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中国双年度文学大展》之十七

 大家文学网 2022-01-05


《大家》|《中国双年度文学大展》之十七目录


鱼化石◎贾平凹
雪中访友帖◎马启代
品茶◎舒成坤
大雪日,和尚山印象◎梁书正
在人间我不敢高声喧哗◎亮子
石头赋◎吴磊
本来的雪◎李皓
身体里渐渐有木质的东西◎窗户
一杯苦茶◎鲁橹
我接受你们的赞美◎许多余
寄李白◎笨水
为心爱的人下厨◎二毛
《我,和另一个我》◎黑骏马
素年锦时(组诗节选)◎姜凤龙
开花的石头◎王  峰
汪剑平◎ 水煮活狗
光亮中的轻盈(外一首)◎轻叩霜
笔架峰(外二首)◎王志彦
路男的诗(3首)◎路男
短诗十三首◎罗明清
医院记(组诗20首)◎ 温青
微诗十九首◎ 李龙安





鱼化石
◎贾平凹


四十五条鱼在一个石头里游动
它们是自由死的
死了
才保持了上千年的自由


石头陈列在博物馆
这就是一块历史


参观者经过了这里
想到了水
一只猫跑进来
想到了腥味


贾平凹:1952年生,陕西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作家、书法家、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延河》主编。出版作品有《贾平凹文集》24卷,代表作有《废都》等长篇小说16部,出版有诗集。作品获中外各级奖项约70次。作品被译介为多语种。长篇小说《秦腔》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雪中访友帖
◎马启代


一定要找一位好友
他一定在雪原的深处
内心有荒郊的人
这样的天气,他一个人一定在下雪


宜步行,穿越野外
仔细听积雪反抗脚板的声音
雪花都是个体主义者
可这无边的世界堆满集体主义美学


我早不是行吟客
无马可骑,也没有江山
爱红颜,也爱烈酒
雪地里写满暴力,但长啸会有雪崩


做一位嫉恶如仇的书生
剑气已聚于丹田
这白茫茫的天下到底是谁的
除了爱情和友情,究竟会发生什么


马启代:(1966——),山东东平人。中诗在线总编,“长河文丛”主编。1985年发表作品,诗文被翻译成英、俄、韩等多国文字,获得过中国当代诗歌奖(2013-2014)创作奖、首届亚洲诗人奖(韩国)等,入编《山东文学通史》。





品茶
文/舒成坤


遇见沸水
生命便有了沉浮


隔杯相对
你春心荡漾 
我捧起杯中的馨香
品着你的衷肠


在唇齿之间
你像一支玫瑰含苞待放
我沉醉你的芬芳


你陪着我
把风雨酿成
我们缓缓走过的时光


【作者简介】舒成坤, 重庆人,军旅生活5年,荣立三等功三次。1982年开始创作,有诗、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新闻作品等刊发于全国报刊。部分新闻作品、报告文学和论文获奖。西藏作协会员,重庆音协会员,出版有《雪魂》《雪花无尘》诗集。音乐作品有《醉美珠峰》《帕里姑娘》《云中哨所》《卓木姑娘》《我在亚东等你》《天上乃堆拉》《雪域军魂》《故乡》《戍边人》《在心上》《哨所的雪莲花》等。





大雪日,和尚山印象
◎梁书正


母亲走到柴门前,吱呀一声,推开了天幕
和尚山一头闯入眼帘

 

阿婆伸出满是皱纹的手,指向山顶和天空
屋檐下抽烟的父亲,根据雪融的程度,盘算农事

 

山脚下,村庄连接村庄,人们端起酒肉
虔诚祭拜。风把香烛吹成苗寨里摇曳的灯盏

 

往高处眺望,我仿佛看见了
曾祖父一袭纳衣,脚穿草鞋,一步步踏雪而上


梁书正:湖南湘西人,苗族。中国作协会员。曾就读鲁迅文学院、毛泽东文学院。获紫金人民文学诗歌奖、第十一届红高粱诗歌奖等。参加《人民文学》“新浪潮”诗会、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论坛、湖南省第七届青创会。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十月》《星星》等。入选湖南省文艺人才“三百工程”。出版诗集三部。现居湘西花垣。




在人间我不敢高声喧哗
◎亮子

   

窗外,在落雪
有一万吨雪倒在我爱的人间
隔着玻璃窗,雪一直在落
纷纷扬扬,胜过我周围的事物
在人间我只想作一条河流
寂静、清澈,或者浑浊、沉默
我总是无端欢喜,悲伤过去
有那么多的草木换了新装,又会枯荣
但,爱依旧是一种气息
雪一直在落,四周开始洁净
我想混入雪花丛中,随她一起向大地敬礼
然后,悄然离去
等到温暖如春的时候
我可能长在柳树的枝条上,或是变成昆虫
无论哪一种方式
我发现世界上的爱总是安静的
并且相互取暖,像一截流水走过
在人间我不敢高声喧哗


亮子:原名李亮,1987年9月出生于甘肃成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20年参加诗刊社第三十六届霞浦青春诗会。出版诗集《黄昏里种满玫瑰》。




石头赋
◎吴磊


满世界的石头
只取三块
足以代替我活在人间
方法和力量适当
我身上可以取火
过于放肆或口无遮拦
也能成为结石
在血管和脏器里成魔
假如那滴水再坚持一下
也许早将我生生穿过
大多时候陡峭如悬崖
将自己致于危险境地
刻意堆积成墙
挡住的不仅仅是风景
更是一生都难以抚平的心绪
所以不要太多
三块足矣
两块挡风遮雨
一块
作无字碑


吴磊:湖北蕲春人,客居岳阳,湖南诗歌学会会员。还活着,所以写诗。




本来的雪
◎李皓


一棵绿叶尚未落尽的树
在十二月的东北
被一场冬雨叫醒
那些睡眼惺忪的绿叶子
已经或者正在
被芭蕉认领
雨打在窗外的空调挂机上
我听到了雨打芭蕉的声音
看来芭蕉
正在被我的欢喜,认领
本来的雪,被春雨混淆
落英总是驻颜有术
你的缄默和我的注释一衣带水
命运在年终岁尾
再次分野
雨不过是
美德的一种存在形式
而醒来,才是一场雪的
觉悟


李皓:1970年生于大连,资深媒体人。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等文学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辽宁文学奖、《解放军报》长征文艺奖、《北京文学》年度诗歌奖以及一些征文奖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全委会诗歌委员会秘书长,文学创作一级。




身体里渐渐有木质的东西
◎窗户


身体里渐渐有木质的东西
不是因为衰老了
那些清晰的木纹看起来
确实像皱纹。但更像荡漾的水面
静静容纳所有投影


年轻时我确实喜欢树叶、花朵
喜欢女孩子的衬衫、帽子
喜欢爱情。它让青春的天空
充满阳光与歌声


现在只剩回忆了
但也是现在我才理解,除了爱情
生命和心灵也应该是木质的:
时光不能夺其芬芳
还会令其越久越坚硬


窗户:80后,祖籍浙江台州,现居金华。作品散见于《诗刊》《扬子江诗刊》《中国诗歌》《星星诗刊》《读诗》《诗江南》等刊物。出版诗集《送信的人走了》。第四届延安文学奖诗歌奖。




