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天文、四季理论新释四方四神汤

 风声之家 2022-01-04

项莎特 石天俊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1-11-05 20:35

编辑推荐语

图片
本文通过论述四方四神汤命名依据之矛盾,逐一对四方进行阐述,发现诸方之功效与四季的气候特征呈相反关系,故而青龙属秋,青龙汤为温暖之剂;白虎属春,白虎汤具清热救燥之功;玄武属冬,真武汤可“破冰活水”;朱雀属夏,朱雀汤本为除湿热之方,然已散佚

图片
图片
【摘要】 四方四神汤方皆冠以灵兽之名,灵兽本代表固定方位,青龙代表东方,白虎代表西方,玄武代表北方,朱雀代表南方,各个方位有其五行所属及其对应之色,但经分析发现诸方之义不以灵兽五行属性的悖反或顺应为依据,无法用五行、五脏来说明,故而转从灵兽的起源之处——天文及四季入手。认为分析诸方当“舍弃”五行,从灵兽与季节在天文上的实际对应角度出发,发现诸方之功效与四季的气候特征呈相反关系,故而青龙属秋,青龙汤为温暖之剂;白虎属春,白虎汤具清热救燥之功;玄武属冬,真武汤(即玄武汤)可“破冰活水”;朱雀属夏,朱雀汤本为除湿热之方,然已散佚

中医学的诸多理论和内容均以古天文学为基础。《伤寒论》所载青龙汤、白虎汤、真武汤(即玄武汤)以四方四神冠名,而四方四神便为天文概念,又称“天之四灵”(《三辅黄图》,后简称“四灵”),乃古代天文观测者划分天区以应四季所创。

图片

汤方以四方四神冠名,可见其功效必与这些灵兽有某种关联。因灵兽各自所着颜色、所配方位均能让人联想到五行,故而常见后世在解读灵兽汤方命名与功效时附会于五行,进而论及五脏。然而细究四灵的天文本质,发现四灵的季节划分与四季的五行属性并不匹配,而四灵的五行方位对应也可能存在错误。因此,灵兽汤方之命名很可能无关乎五行,但至今未有学者考虑此种情况,故本文将重新讨论汤方命名与古天文、四季的关系,指出《伤寒论》中青龙汤、白虎汤、真武汤之功另有其义,并论述朱雀汤之存与佚。
图片

1  四方四神汤命名依据之矛盾




由于历代医家在讨论青龙汤、白虎汤、真武汤功效时多涉及五行五脏,因此缺失的朱雀汤也被认为其功效与火行及五行属火的心有关。基于玄武为北方水灵,水在脏为肾,真武汤能温肾之逻辑,那么冠以南方火灵之名的汤方,当作用于五行属火的心,且具清心火之功。《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记名为小朱鸟汤的黄连阿胶汤,其主治为清心火,治疗少阴热化,恰符合此逻辑。因此,朱雀汤即为黄连阿胶汤之说便开始成为学界的主流认识。若以此论之,四方四神汤之功效当与四灵所属之行的特性相反,然其在青龙汤和白虎汤上无法得到印证:青龙属春,青龙汤的宣散之功与木行发散的特性相吻合;白虎属秋,白虎汤的清热之功亦与金行清肃的特性相吻合。可见,朱雀汤能清心火之说有待商榷。反之,若以青龙汤与白虎汤功效符合所属之行的特性而命名为思路,真武汤却没有顺应水性的凉润,相反,其组方多用辛热之品。
除此矛盾之外,以五行五脏来阐释青龙汤和白虎汤的功效亦存在不足。青龙属木,则青龙汤当入肝,虽青龙宣发之药效与肝木升散之特性相符,但实现宣发作用的脏腑为上焦与肺。白虎属金,则白虎汤当入肺,但白虎所清之热并不局限于肺,而是存在于超越了单一脏腑划分的阳明和气分的邪热。
可见,以五行来解释四方四神汤有所矛盾,故四灵命名之起源与五行之间的关联必有所误识。

图片

图片

2  四灵与古代天文




2.1  四灵与方位的关系

古人将二十八星宿分为四组,各为一灵兽,以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为青龙,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为玄武,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为白虎,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为朱雀。
根据张衡所著《灵宪》中“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苍龙即青龙)的描述,及其主张“人君者仰则焉”的观测视角,可知观测方位规则为向南而立,仰视,遵循左东右西,前南后北之方位标准,与《内经》所言“圣人南面而立”的定向标准一致。然而,古代天文图皆以北极星为中心,故绘制星图方位规则实为向北而立,以前为北,后为南,左为西,右为东。
古人观星择时黄昏,黄昏即戌时(19:002100),有学者利用Sky Map软件模拟还原了公元元年秋分日2000(正戌时)的天象,观测方位朝向北极,可见图右侧标记了奎、娄、胃、毕等宿,即白虎在东方,那么青龙便在西方。在不改变观星时辰的情况下,该星象图逆时针旋转180°,便是春分日黄昏时的星象,再依“南面而立”的定向标准,便得到了“左青龙,右白虎”的景象。《灵枢·卫气行》中定“房昂为纬,张虚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昂至心为阴”,所指的便为此时的星象。由于地球的自转,星象一如太阳之东升西落,亦可自东向西转动,但古人又以星宿来标记不动之经纬,说明星宿也是不动的,故古人命名的二十八星宿并非指天上实际的星星,而是指黄道被划分成的二十八份,而每一份的命名则来源于春分日黄昏时的星象,类似于西方黄道十二星座之于黄道十二宫的关系。由此可知,“左龙右虎”实为一种方位的命名,即青龙指东方,指左侧,而与天空中的实时星象无关。因此,古籍在提及四灵时常配以方位,如《五经正义》曰:“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

