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历史建筑(都市篇) · 蝶变新生第二十二期:​浙江麻纺厂建筑

 龙在飞op4opwes 2022-01-04

    保留浙麻元素,重现浙麻骄傲——浙江麻纺厂历史建筑的传承与更新之路

· 浙江麻纺厂建筑 ·

图片

时光如流,历史沉浮。在杭州京杭大运河以东、拱宸桥以北的湖州街拐弯处,一片葱葱绿荫丛中,掩藏着一座灰瓦砖墙的古朴建筑,这里曾是杭州“八大厂”之首——浙江麻纺厂的所在地。

本期蝶变新生专辑,杭州文保中心通过最新专题视频的解读和全景漫游,广大市民可以全方位体验浙江麻纺厂建筑的独特魅力。


图片


图片
12月02日,浙江麻纺厂建筑楼蝶变新生的报道也登录学习强国专栏,让我们来感受这些历史建筑曾经的荣光,并探寻它们新生命的方向。

浙江麻纺厂建筑·蝶变新生

图片

浙麻纺织厂旧照

浙江麻纺厂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正是建国初始、百废待兴的蓬勃年代。1949年5月,杭州军管会召开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中国纺织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办事处(后改为浙江麻纺公司)主任冯希彦表示,中国银行有一套黄麻纺织设备闲置在上海中纺公司仓库,建议调来杭州创办麻纺厂。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兼杭州市军管会主任的谭震林随即与上海军管会联系,将原中国麻厂的机器设备迁杭设厂。经多处选址比较后,浙江麻纺厂被划定在杭州拱宸桥以北、京杭大运河东岸的240亩土地上动工开建。1953年建成时,整个工厂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有各类建筑几十幢,职工上万人。作为当时远东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水平一流的黄麻纺织基地,浙江麻纺厂年均工业总产值达4266万元,麻袋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厂区里,除厂房和办公建筑外,职工宿舍、体育场、医院、学校、幼儿园乃至婴儿室等生活配套建筑也是一应俱全,“要想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就去看浙江麻纺厂”俨然成了那个年代杭州人心目中的共识。

图片

进入新世纪,随着市场变化和城市建设需要,浙江麻纺厂也因搬迁不断缩小规模,原址仅保留有一处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布局的行政大楼。该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青瓦悬山四坡顶,立面清水砖墙与白色外墙涂料相间,粉白墙上有黑色阴刻线。建筑主入口设在南立面中央,外挑式门廊,大门上方的墙体刻有简单的浮雕;内部格局为中间走廊、两侧房间形式,在建筑中间及东西两端各设有楼梯一部;木楼板、木门窗等构件均保存较好。

图片

图片

外窗

图片

连廊

2010年3月,行政大楼作为“浙江麻纺厂建筑”被杭州市政府列为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并一直延续作为办公使用。为传承优秀历史文脉,规范化、精细化地推动历史建筑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启动了浙江麻纺厂历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图片

 组织开展建档与测绘工作。 调查整理了建筑概况、历史沿革、现状调查等各项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该建筑所有构件及其空间关系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勘察与测量,残损部位进行以恢复原貌为目的的勘察与测量,总结分析后形成一整套包括文字、图纸、照片和电子文件在内的历史建筑全面测绘成果档案资料。

图片

图片

浙江麻纺厂建筑测绘图

图片

测绘报告及现状调查表

 创新开展导则编制与价值评估工作。 根据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环境价值、使用价值五大评价因素和建筑年代、建筑风格等18项评价因子构成的价值评估体系,综合确定浙江麻纺厂建筑价值等级,在此基础上编制《浙江麻纺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导则》,明确其保护、修缮、维护与使用要求,量身定制“保护利用说明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浙江麻纺厂建筑各项价值评估(部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浙江麻纺厂建筑保护利用导则(部分)

 积极推进历史建筑日常保养维护工作。 通过指导保护责任人、督促属地管理部门、组建志愿者等多种形式,开展浙江麻纺厂历史建筑的日常巡查、定期巡查和专项巡查工作,依据巡查的记录和结论,结合该建筑的保护类别、气候条件、建筑材料特性、保存情况等信息,指导属地管理部门科学制定保养维护周期、督促保护责任人采取相应的保养维护措施,切实保证了浙江麻纺厂建筑作为办公使用的可持续性。

如今,很多当年“子承父业”的二代“浙麻人”也已退休,并一直在浙江麻纺厂建筑附近的荣华里小区这处曾经的职工宿舍居住。2021年5月,小区所属拱宸桥街道、温州路社区在荣华里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中,特别建设了一条荣华里小区-浙江麻纺厂文化走廊,长长的走廊上设计了一排镂空花窗的围墙隐雕碑牌、10块表现浙麻文化的木质浮雕等特色构造;同时整个走廊采用极具设感的造型,体现麻纺制品等浙麻的记忆元素。

图片

“浙麻印象”浙麻文化主题广场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原浙麻人”和“二代浙麻人”也积极行动起来,在社区的组织下开展了一场别出心裁的众筹活动。社区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发动党员带动居民群众,共有181名居民众筹捐款16750元,从河南购置了一台麻织机设备放置于文化长廊作为展示,形成浙麻的精神传承基地。漫步在文化走廊,看那些保留和凝练而来的浙麻元素,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浙麻人的坚持与骄傲,更是来自新时代的文脉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协同并进之路,在浙江麻纺厂这处工业类历史建筑之上,创新造就而成的一种别样模式。

图片


全景漫游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