一杯苦茶
◎鲁橹


茶叶并不知自己会来到盖碗。它约等于我
我并不知自己会来到尘世


诸多茶事被水波纹推动,告诉我曾经的故事
上高山,跌谷底,而山坡
我最远去过福建的南靖,在山顶的茶园迷路


未曾有过约定。是的
有那么一刻,我要放过清浅的涧流
喝下一杯苦茶。它苦,它用全部的风霜雨雪
抵达我


我的颤栗或者眼泪,欢喜或者孤寂
我选择用盖碗,捂了


鲁橹:湘人,现居北京。作品散见于《湖南文学》《诗歌月刊》《飞天》《南方文学》《十月》《人民文学》《诗刊》《绿风》等刊。




我接受你们的赞美
◎许多余

 

居无定所不是我的错
路边或角落也非我所向往
我是一把刀子 无声地切割
岁月新鲜的局部
我有尖锐锯齿
拉扯间让苍白之手涔出鲜血


肥沃之土让我膨胀
唯有贫瘠之地 徒增灵魂之重量
我认识你们吗
你们这些过客 匆匆的惊喜
和言不由衷的赞美


我向往的真实并不遥远
春风给我写过多封情书
雨滴总有绵绵不尽的诉说
滚滚风尘也总会驻足
它们贴近我脸颊 呼吸急促
一如我们即将错过来生


我必须懂得感恩 因此我珍惜
每一寸阳光 每一滴雨水
每一位过客的目光都让我浑身战栗
那些摧残我的人 笑容异常真诚
美丽招来横祸
猜忌和妒恨就是褒赏
我接受你们的赞美


许多余:1983年生于安徽。著有《远方》《笔尖的舞蹈》等小说、诗歌、随笔、戏剧二十余部。卡夫卡独立书店、兔子共和国等独立品牌创始人。




寄李白
◎笨水


我饮酒,但不邀月
我的佩剑,已入骨鞘
游侠的剑法,硬被我修成
一种独门暗器
名山,我也游了不少啊
每天骑着栏杆,送落日下山
慨然之,就挥笔写下,到此一游
抒情一点,就写,我爱呀,我恨
不信头顶三尺,是神的宫殿
只相信自己,是自己的灵丹妙药
颈椎病犯了,才抬头看看月亮
不与它交友,不跟它谈心
不管它的圆缺
那年,明月追到当涂,与你大醉一场
失魂落魄地回来,就暗淡了
那夜,大唐追出长安,至今未归
太白兄,又起风了
我一袭白衣,不及出门
已沾了满身风尘


笨水:1974 年出生于湖南祁阳。现居新疆乌鲁木齐。




为心爱的人下厨
◎二毛


炉堂里  柴火为你燃烧
房顶上  炊烟为你袅袅
我系上围腰
手握明晃晃的菜刀
心爱的
你想吃什么
阳光拌豆苗
月亮煮清粥
米线过小桥
再加上两支红辣椒
心爱的
你只要喜欢
我会为你把春风用来青炒
雨丝用来下面
落叶用来红烧
哪怕去捉五洋的鳖九天的鸟
飞雪山中的野味道
你是盐你是醋你是酱我的红颜调料
只有你懂我手中的勺秘制的香料
鼎沸中的微妙
情爱中的独到
你说我下厨的样子好爽好飘
说这顿饭是你一生中的美味佳肴
心爱的
只要你需要
我会永远紧握这把菜刀
为你下厨到老
下辈子也为你烹调


二毛:原名牟真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于重庆酉阳。《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中国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课题组专家(文化部和中国烹协),中国饮食文献收藏家。著有《碗里江山》《妈妈的柴火灶》《味的道》《民国吃家》等美食著作。





《我,和另一个我》
◎黑骏马


当我觉得自己越来越沉,有了杂质
以致出现倾斜,拖沓
发现户口本上的真实姓名
已经无法承受生命之重
我开始反思,选择,并付诸实施
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黑骏马
让他来替我干一些
本名不能做的事儿,不能说的话
这样,我一下裂变成了两个我
我就可以用我的本名
堂而皇之地工作,上班
在银行开卡领工资,与人交往,谈情说爱
用我的另一个名字读书,写诗,四处流浪
也正是这样,若干年后
当我本名这台肉身机器,零件老化
无修复价值,不得已报废之后
另一个我,仍名正言顺以诗歌的形式
替我,在烟火人间,继续活着

 

发表于陕西《延河》下半月刊2021年10期

 

《和玉米来一次秋后算账》


最不能忘的,就是在老家
与我的父亲,兄长,邻居们
一同翻地,施肥,耕作的时光

 

土地贫瘠,雨水稀疏,产量瘦巴巴
却没有一个人抱怨,撂荒
对土地,像养育亲儿子一样捧着
视若神明般,供奉在上

 

十三年如一日,在老家,小辽河
在东坡、后沟、长条山、榆树坡
我与我的小麦,大豆,谷子
苹果,核桃,甜柿,麦黄杏
形影不离。相依为命多少年

 

尤其那些一摞摞梯田里的玉米
我与它们,有着,尽人皆知的秘密
看似腼腆,默不作声。哪知
总是在果断撂倒它时,秋后算账

 

《纪念日:与父书》

 

十年前,你趁我出一趟远门的空档
过期食品一样,应声下架,入了仓库

 

十年后,我盼不到日出天明
借着稀缺的星光,心急火燎要来看你

 

从一到十,村庄靠一朵桃花拼命托起
弱不禁风,恰是柳树无奈之举

 

从十归一,最畏惧倒春寒如期而至
家家如此,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你最担心的还有你的病情,严防泄漏
走漏风声,意味着猜测不攻自破人心起伏

 

你拒绝正常交接,跳闸断电直接更替
牙关突然死死咬紧,严丝合缝,滴水不进

 

再不忍一次次拖累亲人光顾
不忍看他人面前安慰,背后叹息

 

用一场暴雪,覆盖了唯一的进村道路
以一场塌方,用泥土紧紧裹住了自己

 

十年磨不出一剑,磨出一手思念老茧
十年工期,没铺好一条像样的回乡之路

 

虚怀若谷,是村庄硕果仅存的谈资
悲喜交加,停顿于惊蛰与春分的临界疆域

 

悬着的心放平吧,我的老爹。我会不时
抬头看看天的,那里有你始终如一注视的眼睛

 

2021.3.13初稿
2021.3.14改于流年堂

 

发表于湖南《文艺生活》2021年11期

 