2.2  与四季五行属性矛盾的四灵配色

四灵所着颜色正是来源于其所代表的方位在五行中的属性,如青龙色青便是由于它代表东方,于五行属木,而木色青,其他三灵同理。由此推之,四灵也应从属五行理论,应满足五行内部的对应关系。然而,在五行理论中与季节有着固定对应关系的方位,其绑定的四灵并不能满足五行与四季的对应关系。

图片

古人借方位确定季节时并不利用四灵,而以北斗的“斗柄”在黄昏时的指向来判断。《曷鸟冠子》中便有所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不过,古人也会利用四灵来确定季节。《尚书·尧典》曰:“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其意为黄昏时分见朱鸟在中天之时,便是昼夜等长的春分所在月;见大火星(即青龙的心宿二),便是白昼甚长的夏至所在月;见虚,便是昼夜等长的秋分所在月;见昴,便是白昼短极的冬至所在月。故古人定季节时所用的四灵并非代表固定方位的四灵,而是构成四灵的黄道星辰,而星辰是会移动的,因而,定季节之时,用方位则不用四灵,用四灵则不用方位。换而言之,指代方位的四灵不能代表四季。
但四灵作为星象,必与四季有对应关系。四灵作为黄道的星辰,其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应由太阳在黄道的循行位置决定。《礼记·月令》曰:“仲春之月,日在奎……仲夏之月,日在东井……仲秋之月,日在角……仲冬之月,日在斗。”故四灵与四季的真实对应关系为春白虎,夏朱雀,秋青龙,冬玄武,即四灵的五行所属与季节对应在春季和秋季上存在矛盾。

3  四方四神汤之新释




3.1  方义与五行及五脏无关

据前文所论可知,传统理论中“青龙属木,白虎属金”的五行分属并不能较好地诠释四方四神汤之释义,现根据上节结论,令青龙属金、白虎属木为修正,再图以五行解方。
青龙汤入肺,宣表散寒,尚符合药效的实际情况,且依此修改,青龙汤还能如真武汤违背水性一般,与金行肃降的特性相悖,如此似能解决多个理论矛盾,但无论大、小青龙汤,都还具有蠲除内饮之功,此功效无法通过五行归属来解释。而白虎汤入肝更难以说明,虽张锡纯在释《伤寒论》第350条之“脉滑而厥”时认为是“阳明传入之热郁于肝中,使肝失其疏泄,故而热深厥深”,但其热邪之源头在于阳明,并非本有肝经郁热,因此白虎属木之论亦无法说明。至此,可明确认定解读四方四神汤并不适合应用五行。

图片

3.2  功效与四季的关联

四方四神汤既无关五行,冠以灵兽之名或许恰是因为与四季对应的关系。
一个地区季节变化的本质是气候的阶段性变化。中原地区古称中州,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医药文化发展与繁荣之地,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表现为夏秋多降雨,春冬多干燥,故其气候呈现出春季温燥、夏季湿热、秋季湿凉、冬季寒燥的特点,而这些气候特征,可较好地解释四方四神汤的立意所在。

3.2.1  温暖的青龙汤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人身阳气所化之汗,犹如天之降雨,古人命名青龙汤,恰似寓意了龙所拥有的行云布雨之力,因为大、小青龙汤均主发汗。

青龙汤行发汗之法,能宣发卫阳之气以祛散寒邪,同时还能外泄疏导体内不循常道之水液以除湿行水,推陈致新,犹如雨后污潭死水得以流动,密布阴云得以消散,最终云开见日,温暖而干燥。至于青龙的大、小之分,为所治寒热及水饮所在不同之故。青龙对应秋季,秋季气候湿凉,但昼夜温差较大,从而导致空气中的水湿呈现出两种状态,昼时水湿蒸发于上空,使人感觉闷热或燥热,夜晚水气下沉,凝为露雾,令人感觉湿冷。因此水气当有天地之分,而游行于天地之间的龙,也有云渊之别,正如清代医家张秉成所言:“大青龙可以行云布雨,在宇宙之间飞腾,小青龙可以治水驱邪,在波涛之内潜隐。”是故,大青龙汤的功效偏于祛除体表阳位溢饮,又以石膏清热除燥,而小青龙汤的功效偏于内化太阴寒饮。
由秋季以湿冷气候伤人,而青龙汤治寒湿之证的关系可知,四方四神汤的功效当与四灵相应季节的气候特征呈拮抗关系,以四灵命方,应是取神兽图腾可保人们安康之寓意。

