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亏了这个外国人,留下了乾隆的真实容貌,跟电视上不一样

 燕山茶社 2022-01-04

翻看清朝十二帝画像之后,你会发现几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

首先从努尔哈赤开始,到宣统结束,是一个从粗犷到平和的转变。其次就是年龄也是越来越小,以至于我们看到宣统画像的时候,还能看出几分稚嫩。

不过按照顺序往后看的时候,会发现清朝十二帝画像中最有风格的就是乾隆皇帝了。

从乾隆的半身像来看,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是肯定的,其次双目中透露出霸气,苍髯如戟的胡须也给人一种成熟男人的气息。

文章图片1

不过有意思的是,如果将十二幅画像打乱顺序,然后在其中找出乾隆皇帝的画像,恐怕有些困难。

因为中国古代的画师绘画时,注重的是气势和意境,对于光线以及明暗线的关注度并不高,因此我们看古代的人物画像时很难对号入座。

然而西方油画则不同,油画对于气质和意境反而不那么在意,而是讲究写实,将光线以及亮、灰、暗等方面的处理发挥到极致。因此我们看西方油画的时候,和看一张照片并没太大的区别。

幸运的是,乾隆皇帝40岁左右的时候,一位意大利的传教士郎世宁为乾隆皇帝画了一幅非常写实的油画,名叫《乾隆半身冬装像》。

目前这幅画收藏于银川当代美术馆中,是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文章图片2

众所周知,郎世宁是一位传教士,同时也是一位宫廷画师。

按照历史的发展,郎世宁所在的年代,正好是西方列强争夺海上霸权的时候。除了争相向外输出贸易,而且对于文化的传播也达到了空前。

就拿英国来说,曾多次派遣使者团前往中国,想要寻求合作,想把先进的轮船以及火器等物品输出到中国,然后换取中国的丝绸以及茶叶等。

此外,对于文化的传播也是如此。

当时西方的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竞争激烈。争夺战发生到高潮的时候,双方都向世界各地派遣传教士,也就是所谓的“码人”。

作为天主教一员的郎世宁,于1713年被派往大清朝进行传教,希望可以获得中国人的认可,来扩大天主教的领地。

当时的清朝确实和乾隆口中所说的天朝一般,是西方人都非常向往的神秘大帝国。

23岁的郎世宁也是带着这样的心情踏上了旅程。

最终在大海上漂泊了将近1年的时间,于1914年抵达广州,开始了自己的传教生涯。

文章图片3

因为郎世宁自幼就有绘画的天赋,所以他从小就学习绘画,尤其擅长较为写实的油画。

因此当他达到中国之后,经常进行绘画,将中国的山川大河都汇入了他的画作之中。

因为画作非常真实,就被人推荐给了当时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本来就非常喜欢研究西方的科技以及文化,听闻之后马上就接见了郎世宁,并且任命为宫廷画师。

不过康熙虽然欣赏油画的写实性,但骨子里还是喜欢中国画中的意境。郎世宁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之后就开始潜心学习中国画,这一学就是十几年。

别看郎世宁很有绘画的天赋,可对于中国画中意境的把控,始终欠缺一些。

好在周围有不少中国宫廷画师来帮助他,虽然达不到大师的水准,但起码的气韵以及格调也已经非常娴熟。

比如著名的《十骏犬图》,他已经可以用中国画的技法将犬的不同形态画得惟妙惟肖。

文章图片4

图:《十骏犬图》局部

时间一晃就到了1751年左右,此时已经是乾隆朝,而此时的乾隆皇帝也已经40岁,郎世宁也到了63岁的高龄。

在这一年的冬天,乾隆皇帝身穿冬装在御花园游玩,恰巧碰到了郎世宁在花园中作画。

乾隆心血来潮想让郎世宁为他画一幅画。

不知为何,这次郎世宁没有按照之前中国画的风格来绘画,而是使用了非常写实的油画手法。

就这样,一幅《乾隆半身冬装像》诞生了。

画像中的乾隆注视着前方,稍微消瘦的脸庞却不失威严,炯炯有神的眼睛加上一个八字胡,既显得英伟还显得成熟稳重。

而最为值得注意的是,画像中的乾隆是鹰钩鼻,这一点和其他画像的区别就非常明显了。

画作完成之后乾隆皇帝非常高兴,看到画像就如同照镜子一样,于是赏赐郎世宁不少银子。

此后这幅画就被收藏于皇宫之中。

其实如果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幅油画中的乾隆是身穿便装,按照目前流传下来的乾隆画像来看,乾隆的一生只有两幅便装画像,这幅便是其中之一。

再加上采用的是非常写实的油画,因此显得格外的珍贵。

文章图片5

如果将油画中的乾隆和影视剧中演员所饰演的乾隆进行对比,发现根本就不一样。

首先气质上就相差甚远。

比如我们观看《还珠格格》的时候,演员饰演的乾隆给人一种英气逼人的感觉。而油画中的乾隆则显得非常平和,是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其次影视剧中的乾隆总给人一种非常风流潇洒的感觉,而画像中的乾隆却显得成熟稳重且呆钝。

总之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是一个皇帝该有的感觉。

其实细细想来,乾隆皇帝也是人,哪怕他贵为皇帝又如何?不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

而郎世宁将最为真实的乾隆通过油画流传了下来,仅凭这一点就应该谢谢他,多亏了他,现在我们才能看到乾隆最真实的样子。

文章图片6

公元1766年,78岁的郎世宁去世。

或许他想不到的是,自从24岁踏上了中国的这片土地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家乡,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艺术事业,献给了大清朝。

同时他也见证了清朝由强盛逐渐走向没落的大半个过程。

对于郎世宁的一生,用怎样的词语去形容似乎都不够贴切,想来想去,好像也只有用“艺术没有国界”这句话来评价他,才最为合适吧。

参考资料:《郎世宁的绘画艺术》、《清史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