简介:黑骏马,本名白宝良,潞城市小辽河人,1970年3月出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发表诗歌作品,曾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学生诗人之一。
在《人民文学》《黄河》《都市》《延河》《文艺与生活》《漳河文学》《诗刊》《诗选刊》《中外诗星》《中西诗歌》《深圳诗歌》《华夏诗报》《光明日报》《人民公安报》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获得《人民文学》诗歌优秀作品奖等多次。
诗作被《书摘》《杂文选刊》选载。连年入选各种《年度诗歌选》、《年度诗歌排行榜》等10余次。
著有诗集《黑骏马的风景线》《默默的流水线》《忧伤者的回归线》等。
现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歌委员会长治市副主任),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长治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治市潞城区作家协会主席。



素年锦时(组诗节选)
文/姜凤龙(辽宁)

 

一月气聚

 

岁月深处的相念
无须纸墨
用心跳和呼吸
看岁月弹奏一曲相遇的语丝

 

想像在一场大雪中重逢
彼此相依  不再奔跑

 

向来情深     奈何缘浅
欲以岁月之名将你遗忘
却在蓝色的梦里撒播你的白
我愿在一朵花开的时间里等你

 

二月水谷

 

感叹时光
诗经里的唐诗
呤诵东风  暖阳   碧草   繁花

 

闪着光泽的爱情
花非花    雾非雾
被时光照耀的雨滴
渗进泥土     隐入溪流

 

打开天空的衣襟
是谁的芬芳风吹暗香

 

四月裂帛

 

风吹大地的辽阔
和天空一样的明镜

 

一夜惊雷,打开向上拂动的绿
修复岁月的伤疤,把记忆滤成一汪清泉

 

裸奔的阳光和爱情一样
风雨过后,只有灵魂难逃孤独的罪过

 

清晨握紧一阵风,让悲怆的目光
在一坐山峦与另一坐山峦之间回眸

 

把尘埃的寂静与寂静的尘埃,装进
一个梦与另一个梦之间的呼吸里隐藏

 

七月兰浆

 

生活有花,火光映满星空。

 

众多纷繁的想象
一片落叶写满春秋
相识的光景,除了
呼吸,都默然无色

 

时间,放漫那些刺眼的路灯
被风吹散的光
一闪一灭地摇晃着日子
一半是清欢    一半是落寞

 

花开花落,那些声音里有我
只在一念之差的歌谣

 

十月女泽

  

一抹淡蓝的忧郁,还漂浮在水里
一段未了的情缘,还在风中遥遥相望

 

阳光醒来,影子无处隐藏自已的起伏
那些无声的对白穿过真实与天空对视

 

渴望到对岸的河,在空旷的北方
把大片的云朵,装进你的梦里

 

十二月风雪客

 

只为与你有一场相遇
在现实与虚拟的目光里
真实地穿过大地与天空的呼吸

 

今夜,渴望被一场大雪覆盖
埋掉所有灰色,让虔诚的心
敲响木鱼的空心

 

在被时间吞掉的风里,传诵万物复苏的声音
趁天空未醒,让梦与现实在一首诗里不期而遇

 

相信,我们在一场大雪中分离
也会在另一场大雪中重逢

 

(2021年1月《诗林》总249期)





开花的石头
王  峰


无路可走

被荒弃了很久的村道

有莫名的石子
有深陷的胎辙
有鸟屎里萌生出的小草

除了被乌鸦
领走的老灵魂
或者曾经
神奇的拖拉机手

其余的都困在原地

花必须开
叶必须落

小路只能指向尽头
自己也无路可走


在虚构里走失

不浓不淡的云排列一起

像举着破旗的海浪
像融化了一半的残雪

像大漠骆驼的遗骸
像自由中贫血的空气

唯独不像宏大的画卷——

我的欲望弧有诸多射线
所以我也不是我

我喝酒赋诗
我琢磨生死

每夜我都在虚构里走失


垂的时间

如果飞得再高一点的话
天空就弯了

像遇到下垂的时间

这样的弧线
日月知道
山河知道
一棵背风树也知道

下垂的时间如弯刀
斩弑理想和抱负

只会把你我
一生的孤独

刻进不足一米的悬崖


小 路

清明
我回了一趟乡下

暇余
我又和村北那条
小路
静静待了一会儿

我不知道
地下沉睡的祖父
会不会相信

时隔三十年
我还一遍一遍回忆

他扛着锨巴

王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2021年第四届博鳌国际诗歌年度诗人奖。出版诗集《三万英尺》《睡在溪边的鱼》《天际线》。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十月》《作品》《钟山》《上海文学》等刊物。





 水煮活狗
一则微信视频有感
◎汪剑平
 
两个男人沸水煮活狗
锅盖扣严,又揭开
等不及它死
拿出来拔毛
每拔一下,狗就呻吟一声
他们就呵呵地笑
拔啊,拔狗毛
拔揪心的哀嚎,痉挛的疼痛
人性的邪恶
接下一幕令人震惊
奄奄一息的狗
借最后气力跳起来
向门外逃去
男人的声音挡在狗面前
“欢欢,回来,快回来——”
狗没有迟疑,回头跑回主人身边
那一刻我的心死了
只有诗歌的文字还在挣扎
还在死去活来


冬日辞
 
在城市,我不是最早被雪片
一刀一刀割痛的人
菜贩、清洁工、妓女、拉货的马夫行色匆匆
惺忪的路灯把影子拉长,又变短
风是劫匪,搜空身上余温
又哄抢金黄的树叶
我太熟悉这片冬日苍凉的曙色
从身体剔除,又滋生
落入滚滚红尘
我的祖先,想必是诗人笔下的卖炭翁
心忧炭贱愿天寒
那一天无功而返的路走到今天
我那卖炭的老祖宗啊
一车木炭卖了千年还没有卖完
饥肠辘辘,愁容满面
罢了,罢了,今天我将放下手里的营生
和他一道冒着刺骨的寒意
把剩下的木炭卖完回家


墓志铭
 
那么多的文字
陪我一生,又被折磨一生
最后守在墓碑的
只有寥寥几个
我能留给这个世界的
真的不多
除了一点点善和怜悯
全都被忽略,一笔勾销
如果有人来到我的墓前
一定有蛛丝
但不会留下马迹


收破烂的老人
 
把落日当近邻
风是穷亲戚,搜刮后的家
只剩半截冷火,半截秋烟
借走了那么多暮色
从没有见它还过
谁把日子过久了
都会往身上撒盐
让伤口更痛,风霜更白
一把老骨头
弯出沉重的问号
给自己出难题
收破烂的老人走街串巷,一路吆喝
纸箱、酒瓶、过期的报刊、损坏的家电
这些用旧后丢弃的废物
被重新收集、整理、分门别类
仿佛老了的自己
一样还有用
一样回到生活的原处


黑蛋蛋
 
在矿区,天空是黑的
太阳是黑的
大山是黑的
工棚里的孩子们是黑的
他们身上有煤炭的黑
黑夜的黑
圆圆的黑
可爱的黑
忍俊不禁的黑
笑过之后辛酸的黑
我擦了擦泪水说,是风把这些
尘土一样的孩子
吹进了眼睛