3.2.2  凉润的白虎汤  春季中原气温逐渐回升,呈现出温暖而干燥的气候现象,故而白虎汤当有克制温燥之功效。

《伤寒论》中以白虎汤为主治的三条条文中,第176条与第350条但言清热,未提润燥之意,然第219条言白虎汤主治三阳热盛,经气不利,伴内热迫津外出之证,其自汗之症乃伤津之候。且后世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论述白虎汤时,均以“渴”“大汗”或“汗多”作为其主要症候,由此可见,白虎汤治燥之功效尤为突出。白虎所治之燥,此为其一,乃邪之所致;另有虚之所致,为其二,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津液本亏的内燥之人感邪后易入阳明,从阳化热,加剧热伤津液之患。

图片

因而组成白虎汤的药物均性味甘寒,具有清热益津之功,其中石膏辛甘寒,清内外之热,配伍知母补胃肾之阴津,以纠正人体津液内虚之本质,正如《药性论》所言“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又以粳米与甘草益胃生津,顾护后天之本,故而白虎汤实乃清热救燥之剂。

3.2.3  活水的真武汤  冬季中原寒冷且干燥,故真武汤当具祛寒润燥之功效。

真武汤所治之燥,显然并非白虎之津亏热耗所致之燥,而为寒盛极而水凝,似冬季冰封之流,这也便是既言有燥,法当滋阴,但真武汤反用燥渗之药之故。
人体津液由三焦输送至全身,以濡养脏腑经络,若寒盛水滞,滞于上焦则渴,滞于中焦则呕,滞于下焦则小便不利,虽表现为燥象,实则三焦水停之故,故自觉四肢沉重疼痛,因而《伤寒论》所言真武汤之主治为:“少阴病……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既真武汤所治之病为极寒所致,则寒盛必伤阳气,出现重度阳虚之候,故而以温渗之功言真武汤,有所不及。
真武汤选用更为辛散之生姜,而非温中之力较强之干姜,乃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之意,以生姜之“泄”助附子破三焦之寒凝,有冰破而水涌之效,且可发散外感之寒邪,再配伍茯苓、白术、芍药以助运行停滞的水液,水行则燥自润,故真武汤当为“破冰活水”之剂,仅以一味能兼顾利水之芍药防辛热伤阴,而无其他滋阴之品。因而,冠以玄武之名,乃取义玄武为水中之生机,能破除冰封之意,而所谓“温阳利水”,实为“通阳行水”。

图片

3.2.4  消失的朱雀汤  据前文所论,若以《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小朱鸟汤”为推测朱雀汤即黄连阿胶汤之论据之一,其从五行的角度经不起推敲。且该书原版已经亡佚,现存版本为张大昌先生借学生笔记整理,默写所出,经专家审查,并未明确其真实性,后世对此多有争议。甚至还有学者从该书的主体学术思想及文本形式与文献关系的角度出发,论证了该书不可能源自陶弘景的藏经洞遗书。虽然,陶弘景所处时代距汉较近,但该书的真伪现仍存有争议,那么其所记载“小朱鸟汤”的内容是否真实便有待考察。

除《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所载之外,亦有学者认为《外台秘要》引《深师方》所载“朱雀汤”,即《伤寒论》“十枣汤”,才是所失之“朱雀汤”,以其君药为大枣,色红,通心气而论。然据前文所述,四灵汤方无关五行,故“十枣汤”之论亦不可取。
朱雀汤到底是何汤方尚无确论。然张仲景当年撰书时既已记录了青龙玄武白虎之名,若确有记载朱雀汤,那么张仲景并没有必要单将其异名。因此,在探究朱雀汤实际组方的问题上,无需强求《伤寒论》中某一汤方为朱雀汤的答案。
除此之外,尚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客观因素可能影响了朱雀汤的传世,即气候。根据夏季湿热之气候特点,可知朱雀汤必具清热燥湿之功。但是,张仲景所处的整个东汉时期气候极为寒冷,尤其东汉末年,其寒冷达到了峻绝酷烈的程度,正如张仲景在书中的序言部分里所述:“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在如此恶劣的低温期,很可能使得用于治疗湿热之证而设的“朱雀汤”无用武之地,故张仲景因未曾使用而未将其载入书中,致使《伤寒论》的四方四神汤独缺朱雀汤。
基于以上观点,可推测朱雀汤由于张仲景未载而实已散佚。

4  结语




天文学、气象学是中医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源头之一,故众多中医理论与方剂皆以此为基础而创立,抛源泉而论其义,理解许有所偏失,故以五行理论解释四方四神汤,因其关联有矛盾之处,故重回中医理论之起源论经方之方义,有助于为后世存争议之中医理论提供研究思路。
编者按:该文刊载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查看整期内容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张怡

1


本文所用某些图片(或加工前原图)来自网络,若有疑似侵权行为,请确认后与我们联系,届时将予以删除。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