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风华绝代憨小二,今天继续为您讲述红色管家毛泽民的故事。 上一次讲到了毛泽民发行股票、纸币的故事。 红军长征爬雪山 当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秋冬之际到达陕北的时候,跟随十五大队参加长征的苏维埃国家银行14名干部,只剩下了8个人。 在这片贫瘠而危机四伏的黄土高原上,历尽劫难、人困马乏的红军能否生存下去是个极其严峻的挑战。 就在延安边区十分困难的时候,毛泽民却奇迹一般找到几特别重要的资源,煤、石油和盐。 由此,边区的气氛一下火热起来,革命的火焰在宝塔山下熊熊燃烧,并且越来越旺。 毛泽东在延安 红色管家毛泽民:篇三·燃烧的火焰359旅官兵在南泥湾生产劳动 这歌声和这画面,如今的中国人都再熟悉不过了。 纺车、锄头,开荒种地,359旅和南泥湾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1941年宝塔山下延水河畔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 当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秋冬之际到达陕北的时候,情况远比1941年要严峻得多。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跟随十五大队参加长征的苏维埃国家银行14名干部,只剩下了8个人。 在这片贫瘠而危机四伏的黄土高原上,历尽劫难、人困马乏的红军能否生存下去,是个极其严峻的挑战。 中共定边县委党史研究室马占仓:“陕北都是一些小村庄,他们来的人数很多,要吃饭啊,要做成像样的一顿饭是根本办不到得。他们把粮食搞起来以后,在磨子上往下一推,然后和一些水煮一些糊糊,煮熟就分着吃。吃饭的时候呢,碗也不够用,有的呢就把一些碎瓦片,把一些烂碗破碗都收集起来,作为他们的用餐工具。” 延安的宝塔山 他们既没有过冬的棉衣,老百姓家里也没有隔夜的粮食。当这个寒冷的冬天到来时,不少从南方长征过来的将士仍然身着单衣,赤足走路。 为了应对如此困难的局面,党中央迅速组建了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任命毛泽民担任国民经济部部长兼对外贸易局局长,同时还兼任红军总供给部副部长。 此时,距离毛泽民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工作,已经过去整整14年。 1937年,周恩来,毛泽东,博古等在延安. 由于毛泽民办事认真负责、点子多,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因此党中央凡是遇到经济方面的难题,首先想到的人,就是毛泽民。 1935年10月22日,毛泽民组织总供给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从陕西关中地区购买大量布匹和棉花,然后绕到山西运回陕北根据地,动员边区群众,为红军赶制了棉衣。同时在安定、永平组织生产煤炭,解决了陕北军民生活和取暖需要。 此时,尽管毛泽民手中掌握过冬物资的分配权,但他自己却在寒冬季节仍然穿着草鞋工作。 正在编草鞋的红军战士 陕甘宁边区银行旧址 中央电报馆中保存的17封电报,主题词都是经济、物资、供应、生产和金融。派发或者接收这些电报的人,就是毛泽民。 就在1935年,毛泽民全力以赴解决中央红军冬衣的同时,国民经济部的各项工作也已经开展起来。这时,一个叫高登榜的年轻人,奉调走进了毛泽民的窑洞中。 高登榜,陕西延川人。他在《追忆与毛泽民同志共同战斗的岁月》一文中,回忆了与毛泽民第一次见面的情形:
毛泽民在了解情况后,就立即安排高登榜到工矿科工作。当时工矿科主要负责造纸和挖煤两方面的任务。 毛泽民对他说:你的工作是管煤窑,把煤挖上来,运到这里,让家家户户都能烧上饭。 1907年清政府准陕西巡抚开办的延长石油官厂 陕北延河一带有石油的记载,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 班固在他所著的《汉书地理志》中就记载了:上郡高奴有洧水可燃。 1904年,陕西巡抚曹鸿勋奏请朝廷试办油矿,三年后,终于在延长县延河岸边一个叫七里村的地方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并在这里办起第一个油厂,叫延长石油官厂。 毛泽民到达陕北后,很快就了解到延长油矿的情况。他认为延长油矿若能恢复生产,就能大大改善根据地的燃料需求。 1935年冬天,毛泽民通知高登榜立即到延长油矿做调查。 高登榜了解到,延长油矿的生产基本上是停顿的,有20多名国民政府矿产资源委员会的技术人员,被红军关押着。 毛泽民意识到,这是油矿恢复生产的骨干力量,于是当即给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主席博古写信,要求释放他们。 毛泽民还把原勘探处事务所主任严爽请到国民经济部,同他一起研究恢复和发展石油生产的问题,并委任严爽为石油厂厂长。 毛泽民 两个星期之后,毛泽民前往延长油矿和刚刚释放不久的全体技术人员见面。 听说毛泽民要到油矿上看望大家,所有技术人员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毛泽民来了,而且和大家举行了座谈,征求意见。 吃饭的时候儿,他给大家斟上酒,自己端起小酒碗,语重心长地给大家敬酒说:
不久,第一桶清亮亮的煤油披红挂彩,由毛驴驮到瓦窑堡国民经济部报捷。当时,所有的人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毛泽民很重视苏区的工业生产,特别是石油生产。 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毛泽民12月就去延长油矿整理油矿生产,1936年1月至3月三个月就生产了7万斤原油。 这些原油不仅满足了红军部队跟机关的需要,还提供了出口。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发的第一个油矿。 延长油矿的前身“延长石油官厂”旧址。 1936年4月,毛泽民怀着喜悦的心情,在他的工作报告《陕甘苏维埃区域的经济建设》一文中写道:
红军大批部队和边区百姓的衣食住行,压得作为国民经济部部长的毛泽民几乎喘不过气来。 ![]() 延安大生产运动 1936年春天,红军东征之后又挥戈向西征战,解放了陕北的定边和宁夏的盐池县。 随着定边、盐池的解放,毛泽民领导的中央经济工作团,立即赶赴这个地区开展经济工作。 在这里,毛泽民了解到陕北与内蒙、宁夏交界地方有很多盐池,食盐资源非常丰富。 在距定边、盐池县城不远处的盐场堡,是个著名的产盐区。盐场四周是一大片沙漠,附近人丁稀少。百姓们就在这里以卖盐为生,天越旱盐越多。 听到这个消息,毛泽民不禁兴奋得跳起来。要知道,柴米油烟盐,最后,还缺这个盐呢。 ![]() 盐场堡,夕阳下的盐场滩,像薄雪漫地的冬晨。 盐场堡,自西汉时期朝廷就大量往这里移民实边,驻军屯垦,盐池遂被开发利用。朝廷在此设置“盐官”。其后,这处西北的盐库就成为许多朝代的战争资源。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此时的毛泽民已经练就了一双发掘财源的慧眼。 在深入调查后,他提出了一个开发定边和盐池盐业的计划。 中共定边县委党史研究室马占仓:“他首先就是调整了税收政策,成立了盐务局,把国民党规定的非常苛刻的盐税调低。然后呢,把盐工组织起来。由于定边周围打盐的都是一些贫苦的农民,在原来这个特别高的盐税的压榨下,这些盐工们基本上就得不到什么利益了,受到残酷的剥削。当时呢,毛泽民采取了新的盐税政策,然后把所有的盐湖周边的贫苦农民调集起来,增加了打盐的力量。” 至今,人们依然记得,当时红军鼓励人们在这里打盐的情景。 当时红军的盐税和国民党不一样,上半票。十头驴上五头驴的,一驮上半驮的。 最初,花马池盐湖还没有现在规模大,因为人少,实在打不下多少盐。有外乡的穷苦人逃荒路过这里,想要留下活命,就在堡子外掏个窑窟窿,住下来打盐。打了盐,卖盐,有吃有穿,能活。 ![]() 盐场的工人 盐池扩大是王震来那会儿,王震的部队用拦坝子的方法,用粑粑把盐田隔成无数的块块,用木斗往外舀水、引水,水蒸发快,出盐就多了。 那阵子,不管是山东的、河北的、山西的,谁来都行。只要愿意留在这里打盐,政府都给发个木牌牌,牌子上写上名字,牌子往哪块儿一插,哪块田就是谁的。 挑盐的人框框上系绳绳,挑的挑,抬得抬,热闹非常。 除了鼓励老百姓开发盐库外,毛泽民还计划邀请国外华侨及国内资本家前来投资开发。 共定边县委党史研究室马骥:“新的一系列盐业政策颁布之后,盐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除满足苏区红军和百姓使用以外,还有许多食盐运往白区与东北军、西北军进行地下贸易,换回了苏区所需要的医药、棉花、粮食、布匹等大量物资,甚至一些军用物资。” ![]() 359旅战士南泥湾垦荒 在打盐大军中,后来还有一支特别的队伍——八路军359旅,359旅4支队也进驻盐场堡打盐。陕甘宁边区政府还设三边专署于此。 在1942年边区大生产运动中,曾掀起一个军民打盐运盐、开荒种地、挖甘草的生产自救热潮,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有力地支援了边区抗战。三边盐业也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财政支柱,被誉为“中央第一财政”。 ![]() 战士们除了屯垦种粮,开工厂、打仗也都没耽误。 1937年的春天,在陕甘宁根据地经济舞台上干得风风火火的毛泽民,突然消失了。 就在这一年的3月,一笔凝结了国际工人阶级深情厚谊的巨额捐款,从法国秘密遇到了上海。 