死亡练习
 
还没有活够
父亲用他求生不得
求死不能
带我们一起
练习孤独挨过的长夜
练习血压升高,头昏目眩
练习糖尿病导致的脚趾溃烂
手术植皮后奇迹般地愈合
练习突发性脑溢血,神志不清
不能进食喝水
躺在床拉屎拉尿
练习靠营养液延缓和人世的诀别
父亲啊,你教我们练习了生
练习了活
到最后,还要带我们一起练习死

汪剑平电视台编导、独立写作人、民刊《湍流》编委。出版诗集《蚍蜉》、《省略号》,散文集《站在上帝肩膀思考》、《南墙之南》,发表作品千余件。先后获“首届世界诗人金桂冠大奖赛”金奖。“遇上诗和远方”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2018年度十佳。中国当代汉诗精选一千首大赛金奖。荣登“世界华人榜”。2019年度“华语诗歌奖”。《我们的诗界》诗集征稿二等奖。《诗歌周刊》2020度(第九届)“中国好诗榜”。电视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四次获湖北电视学会专题类一等奖。





光亮中的轻盈(外一首)
◎轻叩霜丨江苏

 

世间变得轻盈,包括万物
不再有障碍
当清晨阳光靠近窗台
再近一点时
宛若看到了无数牧羊人
因光而生的脚步
所有的白天都已无法束缚
并将为之开启另一个火焰的闪亮
我们置身在一幕幕水的居所内
将无所畏惧,且长河与时间
在光亮凸显中,隐藏的影子
也未必一言不发
我得承认有时单薄、微力
并对若干年前的世界有所体会
是呀,原先的世界……
而现行在宽广的土地上
汇聚所有的脚印,紧随其后的
一大片掌声
还是会让我掌握这世间——
一部分的轻盈

 

六月伟岸之处

  

风贴近后,仍然无法洞悉
它内部语言形成的景象
继续内敛
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
不断减轻对土地高烧的负担

 

而阴影部分的面积,在弯腰后
日光下近乎于力学与美学
转换之美
饱满被词触及
金黄的麦粒由此深深感动
并被旷野促成形而上的负责
那身形,——如父

 

蚕豆与几簇野麦丛生其中
紧紧贴在浪头


原刊于《浙江诗人》2021年6期


作者简介:轻叩霜,本名邵满意,70后,江苏兴化人。作品散见《诗刊》《十月》《星星》《扬子江》等百余家刊物。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龙津河诗社社长,兴化市作协副主席。





笔架峰(外二首)

 

(山西)王志彦

 

笔架峰无笔
琵琶峰无弦

 

崖山之上,有数不清的孤峰
在练习笔法,草木成为近义词
流水安心于书写

 

一只喜鹊无中生有
衔着《明史》飞向访师岩
十里绝壁自带反光

 

林木之间,野花并不深邃
浆果依旧落在大自然的笼子里
通过意象抵达五叠泉的镜中

 

登高的人,把自己当做笔头
蘸着早霞的红晕,在清风中写道
“石头中有别出心裁的闪电”

 

鹿鹤同春

 

鹿鸣天地
鹤唳四方

 

这是王家大院的两面照壁
像两盏灯,照在春风的源头

 

三百年风雨,黄土依然滚烫
青砖灰瓦间,呈现着六合同春的气象

 

杏花不老,开满隐喻
飞鸟常新,映出天堂

 

两面照壁,扎根于黄土上
像春风往来的路标

 

竹桥古村

 

清一色的青砖灰瓦
呈现着扇面的气质。细雨纷纷
一株蔷薇饱含热泪

 

多边形的古井立成“品”字
井水清冽,为人、为文、为商者
用初心撰写出“德”之高格

 

水塘七方,明月一枚
它们大抵对应了“七星伴月”之象
为世间万物多出了一种可能

 

老樟树择善而居
溪水叮咚,伴着锡福庙的钟声
如无尽的福音

 

在竹桥古村
我们内心要学会足够缓慢
才会减轻岁月无情的磨损

 

以上三首原载《作家天地》2022年1期

 

作者简介:王志彦,男,新山水诗践行者,山西屯留人。已在《十月》《诗刊》《北京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千余首,曾获得第三届“李白杯”一等奖(湖北省作协)、第三届“曹植杯”一等奖(诗歌月刊社)、第四届“剑门蜀道诗歌奖”(星星诗刊社)等奖项,诗作入选《中国年度诗歌精选》《中国诗歌排行榜》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像虚词掉进大海》等。


诗歌观点:
诗不是语言经验,应该是生活体验和精神指向在语言中的汇合。
词语中散发的气息即使在刀斧下,也要有美好、诺言和爱。






 路男的诗(3首)
◎  路男

 

          休闲书

                         

给我一片蓝天: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
像白云一样变幻莫测
给我一方土壤:播种下草粒、花籽
还得栽下一棵梧桐树
就此安居一隅,与天地对弈,和上帝交谈

 

给我一张白纸:描绘出天下苍生
也勾画另一个我。他在远方停驻
浩茫心事如浮云一般
给我一面镜子吧:照一照自己的微笑
顺便看看身后的背影隐匿着多少空白

 

一个人的内心填埋着无限黄金
五十块国土,却必须继续开挖
为了身后事,也为了身后的名声

 

随想录

 

因为爱,我们来到世上
让平静的水面荡起层层涟漪
一层父母,一层姊妹
无数儿女情长,紧紧重叠一起

 

因为生活,我们远走他乡
在拥挤的城市踽踽而行
尊贵的头颅,无数次低垂
黑夜与白昼,大多时候成为过客

 

看看那河床,我们正改变航道
再看看我们自己,心上已长满了草

 

    风过耳

 

十月来临,正是时候
该走的都早早地远离了

 

热烈的、沉闷的,还有
不断呐喊的,都渐渐平静下来
田野也逐渐失却了平衡

 

树叶翻飞
多么高远的凝望哦

 

此时,一缕缕秋风
伏贴我的耳边,一次又一次
告诉我,这人间曼妙无限
这大地的脊梁坚不可摧

 

发表于《特区文学》2021年第6期诗歌专号

 

路男,本名李智敏,大学文化,祖籍陕西旬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咸阳市诗歌学会副会长。出版有诗集《阳光地带》,《阳光纪念日》,《温暖长安》《我的理想主义》等。





短诗十三首

 

罗明清

 

 

这来自藤蔓的瓜果
有一颗光亮的心。为眼睛照明
撕碎黑幕
赶走暗地里的那些装神弄鬼
欲行之路,该取之物
都有了个明白选择

 

还可以增色。装点市井与家园
让黑夜不再单调孤寂
一条条道,一架架桥,一泓泓水
都有了丰富的来往和走向
草木生情,人世升烟
坊间多了无限斑斓

 

这吉祥的瓜果淬于水火
丝丝入扣生活

 

 

是思考的水
暂且止步

 

对枝叶、沙土、昆虫
一切避让不及的坚硬与柔软
一概包容

 

让挣扎,死亡,抑或复活
都休眠进程
在停顿中想个透彻

 

只要根在,魂在
万念皆可重 

 

住院

  

你一定不是好人
所以得此地留宿
吞药。挨针
抽你的血,割你的肉
让你精疲力尽
老实服刑

 

