疾病本质如:脾胃虚弱证,病位在脾胃,病性为虚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本质有机联系的反应状态临床可被观察到的症状一组相对固定、有内在联系的、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组成如:食少纳呆,倦怠无力,脉沉缓,属于脾胃虚弱症的症候表现个体差异性实相性空间性动态性同一病邪,表现不同的证同一病症,表现不同的症状同一疾病,阶段不同,证不同。初期中期,证会变化地域气候如感冒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受内外环境变化,一直动态变化中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病机演变的一个完整异常生命过程。较固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要点、与相似疾病的鉴别点。三者关系区别联系病反应的是贯穿疾病全过程的基本矛盾证是当前阶段主要矛盾症是认识病和证的着眼点,病和证的基本构成要素内在联系的症组合构成症候,反映某一阶段或类型的病变本质各阶段的证贯穿重叠起来,就是疾病全过程基本概念定义辩证论治中医学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四诊获得临床资料,明确病变本质,确定治则治法辩病因辩病位辩病性辩病势找出疾病发生的原因根据临床表现,推断病因病机特点以确定证分析、判别以确定疾病所在部位不同致病因素侵袭人体部位不同表证里证咳嗽咳痰多在肺,腹胀便溏多在脾外感病邪侵袭人体皮肤肌腠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直接伤脏腑精气推知致病邪气属性,了解病情轻重及疾病传变趋势确定疾病的虚实寒热病因性质和机体阴阳失调决定病症的寒热外感寒邪,或阴盛阳虚,则寒证外感热邪,或阳盛阴虚,则热症辨明疾病发展变化趋势及转归外感热病: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概念步骤根据辩证结果确立治疗原则和方法及方药选择适当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根据症候确立治则治法如:风寒表证,辛温解表;风热表证,辛凉解表根据治则治法选择处方处方:确定治疗手段基础上,依据治法要求,确定具体治疗方案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方剂及药物组成注明剂量、煎煮、制作、服用方法穴位配方针灸手法、刺激量、刺激时间根据治疗方法,予以实施辩证和论治的关系辩证认识病,确定证论治依据辩证结果,确立治法和处方遣药两者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法、方、药的具体临床应用,中医诊治基本原则辩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病的手段和方法,对辩证的检验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一种病,发病时间、地域不同,所处疾病阶段和类型不同,患者体质不同,表现出的证不同,治法也不同如:麻疹,初期当解表透疹,中期清肺热不同疾病,发展过程出现大致相同病机,表现大致相同的证,所以采用大致相同治法和方药治疗如胃下垂,子宫脱垂,都是“中气下陷”,可用补益中气的方法治疗中医学对疾病治疗着眼点是证。“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辩证和辨病相结合辨病是疾病全过程基本矛盾的认识,辩证侧重当前阶段主要矛盾的把握辨病来确诊疾病,对病因、病变规律、转归预后有总体认识相结合运用辩证,根据当前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辨析目前处于病变的哪个阶段或类型,确定证,再确定治则治法和处方遣药。难以确诊的病症,可发挥变辩证思维优势,根据临床表现,辨析出证,随证施治。或辨病施治,如黄连治痢象思维系统思维形象思维意向思维应象思维通过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藏象舌象脉象脏腑形象和生理功能以及外在表现肺如蜂巢脾似马蹄舌质、舌苔变化切诊对已有形象类比推理风邪肢体颤抖、抽搐等人参根形象如人形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春季属木,阳气升发,肝的疏泄功能主升散,所以肝属木自然界天象、气象、物象,影响人体藏象、舌象、脉象等变化依据舌象、脉象等推测病情在既往知识和经验上,用感悟、思虑,演绎推理。从表象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提取病因病机,确立病症和治法。取象比类天地阴阳消长、万物变化与人体生命活动之象相参对应。法象人的生命活动,效法天地东、西、南、北四海人体气海、血海、髓海、水谷之海十二条主要河流和八个胡泽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春夏秋冬的生长化收藏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实辨证论治,处方遣药寒气之药化病气之热,热气之药化病气之寒药之所以能治病,原理本乎四时阴阳而来,贯彻天人一致之学整体宏观天人合一气分阴阳,阴阳二气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中医治病求本,整体出发,协调机体内部脏腑阴阳气血,顺应自然社会环境变化宏观认识观察生物人、自然人、社会人的总体功能变化规律天人相应五脏一体观五脏系统与精气神、经络、体质等相互联系和作用系统、要素、环境之间的综合效应天地人本原于一气,同构同律,相参相应的思维方式中医学把人的生命活动放在天文地理、季节气候、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等中去分析权衡,寻找本质和规律,预测变化变易思维恒动变化动静相召变:由小到大;化:发展到极致变化而来 ;机:变化的原因准确判断病机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所有疾病变化都是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的结果中医主张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天地万物变化之根源于自身内在动力刚柔相推而生变化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健康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布的动静相召,平和状态中正平和是万物化育的根本、道德修养的境界相对静止,才能具有确定的性质和形态的事物动静相召,达到中和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