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后「零浪费」生活:我6年没买过卫生巾

 陈玮642 2022-01-05
不点外卖、不买新衣;

不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半年只生产一小罐垃圾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

90后的武汉女孩余元,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余元是国内知名的「零浪费」生活方式践行者,从2016年至今,已经坚持「零浪费」生活近6年。
 
她和男友在北京的北锣鼓巷开了一家名为THE BULK HOUSE的小店,专门售卖「零浪费无包装」的环保产品,深受环保人士的欢迎。
  
余元坦言,过去的自己也是购物狂,热衷于买买买,习惯靠花钱解压。

但她逐渐发现,过剩的物质并不能提升生活幸福感,反而让她愈发焦虑和不快乐。
 
图片
余元和男友Joe都是「零浪费」生活实践者,这是他们俩半年产生的垃圾
 
余元的感受不是个例。
 
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物质的关系,他们对过剩的物质感到厌倦,拒绝被广告和商家操控,试图逆行于消费主义浪潮,从而找到真正的自我。
 
图片
余元和活动的志愿者们
 
在和他们的聊天中,绝大多数人都表示,自己已经许久没有参加过五花八门的购物节了,平日也会尽量用环保材质的物品替代塑料制品,并尽可能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
  
作为他们当中的典型代表,余元和我们聊了聊。
 
我们好奇,理性、节制地消费,以及从源头上拒绝产生垃圾的生活,究竟有什么魔力?

而人生又会因此产生怎样的改变?
  
以下是余元的讲述。
 
 
 
图片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经历过疯狂买买买的阶段。
  
2016年之前,我在北京一家外贸公司工作。老板是伊朗人,很信任我,我的收入也相当不错。
 
那时候我很关注潮流,总买一些快时尚品牌的衣服,遇到喜欢的款式,每个颜色都要来一件,经常还没发工资,信用卡就刷爆了。
  
直到那年春节过后,我从老家回北京,房东突然通知我说,他卖房了,让我赶紧搬家。
  
收拾行李的过程,我的心情极度烦躁。北漂的朋友应该都能理解这种搬家的痛苦吧?
 
房间那么小,东西却那么多,收拾起来没完没了。

光是衣服就有四五百件,大部分没穿过几次,每天出门依旧不知道穿什么。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既没有存款,也不快乐,只有一堆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杂物。
 
我开始反思,我是不是太浪费了?
 
这种混乱无序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图片
余元搬家前的生活环境
 
那次搬家,我舍弃了80%的生活用品,只带了20%的物品去往新住处
 
结果,我的生活并没有产生任何不便,反而因为东西变少了,不用花心思打理,目之所及空空荡荡,心情也轻松了许多。
  
也是在那段时间,我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美国家庭的视频。
 
女主人叫Bea Johnson(贝亚·约翰逊),带领全家践行着一种名为「零浪费」的生活方式,一家四口全年产生的垃圾,居然只有一个玻璃罐的大小。
  
图片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零浪费」的概念。我翻遍了Bea Johnson的博客,深受触动,特别向往这种简单、清爽、对地球友好的生活方式。
  
所谓「零浪费」,不是说完全不产生垃圾,毕竟这不现实,对吧,除非你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原始社会。
 
但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减少浪费,让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物品循环利用起来。
  
Bea提出,「零浪费」生活有五个原则,依次是Refuse(拒绝你不需要的),Reduce(减少你需要的),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回收),Rot(分解剩下的残渣做成堆肥)。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个Repair(修理),总共是「6R」原则
   
首先,拒绝你不需要的,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像街边的传单,参加活动的赠品,买菜的塑料袋,我一定会拒绝。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太大,而且最终会以食物链的形式又回到我们的身体里。你接受它,就等同于支持它,纵容商家生产这些不必要的物品。
  
有时亲朋好友送我礼物,只要我用不上,我也会拒绝,不会为了面子或情谊勉强接受。就算拿回来了,也是放着占空间,很久之后大扫除或搬家时才会想起,噢,原来还有这么一样东西。
  
第二就是精简物品,给生活做减法。
 
衣服,只留下最喜欢、最常穿的;食物,吃完了再买,不囤货;同样用途的物品,只拥有一个。
 
一层一层精简,提高单件物品的使用频率,你会发现,一个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真的很少
 