该坦白的坦白
该交代的交代
你就可以重获自由
或是重生
再吃吃
再喝喝

 

当然得学着敬畏
学着禁忌
不然会不会二进宫
三进宫
谁也没个准信

 

手术室

 

站着走进去
躺着推出来。刀下留人
一场
有预谋的重生

 

睁开眼,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
试着迈腿,试着喝汤,试着穿戴,试着小解
等侯一个响屁
就像等侯一声春雷

 

然后按部就班
多了些敬畏和检点

 

几棵菜

  

我已忘记当初买下它们时
问好的姓名。也忘记了卖主交代
它们成熟的未来
就一门心思养着,盼着
不知它们到底会长成啥样
何时可以登台上桌
一生完善

 

我把它们从市场上领回家来
安置在露台几只木箱的土里
管吃管喝。按卖主的嘱咐,回神添肥
伸腰加料……只见它们个头日渐长高
不断伸枝展叶。并无造化迹象
真不知是我受了卖主巧言的骗
还是它们上了我饲养的当

 

它们不认识我,我不知晓它们
我们彼此都迷失了期许的方向

 

石头

 

原本都是硬性的
后随时间与经历而改变

 

有的日晒雨淋,被时间风化
落魄为一胚土
有的逐水而行,经浪涛摔打
搓磨成一粒沙
有的被人錾凿,成为站街把门的雕塑
或摆放台面的物件
......也有的潜身修行
最终成玉成钻

 

石命如人
同样理不清前世今生

 

一粒沙

  

曾挺拔过一座山
也曾怀抱过清丽的小溪

 

自从在风雨中沦为一块石头
便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跌撞沟壑,踉跄江河
经时光和流水不断打磨
就落魄为如此现状

 

处境日渐堪忧
过去,身体还可以掩护不少鱼
现在,时不时藏身一条鱼腹里
将来,指不定哪天
就成了一缕空气

 

拐弯处

  

我学会了两长一短按喇叭
进弯大出弯小打方向
避免会车突然
手忙脚乱

 

从不因沿途景色分散注意力
误判了道上的情形
总是稳握方向,减速缓行
保持足够警惕

 

我一直以为
人生驾途,行驶同理

 

垃圾桶

  

承受脏,承受臭
给一切遗弃予情怀与安生

 

蚊虫、野狗、乞丐和环卫工
都是知根知底的朋友
彼此牵挂。就是信仰和生活

 

往往被搁置暗处
指给人的却是明路

 

一只蝉 

 

攀上一根高枝
就以为成了林中之鸟
摸着了音乐的庙门

 

成天在林子里引吭高歌
一遇阳光热捧,更是把不住调
没日没夜瞎胡闹

 

哪知伏不过三,便秋风压境
不得不慌忙丢下音乐的皮囊
脱身为虫

 

一条小溪 

 

要想成长为江河
最终融身大海。就需要认清山势
不断检视自己的行经
既要有坠崖成瀑的勇气
又得有落渊为潭的隐忍

 

纵怀江湖之志
也必须学会逢沟委身
遇石绕弯。不讲策略的瞎冲莽撞
只会枯竭于丛林
永无出头之日

 

呼吸的石头

  

为了一滴水的
海的梦
所有的选择
都心甘情愿

 

要么伴水远行
在河道搓磨成沙
累成海里的一粒盐

 

要么肩挑背扛
供水升天
幻云幻霞于头顶

 

命中有水
水就是命

 

一只爬上高墙的蜗牛 

 

趴于墙面
心力交瘁。进退维谷

 

爬来的路,抛荒脑后
淡忘了所有爬行的经历
一度敏锐的触角
也早就麻木

 

再无心环顾四周
看重红尘和甘露
只想能悠住一口气
还有活的知觉

 

也早为跌落的宿命
备好了棺木一副

  

(作者罗明清,诗作散见于《星星》、《星河》、《台湾诗学》、《新大陆》、《世界诗歌》、《诗歌月刊》、《散文诗世界》、《散文诗》等国内外文学期刊和多种诗歌选本)





医院记(组诗20首)

 

温青(河南信阳)

 

《交班笔记》

 

今日入院人数
危重患者病情分析
进入太平间的
还有哪些遗留问题

 

也偶尔记下手推车的喘息
一些惊慌失措的亲友
和死神一次次擦肩而去
病房楼拉长的背影
在风雨声中一贯平淡无语

 

就这样三十年了
见惯了生死别离
一个工作在医院的人
把生命都写进了交班笔记

 

《人间大雪》

 

冬天越来越冷
人间需要盖上大雪
万事万物,以虚拟的温暖覆盖

 

有一些病痛
还要在病床上喊出冷
白蓝相间的病号服
昭示又一场雪落入了大海

 

风浪灌注的输液器
用流动的疼描绘一个缓慢的季节
那个在村前铲雪的人
铺开脚印的时候
已经开始耐心地等待

 

《重症监护室》

 

各种仪器的液晶
沟通着地狱与天堂
这些在昏迷中踱步的人
走出来时,人间改变了模样

 

杜冷丁打开的世界
混入了超越此生此世的幻像
从黑暗中抓取的明亮
在一个人内心深处慢慢滋长

 

与死神擦肩而过
沉重的肉体开始了飞翔
一个死而复生的人
会端出一路不曾熄灭的灯光

 

《麻醉术》

 

在生死之间搭讪
麻醉剂与手术刀一起
欺骗一具肉体
剔除,修补,缝合之后
疼痛又是活着的消息

 

有一些欺骗过于深沉
死亡便是无疼的结局
在一个灵魂沉醉不醒之时
人间自动修饰
保证肉体最后一次完美

 

《心脏手术》

 

风湿,闭合不全的心
包括二尖瓣球囊狭窄
都是上帝故意失手
体外循环,就是把上帝挪到体外
天使接手上帝
冒险修补残缺

 

最初,成功率刚刚超过一半
另外将近一半的缝合
只是天使向上帝表达的愤慨
幸存者的一道长疤
是人类越过上帝的台阶

 

《无主病人》

 

她被撞倒后陷入昏迷
一直无人认领
仿佛与人间没有关系
在车祸发生的那一刻才降临尘世
一躺倒在地,就老到了六七十岁

 

一个月后救治失败
一个护士,默默拽直她蜷曲的双腿
送往太平间的路上
只有一盒半空的酸奶发出一声哭泣

 

我用手机,为救助无名氏系列报道
补充最后一则消息
一个走错了路的人现在正要返回

 

《最后的病友》

 

抢救一个时
另一个就会竭力撑住
最不情愿一起病危
让两个世界同时颠覆

 

内心里把彼此相互守护
重叠的人间
会不会减轻一些重叠的疾苦
重叠在病房中的两个人
会不会多出来一条道路

 

你踏上一条,另一条将不断招手
他踏上一条,另一条会频频回头

 

《一盆绿植看到的生离死别》

 

只有三五片叶子的时候
被一双小手
捧上肿瘤病房的窗台
看着美丽的妈妈
脱发,浮肿,昏迷,衰竭
绿植只好独自长高
一次又一次被遗留下来

 

