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心胜公乱社稷——《素书》悟读之【87】

 新用户97560OBk 2022-01-04

私心过重万恶源,私欲膨胀撑破天。

《遵义章第五》悟读【37】

【原典】

货赂公行者昧。

【译文】

贿赂官员成风,社会必然愚昧昏暗。

【悟读】

私心胜者,可以灭公。

庄子之人生态度,八字可以概括,即少私清静寡欲乐观。庄子以为,人对物欲之“私心”乃万恶之源百病之根,人之有私心,必伤身害命。如果能保持平易恬淡没有私欲之心态,邪气就不能侵入,也就不会形劳精亏而致积劳成疾;庄子还强调,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皆存在欲望之要求,对这些欲望须把握好尺度,决不能放纵。

佛家说,人生有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其中的“求不得”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人在被社会裹挟着往前之时,不可避免地受到物欲之诱惑,生出无边之欲念,欲念未得,痛苦不已;其二是指“求,不得”,所得非自己之所求,故而心中不平。无论何种情况,皆因私欲不满足而致烦恼。

人之私心一旦膨胀,公私天平就会倾斜,原则信仰就会丧失。私欲重者,利欲熏心,唯利是图;欺世盗名,目光短浅;神智迷茫,唯我独尊;行贿受贿,违法乱纪。公心大者公而无畏,临危不乱;公而大爱,一视同仁;公而刚正,不卑不亢;公而博远,志在天下。

货赂,犹贿赂,即私赠财物而行请托,指行贿;公行,公开或公然的活动。《素书》本句批评的就是贿赂官员成风的社会不良现象。

大凡以私下赠送财物,行于公事的,必有不明不白、不公不正的欺心昧理之处王氏注曰,“恩惠无施,仗威权侵吞民利;善政不行,倚势力私事公为”。张商英注曰,“这是用私利蒙蔽公家,用不正蒙蔽正直”。古代贤哲也反复强调,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得人之道,惟存公心

贪腐,最突出表现就是公权私用,以权谋私,最根本原因即为私心过重,私欲膨胀。贪腐成风,带来的必然是社会的不公,社稷的混乱。

“多则惑。欲求过多,必无所成;有情众生,莫外乎此”。这是老子对世人贪得无厌的警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