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桌派真会做广告,这本书我要买了

 爱悦慧心理 2022-01-04

喜欢《圆桌派》的原因是,该节目轻松诙谐又有深度。像我这样的“井底之蛙”没有什么机会去见识大的世界,而《圆桌派》会时不时带着观众走向诗和远方。

就像这一期,生于1984年的作家刘子超做客圆桌派,向我们谈起了那么些“斯坦”的故事。

刘子超北京人,北大中文系毕业,当过记者,现在是旅行文学作家

他独自深入中亚腹地写了畅销书《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于是有了窦文涛、许子东、周轶君与他的对谈。

大家围绕旅行与旅游的区别,做了热烈讨论。

我听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旅行的时候,一个人,思想是自由的,过程艰苦,体验深刻。

旅游的时候,一群人,几乎不用动用思想,过程舒适,体验浅薄。

刘子超说,当一个人独行,走在帕米尔高原,走在戈壁、沙漠,走在荒凉小镇时,人可以扮演很多角色,做很多不同的人,可以比现实生活中更贫穷或更富有,更普通或更与众不同。

旅行在路上,人是自由的,人们不知道你原来是什么样的人,也不关心你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人。只在那时那刻,对你产生印象。因此在陌生的环境里,人更加大胆,更敢做熟人社会里不敢做的事情。

而且旅行是艰苦的,路途上可能会面临缺衣少食,甚至面临生命危险,一次暴风雪要是没有当地牧民的帮助,他可能就十分危险。所以,旅行要与当地环境、与当地人有直接、深入地接触。

刘子超说,那一日他在某个斯坦国的湖边,正对美景出神,两位在湖边野餐的美女,叫住他并邀请他喝一杯。受到当地人邀请,他也不推辞,感觉可以深挖一些故事。于是一口将杯中酒喝干。美女很惊讶他的豪爽,问他喝酒的品行是否有欧洲人的教养,她们认为当地男人喝酒品行差,欧洲男人喝酒后的品行更好一点。刘子超说他是中国人的教养,中国人不常喝醉,也不常打女人。

听到此处,窦文涛又拿出了他的老段子。他自黑自己像个祥林嫂一样,述说了不下100遍。20来岁时,上大二那一年暑假,他失恋了,失恋后为了排遣苦闷,揣着80块钱,独自行走20多天,夜宿农家,烧饼果腹。他说,现在打死也不会做那样苦的旅行了,但是那次旅行的印象一直在脑海里,想起来仍然觉得热血沸腾。

相比旅行,旅游体验要浅得多,几乎不与当地人发生关系,可以直奔景点和商场,享受打卡和消费的快乐;旅游往往也是舒适的,与家人朋友一起领略异地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当地美食,很少与当地人物产生联结。

所以窦文涛最后升华了,说这不是探讨旅行与旅游的问题了而是探讨怎么过人生的问题?是过一种舒舒服服的,像都安排好的旅游那样的生活呢?还是像苦行憎一样,一步一脚印,自己踏出去,面临风霜雨雪?

毋庸置疑大部分人会选择舒适,但是内心里想要走出去的小火苗不会熄灭。周轶君说在她这个年纪,身边的朋友都在“出”,出家,出走,出轨。他们为什么要出,无非就是寻找自由、深刻体验。

一些人迫于无奈,不能“出”,只好将希望寄托给他人,

因此,刘子超这种独自上路行走的书就能卖得好,像别人代替自己走了一遭


PS:圆桌派的广告做得真好,这本书也被我列入了书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