每一枚叶片上的眼睛
都看到过一次生离死别
长到过于茂密时
满窗的眼睛,再也不忍睁开
它终于也出院了
最后一任主人活了下来

 

《器械包》

 

每一件手术器械
有一百张面孔
它们被包藏在一起时
叠压着死神的阴影
以一百种姿势
切割,缝补,探查,修正

 

它们借走热血
传递世外的冰冷
告知危机四伏的人间
一些灵巧的手掌
正在拨乱反正

 

《杜冷丁里的天国》

 

对付魔鬼,天使束手无策
在肿瘤疯长的日子
生命破裂的疼痛覆盖整个世界
只有几毛钱一支的杜冷丁
连通了最后的天国

 

这是一条短暂的天路
踏上之后,便不再回来
天堂的梯子抽去
人间的苦难躲开
一个同时拉拢魔鬼和天使的人
会有什么后事需要交待

 

他使用了哪些秘密
攥紧了杜冷丁那刀子一样的爱

 

《护士老了》

 

夜班是一只母老虎
比一些女人更加癫狂
当它老了的时候
只能背负一个家庭的旧伤

 

病房里的监护仪不停地闪烁
照见一张护士的脸
和窗外那枚波澜不惊的月亮
桂花树的斑驳
在人间,发出麻麻的亮光

 

一个护士总会喜爱病区的桂花
那一袭暗香
隐藏了少女时代摇摇晃晃的梦想

 

《死神也是一个诗人》

 

过于凝重的文字
写不出蹲守在病房的死神
你耗尽了无数家庭的想象力
终于成为一个缺失悲悯的诗人

 

像战争通碟一样
落地就要碰碎一颗心
你在人间滚动多久了
在众人吟诵的诗句中开始沉沦

 

诞生诗歌的那些死亡啊
你献出的杰作
就是疾病遗留在人间的灰烬

 

《孤残儿童》

 

眼里没有世界
只有食品、衣服和一扇铁窗
我来时,你看窗外的天
我走时
窗外的天蓝得如此忧伤

 

外面已有春色
你对花草毫无印象
习惯了往天上看
也许幸福就在远方
也许跨过远方就是天堂

 

《无可自证》

 

一个伤疤,不能再开口了
它吞进去的伤害
是双面的罪证
变成了一场暗疾之后
只有内心的风暴
才能再次把悲伤唤醒

 

忘记一场陷害
必须体会更大的疼痛
无需自证清白的时候
世界才开始放松
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人
比罪恶还要聪明

 

《智障者》

 

世上笑脸最多的人
拥有的最少
他如此幸福
从来看不见一点点罪恶

 

每当罪恶来临
他总能笑嘻嘻地逃脱
他可以随时放弃一切
除了一身污渍、破烂
和一脸憨笑
当然,你可以理解为自嘲

 

《肿瘤病房》

 

长得最快的那位
正当壮年,女儿还小
秃顶的斑驳上
留有妻子十分钟的微笑

 

老母亲炖的鸡汤里
多了一滴泪
老父亲的一盘乌木棋
少了一付车马炮

 

天空如此倾斜
给出一道进入天堂的斜坡
这是一个家庭的肿瘤
整个尘世将被挤爆

 

《孤寡老人》

 

生下大山和河流
便只剩下了一把骨头
血和肉都寄给来世了
人间还是那样
不能拖欠一分尘土

 

邻居家的儿女
和云彩一起,从门前飘走
你守着一棵老树
弯曲着,也长出叶片
与梁上的鸟巢
叙谈家谱

 

《花草照见荒芜的脸》

 

他躺在尘埃里,风雨毫不相关
遗忘是多么大的财富
预备支付到大雪纷飞的冬天
他瞇上眼睛,在秋叶起舞的马路边沿
任由花草照见荒芜的脸

 

他拥有剩余的时光。一脸坦然
无数扑面而来的蚊蝇
不再抵防一个人类包藏的危险
他的平静有着荒芜的力量
足以应对,病房里涌出的所有阴暗

 

《盲者把故事都关在心里》

 

七十岁的盲者,不再说话了
他把天地间的故事都关在心里
他不再道歉
也不再领会别人的歉意

 

他已与此世两不相欠
活在以黑暗填满的光明之内
人间所有逼仄的情节
都飘入尘埃
他此生的想象,都不再落地

 

《旋涡般的伤疤》

 

吸取了半生伤痛
一枚枚旋涡般的伤疤
点缀着大地和天空
所有心怀不满的人
都无法填补自我破裂的漏洞

 

尘埃已经落定
那些路过人间的刀叉
在死亡丛生的餐桌
得到了幸存者预约的黎明
它们刺穿耳膜的切割
本来就是走向世外的远征

 

留下来的人
要为每一枚旋涡打上补丁

 

作者简介:
温青,男,生于1970年,河南省息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信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信阳市诗歌学会会长,军队退役自主择业军官,自由职业者。著有《指头中的灵魂》、《天生雪》、《水色》、《天堂云》、《光阴书》、《本命记》等,有大量文学作品刊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解放军文艺》《诗刊》《星星》等,曾获第一、二、三届何景明文学奖,第二、三届河南省文学奖,第二届河南省杜甫文学奖,第三、六届河南省政府文艺创作优秀成果奖,第十二届全军优秀文艺作品奖,华语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实力诗人奖等。参加过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曾在鲁迅文学院第20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河南省文学院首届作家研修班就读。





李龙安微诗十九首


山洪

山洪冲断了通往山里的路
这是大自然
对自己的保护


报复

河水淘空了山脚
山于是滑坡
希望把河水淹没


人类

大山好像地球的脚指头
人类好像地球脚指头缝里的细菌


山行有感

走在山上
有一种人去山空的伤感
城市
你究竟好在哪里
为何要和乡村抢人力资源



势力

当人类像了动物世界
没有势力
就没法生活


担忧

搞精准填表的人
肥肉上贴膘的人升得更高
他能不能把新的工作做好


造化的陷阱

种冬麦者
掉进了造化的陷阱
打工买粮者
生活过得很丰盈


蒲公英微诗三首



某年元月二十几号
我看到路边开着一朵蒲公英
她顽强的生命力让人震惊



谁撒下一地的黄金
近看原来是蒲公英
她比黄金多了灵性



蒲公英以多取胜
以有用取胜
无私奉献悄然无声


和谐

和谐
不和谐
压制的和谐
总会有人发泄


精准

精准
不完全精准
好处
首先给领导的亲朋


民主

民主
不民主
给谁投票
早由保护伞定好


满意

满意
不满意
要来真落实
就要依靠群众之力


鸟儿

在山野的树上
鸟儿自由地歌唱
我不由得自问
做为人类的我们
能否把他们比得上


山泉

山泉不停地向下流
人不停地向上走
山泉被引力所吸
人被压力所逼
山泉一路欢歌笑语
人却忧愁叹息




鱼向着水深处游
人向着钱多的城市走
不挣钱的农村
难以让人逗留




开放搞活
人们都为钱而奔波
只有棵棵新树
长满地里山坡
野猪在树旁做窝




前些年守着穷
打工挣钱多
这些年跑着穷
打工也不易
漂泊的人
根究竟扎到哪里


放牧人

田地弃耕
山路消失的时候
放牧人又踩了出来
我走在新路上散步
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