对于处在艰难图存,渴望壮大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笔雪中送炭的巨款。 在当时,要取回这笔钱,就必须在上海兑换成当时国内通用的法币,再由上海秘密运送到西安的八路军联络处。 究竟派谁去,才能把这笔巨款平安运到根据地呢? 这个人首先是忠诚可靠的,第二,他要有在白区从事地下斗争的丰富经验,第三,还必须熟悉和懂得金融,能运作大笔资金。 这个人选,无疑又落到了毛泽民头上。 ![]() 张闻天在延安 1937年春,张闻天亲自向毛泽民交代了这个任务。 毛泽民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安全起见,最初,毛泽民曾经设想采取稳妥的方式,在西安开设一个钱庄,按照钱庄的操作方式,把大部分钱款从上海直接汇往西安。 但如此数额巨大的款项汇进汇出,势必会受到国民党有关部门的限制和阻挠。 所以兑换和运送这笔巨款的任务,就只剩下华山一条路,那就是秘密结款。 1937年4月,化名周斌的毛泽民来到上海。 ![]() 1937年的老上海 为了在上海取得合法身份,毛泽民在地下党的帮助下开设了一个申庄货栈,专营批发业务。毛泽民再次当起了老板。 在申庄货栈和住处安排就绪后,毛泽民从中共上海地下党负责人潘汉年手中,接过了这笔巨额捐款,隐藏在他的住处。 为保证巨款的绝对安全,毛泽民制定了极其严格的纪律,任何人都不得随便到这里来。 这笔款项如何转到陕北根据地是一个难题,因为不能引起国民党的注意,还要避免国民党的阻挠,毛泽民认真的思考着每一个细节。 正在这时,中共隐蔽战线的负责人李克农,突然出现在他们的住处。 ![]() 化身商人的毛泽民 原来,李克农在离开西安前,周恩来专门叮嘱他利用去上海的机会,和先期到达的毛泽民商量,妥善运回国际巨额援助的事宜。 李克农与毛泽民严密细致地讨论了运送这笔巨款的办法,首先,将美元分批兑换成市面上流通的法币,然后,一部分经过上海银行汇给西安银行,一部分派人携带直接送到西安。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化解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史教授何平:“毛泽民怎么办呢?他有时候穿着笔挺的西装,有时候又穿着毛料长衫,经常奔波于银行或者证券交易所。他用这笔美元资金购买债券或者股票,很快又把他们抛出,收回法币资金。由于每一次的交易额不宜过大,以免暴露目标,他就得经常在银行营业部和证券交易所来回奔跑,收回的法币资金积聚到一定的数额以后,就由钱希钧等人送走。” ![]() 钱希均 为了缩小目标,避开国民党特务的耳目,在每次钱希钧等人前往西安送款时,毛泽民都会用暗语发电报,通知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秘密接站。 经过四个月的紧张工作,这笔巨款分批被转运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为购买武器、药品及其它重要物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此时,已经是1937年11月,上海即将沦陷,沪宁线上大批难民逃往内陆。 当毛泽民准备返回西安时,火车站里全是逃难的百姓,车门被堵得严严实实,根本就上不去。 毛泽民急中生智,说自己是新闻记者,要了解难民的情况。于是,他从车窗爬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 毛泽民从上海回到西安时,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见到了红军时期的几个老战友。 ![]() 右二为毛泽民 ![]() 扛枪的八路军359旅战士。 就在他赶到西安前的两个月,1937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毛泽民提议说:咱们红军改编成八路军了,以后就再不能穿这身衣服了,那咱们就穿着红军服装照张相吧。 如今,在韶山故居毛泽民卧室墙上悬挂的,就是毛泽民头戴红军帽,身穿灰军装的照片。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走进上屋场当年的旧居,久久注视着墙上挂着的那张照片,百感交集。 毛泽东沉默了很久,转身对陪同的人说:“这是我的大弟弟,毛泽民,这张照片很像他。” ![]() 韶山冲毛泽民的卧室 就在重返延安的两个月后,毛泽民从根据地的经济大舞台上消失了。 并且,毛泽民这个名字从此再也没有在公开场合出现过。 他究竟去了哪里呢? ![]() 毛氏三兄弟和母亲文素勤合影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收看《红色管家毛泽民》第四篇——《西行无疆》。 我是@风华绝代憨小二,感谢大家关注今天的故事,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