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敌后武工队》中,“边区造”20颗炸不倒10人,日式手雷却炸一片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22-04-28

编辑搜图

《敌后武工队》

1958年,红色经典小说《敌后武工队》出版问世,立即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小说作者冯志在1938年初就从军参加八路军,1942年担任冀中军区九分区武工队小队长,率领一支20余人的精悍小分队,深入敌后与日伪军较量,历经血战,一直到1944年才返回军区。这部小说与其说是“他写的,倒不如是其记录下来的”,因此内容十分真实。

编辑搜图

“边区造”手榴弹

20余颗手榴弹掷入敌群

我阅读这本小说时,发现了一处有趣的细节,那就是中日双方手榴弹的威力。在第21章中,武工队长魏强率部伏击从大冉村据点出发的日寇军曹一撮毛等12个鬼子,最初的伏击击毙了2个鬼子,“剩余的10个鬼子变成了3个战斗组,像麻雀似地蹿蹿蹦蹦、纵纵跳跳,一边还击一边退”,武工队员趁机投出手榴弹,“20来个手榴弹一起甩在鬼子群里”。

编辑搜图

武工队队员

大部分敌人仍保持战斗力

结果,虽然有些鬼子的确不动了,但还有几个鬼子活蹦乱跳的,其中就包括那个“一撮毛”,还端起刺刀与武工队员们拼杀。可见,这20多颗手榴弹的威力的确有限,比起书中描述的日式“四十八瓣”手榴弹,威力还是稍逊一筹。第16章,武工队员刘太生外出侦察途中,被敌人包围,不过其抢先从俘虏身上摸出了2颗俗称“四十八瓣”的日本手榴弹,帮了大忙。

编辑搜图

日式手榴弹

两颗日式手雷威力巨大

1颗被刘太生一抡右臂扔了出去,轰!在敌人群里爆炸了,炸得敌人呼爷喊娘,连滚带爬2颗手榴弹狠劲地扔到矬墙外面又撂倒几个就连敌人朝刘太生投掷的手榴弹也是威力惊人,气浪吹得刘太生像个碰到洋灰地上的皮球,霍的从地上跳立起来”,旁边被捆绑在水车上的那个俘虏天灵盖掀去少半块,白花花的脑子搅和着黑红的血浆,直劲的往下淌

编辑搜图

八路军土法上马搞军工

中日两国生产能力差距太大

书中的描述并非杜撰,这实际也是当时中日两国工业生产能力差距悬殊的一个写照。当时,尽管八路军在各敌后根据地已经建立了小型兵工厂,但一般只能优先保证生产数量,无法对手榴弹的可靠性和威力有太多追求。由于制造技术不熟练,装药还都是威力有限的黑火药,因此生产的手榴弹爆炸威力弱。而日寇普遍使用的“四十八瓣”,即九一式手榴弹,不但使用威力巨大的黄色炸药引爆,外表还采用有刻纹的球状弹体,爆炸后可形成48个弹片,杀伤力的确惊人。

编辑搜图

“边区造”威力逐渐提升

八路军兵工厂后来也迎头赶上

不过,八路军的“边区造”也并非一直落后,1940年5月,八路军军工部从各单位抽调人员,开始集中对“边区造”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制定了各项改进措施;1943年,各根据地已建立了能批量生产手榴弹的炸弹厂,其产能满足使用,质量也极大提升,平均有效弹片也从原来的10余片增加到50余片,极大弥补了前线火力的不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