往昔
成功与失败交织在一起
今天
依然是成功与失败交织在一起
但愿我也像别人一样
万事如意


作者简介:
李龙安,宕昌哈达铺人,教师,于教学工作之外,闲暇时间坚持写作。出版诗文集八本,也相继发表在《文艺生活》、《北方作家》、《作家报》、《发现》、《飞天》等一些报刊上……






  母亲针线缝来了年

樊泽宝

光阴落隙,流年似水,转眼又到腊月几,农历壬寅年春节马上到了。
在享受新生活,感恩新时代让我们衣食无忧,生活多姿多彩,不再为过年而繁琐劳累的同时,昔日的年景却总是难以忘怀,尤其是母亲为让我们全家“穿新衣、戴新帽…”而付出的诸多艰辛记忆犹新,且回味不尽。
很多人忙年是在腊月,而母亲忙则是要全年。尽管已遥远,但当年那吱呦吱呦的纺车声、煤油灯芯爆出的噼里啪啦声和抽拉鞋底上麻绳的嗤嗤声似乎响在耳边,被灯光放大并折射在墙壁上虚虚晃晃的影子及纳鞋底做针线的情景总在眼前。
为了让我们新年欢乐,勤劳的母亲用自己的双手不知道做了多少针线。当时生活条件差,我们家兄弟姐妹六人的穿着全靠母亲(大姐长大后帮着)一针一线缝制的。她身边总有一个针线笸箩,里面盛着形状各异的碎布,缠满各色棉线的线锤,针锥、顶针和各型号的缝衣针等针头线脑,还有一本夹着用课本纸或报纸剪成的各种尺码鞋样(鞋底和鞋帮)的泛黄的厚书。
物质匮乏年代,村民穿的粗布衣裤多是自家织、染的,因贫穷不得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孩子多,各家的衣服基本是老大的小了老二穿,老二的小了老三穿,依次轮流,缝了补、补了缝,补丁摞补丁;只有到了过年,部分大人、孩子才能穿上新的或规整的衣物。
当时为解决村民的衣着所须,生产队每年都种棉花,深秋收摘后分给社员。各家将籽棉拿到大队弹棉屋弹成絮棉,然后用包袱包着拿回家。母亲将弹好的棉花分成三份,一份留作续棉被,一份用于给大人孩子做棉衣,一份用于纺线织布。
那时多数家庭都有个纺线车子,一年四季一有空闲,母亲就会从屋里的棚子上搬下纺车,根据季节,有时在院子里,有时在炕上,把筷子长的芦苇筒套在纺车的长钉子上,把事先搓好的棉花缕捻出线头来,固定在芦苇筒上,然后左手摇纺车,右手握住棉花缕,在吱呦吱呦的纺车声中,棉花缕便一点一点地被纺车拧出一根根缠绕锭子上的棉线,绽子上的棉线渐渐变粗,最后缠绕成了椭圆形的线穗子。
母亲将纺好的线穗子取下放在一个木箱子里攒着,等把木箱子装满,就用包袱包好拿到村里我叫二叔的 “织匠”家,给钱或粮食让二叔把线织成粗布。按重量计酬,即给二叔时用秤称称用包袱包着的线穗子的重量,取布时再用包袱包着布和倒下苇杆子的重量,前后基本一致。
将布织好后,母亲买一种叫“臭电”的黑或兰的颜料,在春秋干燥的某天用大锅烧水将“臭电”煮化,然后把粗布展开放锅里,不时的用木棍挑着反复浸泡,使其均匀着色,染好后拿出放到院子的晒衣铁丝上晾晒;晒干后再拿到河里漂洗,直到不掉色了再晒干,收起放好便是一家人穿着的布料。
因我们姊妹六个,布料有限,不能每人每年更换新衣。母亲根据各人衣服的长短(因长个)和破旧程度,给这个换个褂子,给那个换条裤子,谁棉袄谁棉裤等,把大的穿小了的改给小的;若烂的再也不能穿了就把它拆成碎布片,用于日后糊袼褙,做鞋底、鞋帮用。
从每年的秋后就开始亲手剪裁缝制,那时穿的都是大腰裤子、布扣、站领褂子,一直要忙到腊月底。
在每年除夕或正月初一的早上,母亲拿出给我们做好的新粗布或改制的衣服和新鞋,让我们换上,“穿新鞋,走新路”图吉利。每当穿着一新时,姊妹几个除了新鲜兴奋外,还多了几分自豪感,因为穿着好衣服上街会受到伙伴们的羡慕。孩子的衣着是家长的脸面,看到我们个个眉开眼笑的样子,母亲也倍感欣慰。
除了忙着缝制衣服外,母亲忙年的另一活就是做鞋,或单或棉因人而异,基本是每人一双。
做鞋需先“打袼褙”、当地叫“打确子”。母亲把家人不能再穿的破衣服、烂布片等用水洗干净、晒干。在天气干燥的日子,将加工面粉箩下的麸子用箩箩出粉末,再加上一些地瓜面和少许面粉熬成一锅糨糊,找一块面板或旧门板,把糨糊抹在板面上,粘上一层碎布,再涂抹一层糨糊,再粘一层布;贴一块布用手抹平,再贴一块再用手抹平,块与块之间不留间隙。以此类推。用作鞋底的一般要贴四五层,做鞋帮的一般贴两层。这样一块块地贴,摊到一定面积后(比一张报纸再大一点),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晒透,变成硬邦邦的袼褙后揭下存放,用作鞋底、鞋面的底料。
做鞋时根据每个人脚的大小,母亲从夹在书里的鞋样(母亲保存着不同年龄大小各异的鞋底底样)中找出尺寸合适的鞋底和鞋帮(鞋面),然后在袼褙上用铅笔描出轮廓,照样子用剪刀剪下。鞋底需要多层袼褙,几层鞋底叠放对齐,摞起来有一厘米左右的厚度,用针线将上下的固定好,再用白棉布条将鞋底边缘包一圈,用糨糊粘好;鞋帮是把鞋样固定在袼褙上,剪出帮“样”,剪好后,在一面抹上面糊,贴上黑布或条绒布,然后用剪刀依样把布剪下,再在另一面也同样抹上面糊,贴上里布,也用剪刀把布剪下,这样定好正反面,一面是鞋面料,一面是里料。然后,将两层袼褙纳在一起,接下来,就用布条把鞋面的上口和下口边“沿好”。上口用黑布条或青布条,下口用白布条,上口的黑布条先在面上用滚针缝牢,再把布条翻转过来同样用滚针缝牢,鞋帮子就做成了。
做布鞋最麻烦也最辛苦、最费力的活就是纳鞋底。鞋底,是按鞋底“样子”裁剪出的袼褙上,再包上一层旧布,一层一层要好码上好几层,之后母亲便把那码在一起、好几层的鞋底,用细麻绳密密麻麻地缝在一起,母亲管这叫“纳鞋底”。
“纳鞋底”时,母亲在中指上套上个“顶针箍”(有小凹坑的宽金属圈),找根大号的缝衣针,穿上细麻绳,一针挨一针地缝在鞋底上。不但耗时也很费力,因是在好几层蒙上布的袼褙上扎针,虽是用的是大号的针,但不用力,也很难拔出,所以母亲要用“顶针”把针顶出一段,之后用牙咬着,用力拔出。我的记忆里,母亲就着昏黄的灯光,为我们纳鞋底,而我们就在被窝里听着母亲“扎底线”拉过鞋底的“滋滋”声进入了梦乡。
因为鞋底要和地面经常摩擦,为保持经久耐用,缝鞋底都用细麻绳,是母亲事先提前加工出来的。加工这种麻绳,母亲叫“嘎麻绳”。“嘎麻绳”就是把缕细的麻丝在“播古锤子”上通过旋转上劲,之后由单股合为双股。“播古锤子”是用牛大腿骨头,中间打个孔,定上个长钉子做成,简单点的也可用细长地瓜中间插根筷子凑合,无论哪样,都是转动下面的“播古锤子”,给单股的麻线上足劲,方便下一步把单股麻线合成双股麻线。
鞋底做好后,接下来就是绱鞋帮。把已做好的鞋帮一针一针缝到鞋底上,一般都是从鞋跟开始,这样比较容易固定鞋面。母亲用“锥子”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用粗棉线缝合,此时纳过的鞋帮和鞋底很硬,不用“锥子”先扎个孔,再大号的针也缝不动。
鞋帮绱好后,为了使鞋子穿到脚上不紧不痛,会用“牚子”牚一下。这种工具方言叫“楦头”,可以把新鞋牚得大一些,穿起来就比较舒服。这样,一双布鞋就算是做好了。最兴奋的是新鞋快要做好时,守在母亲跟前,耐心等着缝完最后几针。母亲便让我穿上试试,看看合不合脚,我会立马蹬上,如正好则高兴得在睡觉时枕在头枕下。
母亲做的鞋底针脚密密匝匝、稀疏均匀、松紧适中、大小一致,边角用白布条包裹着美观漂亮。后来用橡胶轮胎皮,将尺码画好后,用锋利的菜刀削割,因胶皮硬且夹针,用针扎不透,绱鞋帮时便用带倒勾或凹槽的针锥拉线引针。
有时年底赶活,那时农村照明还没用上电,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手拿着鞋底,一手拿着锥子和针线,手指上带着顶针,扎一个眼,引一线,拔出针,连抽带拉,把麻绳拉紧,吱儿吱儿地纳着鞋底,一只鞋底要纳成百上千次;棉鞋底厚实,有时候针穿过鞋底拔不出来,她就用牙齿咬住针往出拔,钢针因使用频率高发热,穿插时针尖发涩,她便不时把针在头上摩擦,摩擦后的大针沾上母亲头发上的油脂后,便润滑了很多,扎进鞋底时也便好扎了,也就好拔了;有时到了深夜,犯困的母亲不小心针扎到了手指,轻则痛疼,重则流血,她就把手指放在嘴上吮一下,用来止血。所以我们那时穿的鞋上,经常有母亲的血迹斑点,那些血迹斑点直到鞋子穿烂了,照样依然存在。童年时的手工鞋呀,凝聚着母亲浓浓的爱和艰辛。
除了忙活我们的衣着外,母亲还要忙着做过年的面食,这一切都忙完了,年也就到了。
时光蹉跎,岁月如歌。曾经温暖了几代人的粗布衣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身份可改,地位可变,在忙碌中享受的那种特有的年味却让人难以割舍、魂牵梦绕,今天依然特别温暖。
父母离开我们已多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份灼热的思念萦绕在心,那承载着浓浓乡土亲情和深深母爱情怀的粗布衣衫,与生相伴,扯不断,割不断,挥之不去;那曾经既苦涩也快乐的节日时光将珍藏永久!
 
