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寒食补用2汤,脾肾双补,甜润不热气,孩子不再手脚凉、常感冒!

 许尤佳育儿堂 2022-01-05

图片来源:稿定素材

“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明日是小寒,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亦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

与大寒、小暑、大暑、处暑一样,小寒也是用于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按理说,小寒、大寒之际是一年最寒冷的时期。但广东地区近几天受冷空气影响不大,整体感觉舒适,不会过于寒冷。

可不要因此就放松警惕,给孩子肆意减衣。最近早晚温差仍比较大。

最近不少孩子生病,就是白天较热减了衣物,太阳下山后又没来得及添衣,晚上又吃得过饱、抵抗力下降导致的。

小寒时节前后,养护孩子需要注意什么呢?

1

小寒虽不寒

也要保证“两暖”

都说“小寒大寒,冻成一团”,虽然今年的小寒并不算十分寒冷,但早晚的气温依然是偏低的,所以,孩子的保暖工作仍要继续。

首先,就是要保证孩子穿衣足够,身体暖!

有些家长老是担心孩子着凉,从早到晚都给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一些家长则想着中午会热,直接给孩子穿少一点,早晚冻一冻。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正确的穿衣方法,是要保证“三暖”,即背暖、肚暖、足暖,同时要保护好天突穴(咽喉)、神阙穴(小肚子)、涌泉穴(脚底板)不受寒。

经验丰富的家长就知道:最保暖的穿衣方法是给孩子戴小围巾,穿高腰裤、厚袜子。

其次,就是要做到脾胃暖,少吃生冷寒凉。

如果孩子体内暖,外部的寒气就很难入侵。体内暖,就是我们说的阳气足。“三九补一冬”,小寒时期依旧要适当给孩子进补,可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以补肾气和养脾胃。

有的家长纳闷:“冬天怎么可能给孩子吃冷饮雪糕这些冷食?”其实,像酸奶、草莓、香蕉、大白菜……这些食物都是偏寒凉的,吃的时候要慎重——不是一定不能吃,但要考虑孩子的体质,把握好量。

温热的食物是小寒优选。孩子没有热气上火的表现,就可以多吃一些韭菜、茴香、香菜、荠菜、南瓜、羊肉、牛肉、栗子、核桃、杏仁、大枣、桂圆等。

2

补益脾肾,用好2碗汤

冬季宜养肾,孩子的肾气足,应对外界各种邪气入侵的能力就更强。

脾气不足肾气补,补足肾气的同时,也要做好对脾的顾护。只有消化系统好了,可以很好地接纳和吸收营养,才有了能量提供的源泉。

小寒节气,为孩子补益脾肾,吃点芋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中医认为,芋头味辛、甘,性平,归胃经,具有健脾补虚、散结解毒的功效。现代研究也发现,芋头含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球蛋白,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给孩子吃芋头,推荐一道芋头甜汤,家长可以在孩子消化好、无病痛时,每周给孩子喝1~2次,温补脾胃。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

芋头姜奶羹

材料:芋头50g,粳米100g,生姜5~8g,鲜奶100ml,白糖少许。

做法:芋头洗净去皮后切成小块,与洗净的粳米、生姜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开,转小火熬至米熟粥成,加入鲜奶、白糖,再煮5分钟即可。

功效:益肾填精,温补脾胃。

适用年龄:3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是用。蚕豆病可食用。

如果不想让孩子喝太多甜汤,经典的冬季补益方,小儿暖冬方,就可以给孩子安排上。

尤其那些冬季胃口不好,手脚容易冰凉,晚上怎么睡都睡不暖被窝的小朋友,就对证这碗应季健脾食疗方。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

小儿暖冬方

材料:芡实8g,核桃1颗,五指毛桃10g,白术15g,百合5g,去芯莲子5颗。

做法:材料下锅,加约2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40分钟即可。每周1~2次。

功效:补脾益肾。适用于胃口、睡眠不好、手足冰凉等症状的孩子。

适用年龄:3岁以上消化好、无病痛时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注意:此方不宜与牛奶同食。

孩子一吃牛羊肉就热气,芋头、山药的补益效果也不输肉类;孩子一补太子参就上火?可以考虑小儿暖冬方,或其他更温和的健脾食疗方。

这就是小寒的儿童补益方法——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定制最适合他的温补、平补方案。

补之前,别忘了顾护好消化。冬季为孩子进补前,要先观察孩子的消化情况,在孩子消化情况好的时候再进补。

最好是每天用10秒消化判断法检查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是否正常,如果有1~2项不正常,尤其是舌苔偏厚,说明孩子存在积食的情况,需要及时消食导滞,可以配合素食用新三星汤。

及时发现的积食,一般只要服用3天左右的新三星汤,就能很好缓解。

孩子的消化情况好,进补的同时,也可以每周给孩子服用一次新三星汤用作日常保健,预防积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