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7月的一天拂晓,大雾弥漫,17岁的李太随部队防守安泽县,他趴在一半是水的交通沟里,打开了手榴弹后盖,突然刮过来一阵大风,把大雾吹散了,他看见日军正往阵地上爬。 李太是河南洛阳嵩县人,于1938年初在嵩县参军后开到山西安泽县,编进93军10师30团3营7连,营长叫杜宝义。他的第一次战斗是在山西浮山县城外10里防守天坛山,他听到皮鞋踩在石子上呼啦啦的脚步声,日本人跑着过来了。李太把枪膛里3发子弹打出去,又甩了两颗手榴弹,他来不及看敌人死伤多少,转身就往沟内跑,刚跑过沟,正要掀掉木板,敌人啪一枪打中了他的腿,他就势跳到沟里,一瘸一拐转身跑了,日本兵也冲过了沟。上面高处杜营长安排好几挺轻、重机枪一齐开火, 把鬼子打退了。 伤愈后,李太随部队来到山西安泽县,这是临汾的东大门。鬼子攻得很猛,他们打了三天三夜,雨也下了三天三夜,敌人进攻前先用炮弹轰,阵地上到处是弹坑,坑里都是雨水,交通沟里也是半沟水,他们在沟里来回走,水都搅成了泥糊。 第四天是7月27日,这天一早起了大雾,什么也看不见,营里知道敌人可能要上来了,不住地派传令兵来交代:敌人要上来了,可能不远了,抓紧时间把枪洗净擦干,把手榴弹后盖都打开,机枪架好,准备好战斗!李太做好了准备,但雾气太大什么也看不见。但突然刮过来一阵风,瞬间把大雾吹开了,露出了前方开阔地,他看见敌人正趁着雾气往阵地上爬哩,雾一散全部暴露出来了。 日军穿着皮鞋,又是山坡,他们在稀泥里爬得很慢,营长下了命令,李太的手榴弹全甩了出去,这回他看见有鬼子被他炸翻了。甩手榴弹时,李太的右膀子上被敌人子弹连肉带骨头打掉一块,他投不了弹,还在趴着打枪。全营打下去一批,又上来一批,再打下去一批,轻、重机枪不停地打,最后这股鬼子没几个人了,尸体滚到山坡梯田上,一层摞一层。杜宝义营长在领着打扫战场时,被鬼子伤兵开枪打中,几天后牺牲。 李太受伤,有担架往阳城县送,半路上遇见八路军的人,他们看李太伤重,领他先就近住进了八路军的一个前方医院,说治好了再送他回93军原来的部队。卫生员给李太洗伤口,洗完上了药包扎好,又叫来担架把他抬走了,转到第二个医院,医生割掉了他伤口的烂肉,最后又送到临县青塘镇一个八路军的医院,这个医院技术好,终于把李太的伤治好了。 李太过去不了解八路军,到这里觉得八路军的人说话和气,官兵平等,感情深厚,他伤愈后就要求留下,加入了抗日决死队。决死队对老百姓好, 军纪好,会打仗。李太觉得八路军的打法和国军不一样,不和日本人明着打,八路军打仗不轻易受伤、不轻易死人。八路军会做黄色炸药,会做手榴弹。日本驻地都围着一圈铁丝网,离县城近处的据点还有电网,外面挖一人多深的沟。八路军作战是专等夜里或下雨天,敌人放松警惕时再动手。李太和战友们先用绳子坠下沟,再踩肩膀搭人梯上来,在铁丝网下掏个洞,趁碉堡里的日本兵呼呼大睡时,悄悄拿走他们的枪,临走再扔手榴弹,炸得他们迷三倒四,又找不到枪,八路军趁机就撤走了。 八路军在火车站都有自己人,暗地通风报信。有一次得到了日本人送军火的消息,部队弄好炸药,选最有利的地点炸了桥,火车一节连一节地翻到沟底了,埋伏的人下沟里扛军火打粮食。凭借这种打法,我们八路军很少无谓牺牲。 1944年春天,日军"扫荡"搜山,李太发高烧被送到医院,“扫荡” 时随医院的伤员、病号、小看护员一起躲进 了山沟里,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系。我们从这山爬到那山,饿了吃点炒蜀黍,渴了到沟里喝点水,就这样在山里躲了6天,他的病也好了。这天听见石头乱响,知道敌人来了,李太招呼身边几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藏好。敌人向这里搜索,李太跳出来引走鬼子,敌人开枪,李太跑过沟,又蹬过一个泥坑,鞋子也掉进泥坑里,又光着脚跑了一段,钻进麻地里趴下。不一会儿,他看见5个日本人骑马向这边来了,他心想这下完了,但这5个鬼子往麻地里看了一眼后就向前追去,等他们过去,李太就往回跑。赤着脚,走不快,翻过山下到沟里,看到一间草房,等到天黑时,一个老头回来了,给了他一碗小米干饭吃,又找来一个烂鞋用破布烂麻缠缠将就穿上,突然听见日本兵踢门声。李太从后门摸黑来到山顶,骑在半山坡一个树枝上过了一夜。 新中国成立后,李太回乡务农。李太现高龄100岁,在洛阳关林镇潘村生活,家里四世同堂,他喜欢坐在孩子们给他改装的电动车上出去转。 |
|
来自: Loading69 > 《共军官兵/家属/军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