 
樊泽宝:青岛西海新区六汪人,中共党员,喜欢文学的60后,偶尔写写文字自娱,记录生活自勉,散文作家;山东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级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注册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2021—2022中国双年度文学大展》征稿启事


为了给读者呈现中国优秀文学阅读样本,为中国文学发展留痕,《大家文学》杂志拟编辑出版《2021-2022中国双年度文学大展》,将荟萃国内百名优秀前沿作家的代表作及文学精品。

征文如下:

1、征稿对象:所有汉语写作者自荐或推荐他人作品。
2。题材:诗歌,散文,小说,评论。
3、投稿要求,凡2021—2022年发表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纯文学期刊以及报纸文学副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以及部分网刊优秀作品,择优入选,每位作者限寄一次,每次一篇,电子稿件请以粘贴和附件两种形式发送,请在每篇作品后注明原发表报刊和期数,稿末附详细通联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微信等,以便邮寄纸刊。
4、投寄邮箱995624633@qq.com主题处注明《中国双年度文学大展》+作者姓名。
5、征稿时间:即日起至2022年年底结束。
6、作品择优入选刊发在2022年的《大家文学》期刊,并在2022年底评出“大家文学奖”,《大家文学》新媒体平台公布目录,推送展示作品。

《大家文学》编辑部
2021年12月18日


作为国内外发行的严肃文学期刊,《大家文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文学期刊。
本刊全国公开发行,由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杂志宗旨是“繁荣文学事业,服务作家诗人,奉献文学精品,培育文学新人”。
杂志倡导探索多样性的文字表现手法,鼓励并发现、推出新的文本样式,不断为广大读者带来精彩的文学作品。
《大家文学》总编社长西玛珈旺愿与作家诗人再筑辉煌。


主管: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辑出版:《大家文学》杂志社
投稿邮箱:dajiawenxue2021@163.com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521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63—1067/I
定价:全年200元


《大家文学》编辑部 


 名誉顾问
吉狄马加|贺敬之 | 李敬泽|白庚胜|邱华栋|李少君|  黄亚洲  | 燎原|梁平 | 李一鸣|成曾樾|叶梅|徐坤|郭雪波|张 柠|张清华| 张燕玲|

                    

顾    问
潇潇|杨四平|胡弦|李自国 |刘川| 王爱民|金汝平|赵兴红|侯波|朱晓军|孙建军|吕贵品 |周占林|曹宇翔|罗广才|大卫|周瑟瑟|曹谁  |韩嘉川|马启代|韩庆成|胡茗茗|张桂兴|安娟英|罗永良|梁志宏|毅剑 |  韩玉光 |梁生智 |三色堇 | 慕白| 匡文留 | 黄栋梁|大枪|施秀华|赖廷阶|铁岭范君|王俊才|于江龙|瞿永生|宝 蘭|刘 年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谢谢!本平台做了编辑整理分享给朋友,希望与朋友们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其中的信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