图片
余元2016年搬家后的住处
  
第三,重复使用。
 
我有几件大衣和外套都穿了十多年,虽然样子旧了,款式也不是时下最时尚的,但是非常经典,每次穿上都有一种亲切感,像一个陪伴我多年的老朋友,很舒服,很合身,也很有生活的气息。
  
第四,修理。
 
坏了的物品,我们应该通过修理延续它的生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而不是一有问题就丢掉。我的笔记本电脑用了快8年,中间修过一次,依旧很好用,感觉还能再用8年。
  
第五,回收那些我们无法拒绝或修理的物品。
 
比如药品的塑料壳,打包快递的纸箱等等。回收只排在第五位,是因为如果你做到了前面四点,会发现几乎没有什么垃圾需要回收。
  
最后就是堆肥。
 
我家没有垃圾桶,只有一个用来装厨余的不锈钢盆,像鸡蛋壳、咖啡渣、果蔬皮,还有掉落的头发、纸巾和指甲什么的,都会收集在这里,这些东西都能自然降解
 
为了避免异味,平时我们把这个盆放在冰箱里,每隔两周堆一次肥,让它变成肥沃的黑金土,用来种花种菜,最终又回到大自然中去。
 
图片
盛放厨余的不锈钢盆
 

  
图片
  
很多人初次听到「零浪费」的概念都会被吓到,感觉它很绝对,人怎么可能不产生任何垃圾?
 
我认为,「零浪费」更像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状态,用理性的、负责任的态度,去打理我们的生活,以及做一些对环境有益的事情。
 
下定决心改变后,近六年,我没有点过一次外卖。要是工作忙,我会去外面的餐厅吃,但不会用餐厅提供的一次性餐具,而是用自己的竹质餐具。
 
有空的话,我就自己买菜做饭。为了避免使用塑料包装,我会去菜市场购买散装食物。

每次采购前,我都会列详细的清单,这样可以节省购物时间,避免被促销活动诱惑,买回一些原本不需要的东西,也能提醒我要带哪些工具。
 
像水果和蔬菜,我都用布袋和网兜来装;
 
坚果和干货,可以用玻璃罐装;
 
如果是豆腐、蛋糕、肉这类有汁水的食物,就用餐盒盛放;
 
食用油的包装难以避免,我一般会选择大容量的,买一次能用很久,减少分装带来的垃圾。
 
图片
余元平时出门买菜的工具
 
每次摊贩给我塑料袋,我都会拒绝。起初他们觉得这个小姑娘挺奇怪的,怎么买菜不要袋子?直接装包里,不怕把包弄脏吗?
 
后来慢慢也理解了,有些人会觉得我帮他们省钱了,有些人还会鼓励我,说「年轻人有环保意识蛮好的」。
  
出门在外,我会随身携带不锈钢材质的保温水壶。这几年我只喝过一次瓶装水,当时在巴黎旅游,实在找不到打水的地方,无奈之下买了一瓶矿泉水。
 
其余时候,我会去银行或者咖啡店,礼貌地询问店员可不可以接一杯水。只要你开口,没有人会说不可以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相比过去,我拥有的物品也少了很多。今年,我和男朋友在胡同里租了一间一居室,面积很小,不超过20平吧,但我们并没有感到太拥挤和局促,甚至还有一整片空地来练瑜伽。
  
图片
余元家现在的样子
 
我是个很爱美的人,和所有年轻女孩一样喜欢打扮。我数了数,目前我一年四季的衣服加起来,正好是50件,其中许多大衣、风衣和羊绒裙都穿了十几年了。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少,但我觉得,这些衣服已经够我搭配出上百种穿法,还能再精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衣服多的时候,永远觉得衣服不够穿,只想买新的。反倒是数量有限时,才能激发出搭配的创造力。
 
如果要买衣服,现在的我会更倾向于买二手的。一是更便宜,二是环保。
 
服装业是一个污染很严重的行业,像涤纶、尼龙这类材质都是从石油产品中提取出来的,棉花也需要很大的土地种植,还会打大量农药、杀虫剂加速生长。再往深了想,还有劳工问题。
 
我有一件二手大衣,之前在英国旅游时淘到的,店主说它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了,但穿上依旧非常好看。
 
每次穿它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真的要买那么多新衣服吗?
 
