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海泛舟】俞思义︱汉语是优美的语言

 陈晓春 2022-01-04

汉语是优美的语言

文/俞思义

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口语讲究四声。旧时是平、上、去、入,现代普通话则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至于入声在不少方言中还保留了。四声具有音乐美。平声平到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平仄相调,再加上齐齿呼、开口呼、撮口呼、合口呼的变化。我们读诗词歌赋,那抑扬顿挫往往令人陶醉。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中齐齿呼、入声韵、短促的节奏,把诗人面对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的凄惨悲戚之情和盘托出。而苏东坡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视野开阔,气魄宏伟。全词大量地用了开口呼的词,配上入声韵脚,节奏铿锵有力,极其豪放。难怪有人说“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除了形象地写出诗人“喜极而泣”“欣喜若狂”“急盼还乡”的激情,而用韵、对仗及欢快的节奏也加强了了欣喜若狂的情感。用的是“裳狂乡阳”开口呼的韵,高亢响亮。衬托了作者那种无比兴奋、情绪高昂的气氛。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实在是工整的地名对;而 “即从”与“便下”切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活泼灵动的流水对犹如行云飞渡。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对仗工整,节奏明快,犹如振奋人心的乐章。

从表达效果上看,汉语有丰富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可供选择组句,任何细腻的情感、万物微妙的变动都可以用汉语完美地表现。

大家都知道“推敲”的 典故。贾岛写《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曾为推与敲用哪一个字为难。巧遇韩愈,指出用敲字好。为什么敲字好呢?夜深人静,一般都关门闭户,不可能虚掩着,让人一推就进。敲门正是出于对主人的尊重的礼貌行为。而且,月光皎洁的深夜,听到敲门的声响,有声有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汉字形象优美。一个字的整体布局,或让左或让右;或上小下大,或相反,必须匀称、和谐。至于汉字书法更是艺术。这是拼音文字办不到的。总之汉语汉字是非常优美的符号系统。

作者
简介

俞思义,1933年生,在中学教学语文21年,在高等院校教学普通逻辑等21年。从南京晓庄学院退休。

我的昵称是集义所生。六岁时读私塾,先生为我起了“集生”为“字”。这个“字”源于《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问孟子何谓浩然之气时,孟子所说的一段话。其中有一句是(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意思是,浩然之气必须积善,做任何事都要合乎义才能生成,而不只是行一事偶合于义,便可取得的。我用“集义所生”作为昵称,也是一种纪念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