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鲁生:到民间去40年

 顺其自然h 2022-01-04
2021年12月31日,“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承办,展览分为民艺藏品捐赠、民艺元素创作、民间文艺研究三个组成部分,集中呈现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40年民艺收藏、民艺研究与艺术创作成果。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到民间去”,是潘鲁生从事民艺研究与艺术创作的实践路径。民艺藏品捐赠部分,展示的是潘鲁生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的500件藏品精选,其中包含民间彩印花布、手工织毯、年画、剪纸、灯具、玩具、陶瓷、皮影等十个品类。民间元素创作部分,呈现的是《大匠丝路》《民族脊梁》《中流砥柱》等宏幅巨制,以及潘鲁生以民艺元素为基础在瓷板、金属板、丝绸等媒材上创作的艺术精品。民间文艺研究部分,是潘鲁生40年“到民间去”民艺研究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现,其中包含《民艺学论纲》《民间工艺学》《设计论》《美在乡村》等重要民艺著作。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保护与传承离不开认知与理解,本次展览就是要直观展示传统民间艺术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的丰厚滋养,呼吁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三个主体单元按所用材料与表现主题,将潘鲁生的民艺收藏与艺术创作融合展示。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第一单元采珠撷丝,以展品《百福骈臻》为切入,具体包括展现中国传统民间刺绣工艺及潘鲁生手绣作品的“由点及面”和展现传统纺织工艺与潘鲁生线性作品的“方寸经纬”两个部分;第二单元拓福纳灵,以展品《风调雨顺》为切入,具体包括展现中国传统印刻工艺及潘鲁生年画、木刻作品的“印刻岁月”和展现传统瓷绘工艺与潘鲁生瓷板彩绘作品的“瓷韵流华”两个部分;第三单元追光逐彩,以展品《福虎镇宅》为切入,具体包括展现民间剪纸艺术与潘鲁生“影子”系列作品的“光影之趣”和展现中国传统彩印花布与潘鲁生彩墨作品的“斑斓彩意”两个部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民间手工艺是民族活态的灵魂,如何让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发挥育人功能,潘鲁生在现场也给予了一些答案:“这个展览提供了民间美术进行艺术转化的一些尝试路径。我们从民间的观念、民间的工艺、民间色彩系统、民间的叙事方式等方面进行转化,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恰恰具有其当代性。”

图片
展览现场

图片

图片
《大匠丝路》作品局部

比如在现场一幅近10米长,高2.4米的大幅纤维手绣作品《大匠丝路》令人震撼,这幅作品取材于我国明代百科全书式著作《天工开物》,由潘鲁生带领学生耗时四年完成,作品以“百工匠作”为主题,运用长卷形式描绘了在南北丝绸之路上的传统工匠技艺场景,其中包括手工艺制作、贸易通商及风俗文化的生活画卷,织染、制茶、造纸等传统手工艺鲜活生动,同时描绘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采珠、贸易经商及造船工艺等,展现了人们在各种海上漕船、海舟等运输工具上运载丝绸、陶瓷、香料的情景。该作品通过表现丝路大匠劳作的场面、技艺传承、风俗习惯等诸多与工匠劳作有关的图像,突出丝路百工匠作的传播历程,表现了丝绸之路上的传统工艺发展与变迁。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潘鲁生还特别强调了民间美术对美育的作用,“其实民间美术这么多年一直有个观点,就是它一定跟我们青少年的美术教育有关,即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从民间叙事、民间故事、民间图形、民间色彩当中发现它的美,形成传统文化的传承,形成文化基因。怎么把民间美术资源变为我们的知识要素和文化系统,让我们的儿童尽早地接触我们的文化基因,是目前比较欠缺且亟待解决的。希望通过展览的形式,让更多青少年认识和感受民族文化的根脉,也激活老一辈人的乡愁记忆和情感共鸣,以这样共同参与的文化交流方式书写和传播人民的史诗”。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到民间去”,是百年来我国文艺界追求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理想的重要途径。潘鲁生数十年来致力于民间艺术创作、研究与教育事业。上个世纪80年代,他有感于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民间艺术日渐消逝的境况,在王朝闻、张仃、张道一等老一辈文艺家鼓励下毅然走向民间,从田野中收集整理民艺资料,研究深蕴其中的民族文化精神,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一大批以民间元素为基础的艺术作品。此次捐赠藏品是汲取传统民间艺术造型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创作成果。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展出的传统民艺藏品涉及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河南、河北、四川、重庆、广东、湖北、天津、吉林、宁夏、新疆等全国多个地区,包括传统刺绣、纺织、木刻、印染、年画、泥塑、剪纸、瓷绘、皮影等丰富的工艺门类,还展示了潘鲁生教授带领学术团队进行的田野调研、教学、展览活动照片与视频,其走过的足迹地图,以及出版的代表性学术研究成果。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潘鲁生的民艺研究与创作实践,根植民间,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有机融合。在民艺研究方面,著有《民艺学论纲》《民间工艺学》《设计论》《美在乡村》等著作,创作了宣传画《延安——新文艺的摇篮》《中共一大纪念馆大型主题壁画作品》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这些创作成果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推进民间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展现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创造活力,并以民艺之美、民艺之情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体现了一位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文艺家的使命担当。

图片
潘鲁生在展览现场

冯骥才在《潘鲁生的民艺世界》一文中写道,传统的积淀,理论的建造,文化的创新,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是潘鲁生浑然一体的民艺世界。这个世界里最重要的是他的民间立场。民间的立场就是老百姓的立场,中华文化的立场。所以他一直站在民间、田野、大地中。只有人在民间、心在民间,他的学术才充满活力;只有深爱民间、心爱民间,他才会不断地呼吁“到民间去!”;只有和自己的人民与文化在一起,才称得上真正的学者。

图片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开展时间正值2022年虎年新春佳节之际,展览的三个主体单元都进行了与“虎”有关民间艺术品的展示。这既是传统民艺来源于人们生活、温暖着人们心灵的直观表达,又是以“虎”为代表的民间传统艺术元素在漫长的岁月中历久弥新、不断传承的有力证明。
据悉,展览展期为两个月。



编辑  | 张婷婷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张婷婷

摄影  | 张婷婷

图片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图片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2年出版38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