大部分人现有的衣服,都足够穿几十年了。
  
图片
余元的所有衣物,她说还需要更精简
 
开始「零浪费」生活以后,我的另一个重要感受是,很多生活用品是可以自制的
 
比如,只要用白醋兑水,再加一些柠檬汁或者柠檬精油,你就可以拥有一瓶清洁剂,还可以用来清新空气。
 
还有护肤品,我现在所有的护肤品和洗浴用品都是自己做的,用完也没什么不舒服,至少皮肤没有变差。
 
商家总是告诉我们洗脸要买什么,洗手要买什么,洗澡要买什么,其实都是在变相促进消费。一块手工皂,本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图片
余元的浴室
 
一些无法自制的物品,我会尽量选择能够循环利用或者可降解的材质。
 
像是牙刷,我会选择竹子做的手柄,因为竹子生长20厘米只需要60天,树木却要40年。还有女孩子每个月需要的卫生巾,我会用月事杯替代。
 
月事杯是硅胶材质的,清洗后可以重复使用,质量好的月事杯能用十几年。
  
图片
可以重复使用的月事杯
  
类似的生活小技巧还有很多,我也是慢慢摸索来的。
 
之前我花了半年做实验,想知道一个人这样生活6个月,能产生多少垃圾?

结果,真的只有一个玻璃罐

 
  
图片  
这几年因为推广「零浪费」的生活方式,我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注,接受了不少采访,也做过演讲。
  
经常有人看完后会说,你这很麻烦,很累,很苦行僧什么的,是一种极端的生活状态。
 
但我要说,我真的没有觉得很苦很累,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事情,只要找到了节奏,掌握了方法,渐渐就会越来越自如,形成习惯。
 
况且,我们父母那辈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不也是这样勤俭节约地生活吗?
 
「零浪费」的生活,对我的帮助太大了。
  
最直接的一点是,我省下钱了。保守来讲,至少减少了50%的日常开支吧。
 
疫情以前我还会经常旅行,这两年基本只为房租和吃饭花钱。在北京,除去房租,我和我男朋友一个月花不到3000块。
 
同时,我也节省了时间,能够集中精力去做我认为有价值的事。
 
大家应该都有感受吧,你如果生活在一个很杂乱无序的环境中,周围各种各样的东西牵扯你的注意力,你就很难专注在你真正要做的事情上。
 
图片
 
之前,我觉得我和物品的关系是很畸形的,表面上我是使用者,但实际上我是它的奴隶。
 
为了买各种电子产品和当季的新衣服,我要不分昼夜地疯狂工作,搞得自己很焦虑,很烦躁,最后还得加更多的班,花更多的钱,租更大的房,去容纳那些东西。
 
但是现在,我的物品少了,自由却多了

我不再花时间买买买,也就不用耗费精力打理它们,搬家也不会那么烦恼了。我越来越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适合什么,消费时会理性选择,而不是被商家洗脑和操控。
 
我想声明一点,「零浪费」不是不消费,完全不消费是不可能的,「零浪费」强调的是理性地、有节制地消费。
 
这里有个很简单的公式。你把你要买的物品价格,用你的时薪换算,就能判断,它到底值不值得你辛辛苦苦工作那么久来换?
 
还有环境问题。所有人都想要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和干净的水,但很多人却在消费时不够负责任。
 
比如之前提到的服装行业的污染和劳工问题,一些快时尚品牌,每天都有新款上市,我们如果去购买,就等于在说「再来点,再给我新的款式」,相当于支持了整个生产链条上的不人道行为。
 
我现在自己也在创业,做「零浪费无包装」的产品,像是环保袋、手工皂、卫生纸、洗发皂、竹柄牙刷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也是我每天会用到的。牙刷和卫生纸还通过了FCS(注: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
 
不过,相比倡导大家买买买,我更希望开发出实用、优质、有美感、真的能满足大家日常所需的产品,也为想要开始「零浪费」生活却不知从何入手的人,降低难度和门槛。
 
图片
 
我很赞同一句话,「钞票即选票」。

我们的每一次消费,都是在为想要的未来投票。
 
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很渺小,但如果每个人都少用一根吸管,少用一个塑料袋,消费的时候再理性一点,对自己负责,对钱包负责,对地球负责,那么,这个力量一定是非常强大的,而世界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点个「在看」,理性消费。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十点人物志(微信号:  sdrenwu),采访、撰文:灯灯,麦子熟了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