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扼杀孩子好奇心的4大做法,你有没有中招?

 舍得付出 2022-01-05
作者:静夜听风
原创:家庭治疗研究院(微信号:strken)

哈佛大学心理教授曾对一些孩子进行测试发现:孩子1岁时,想象力、创造力高达96%。


随着年龄的递增,孩子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却在逐渐消失,到 10岁时只剩下原来的4%。

两岁的孩子看到雪花的时候,会想到一只白色的蝴蝶在天上飞,十岁的时候,看到下雪,会觉得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事物的看法,会有不同的感受。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很多疑惑被知识解答了,但是也有一些原因是因为好奇心被扼杀。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都可以从父母的身上找到答案。

父母的这几种错误做法最容易扼杀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01

孩子提问时,父母着急给孩子灌输正确答案

国庆节后,邻居家的5岁的孩子就期盼着圣诞节的到来,因为妈妈承诺在圣诞节的时候会给他送一个智能遥控飞机。

邻居在圣诞节用飘带、彩灯和Merry Christmas小挂牌精心地布置了家里,孩子很高兴,因为他收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礼物。

孩子宝贝似的,把礼物抱在怀里,生怕别人抢走一样,嘴里还念叨着:“这是圣诞老人送给我的礼物,可珍贵了”。晚上十二点了,孩子还不睡觉,笑嘻嘻地说:“妈妈,我不想睡,我还想等圣诞老人来,再多要点礼物。”

孩子的话刚说完,妈妈就告诉孩子:“你太天真了!圣诞老人都是假的,礼物是我给你准备的。”

孩子一脸震惊,随即就哇哇大哭起来。

孩子的世界对童话充满了好奇,等孩子长大了,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多,自然就知道了圣诞老人的真假。

像傅首尔说的: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童话是假的,相当于一种剧透,是快进了他的成长。不告诉是为了陪着他,一起去分辨,去思考,这种成长的惊喜,才是母子一场的风景。

很多孩子都问过类似的问题,有时候,正确答案就像一张网,束缚了孩子的思维,阻塞了主动的积极的理解过程。守护孩子的好奇心,远比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答案更重要。

当孩子提问的时候,不要急着告诉孩子答案,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求答案,才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保护孩子的探索欲。

02

对孩子的破坏性行为不包容

微博上有个热议话题:小朋友的灵气是如何消退的?

有一个网友回答一阵见血地指出了问题:对孩子的破坏性行为缺乏包容心。


孩子的一些行为,比如撕纸,把玩具拆开,摆弄着各种小零件,很多父母都会忍不住朝孩子大吼:“你再拆,看我不收拾你。”

小孩子好奇心爆棚,动手能力也很强,父母对孩子的破坏行为不理解,不包容,来自最亲的人的否定和无视,给孩子造成了失落感,孩子在一次次地失望中,灵气就被浇灭了。

图片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搞破坏”的行为,很可能就会发火。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个朋友就因为孩子把他的金表给拆了,他生气地打了孩子一顿,孩子吓得保证以后再也不敢了。

陶行知知道后非常震惊,他对朋友说:“你这样扼杀孩子的好奇心,恐怕中国的爱迪生都被你枪毙掉了!”

朋友立马被吓懵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陶行知给朋友提出了补救方法把孩子和金表一起送到修理铺去,让孩子在旁边看如何修理,孩子的好奇心才能得到满足。

陶行知的建议是在告诉我们,孩子淘气的时候,要用爱和包容对待孩子的“破坏”行为,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当孩子在墙上信笔涂鸦时,很多父母都不会放任不管,甚至会打孩子一顿,江西的这位妈妈却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妈妈任由孩子在自家的墙壁上涂鸦,还支持孩子的行为。妈妈的一番话,更是感动了无数网友。

“孩子的童年只有几年,墙能修复,就随他画,最重要的是把这些美好的回忆留住。”

图片

孩子有破坏行为的时候,父母先压住自己的火,理解孩子的行为,孩子并不是捣蛋,而是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我们可以找一些已经损坏的东西,清洗,消毒后和孩子一起研究。

03

担心危险,制止孩子的探索行为

在豆瓣上看到过一位妈妈分享的故事。

她看到3岁的女儿,把茶几上的水果刀拿起来当玩具,她吓得惊出一身冷汗,赶紧上前从孩子手中夺过水果刀,并警告孩子,以后不要用刀了。


图片


很多父母只要看到孩子手里拿着危险、或者易碎的东西的时候,他们会害怕孩子受伤,就会立马上前把孩子手上的东西拿走。

我们小时候,也被父母教育过,不要碰刀,不要碰火,不要碰钉子,那些都很危险,因为父母的一次次禁止,我们逐渐对失去了探索的好奇心。

心理学者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一书中写道:“很多父母每天对孩子说无数遍小心!危险!不能碰,孩子感受到父母持续的焦虑和担心,于是会把外部世界各种不熟悉的东西,都视为危险的、有敌意的,从而压抑探索世界、学习新鲜事物的动力。”

父母的本意是为了保护孩子,让孩子远离危险,但是却在不知不觉中会破坏孩子的好奇心,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到处都有危险,反而没有安全感。


最新的大脑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在规避危险的同时,阻止孩子的探索行为,会阻碍孩子大脑的最佳发育,孩子的好奇心会逐渐降低,甚至会消失。

与其担心孩子碰刀危险,倒不如教孩子一些正确使用的技巧,比如用刀的时候,教孩子去握刀柄,刀口不对向自己等等。

在安全范围内,放手让孩子去体验行为的后果,让孩子大胆探索。

04

让孩子过度听话

好奇心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因为有好奇,孩子会不断地挑战新事物。但是,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听话,其实是父母在偷懒,为了省去麻烦,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西班牙短片《Alike》,上学的路上,儿子看见有人在拉提琴,听得入神,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来,爸爸看到后,立马把儿子拽走,抚摸着儿子的头,让儿子乖,要听话,要去上学了。

放学后,儿子开心地把自己画好的画拿给爸爸,爸爸却皱起了眉头,认为儿子不干正事,儿子一颗满怀希翼的心瞬间坠入谷底。

图片

孩子每天上学经过大树下,看到拉琴人时,都会忍不住停留,却一次次却被爸爸拉走。后来,小男孩表现得很顺从,也没有去听拉琴人演奏优美的曲子,而是每天按照爸爸的要求写作业。

一开始,父亲觉得孩子听话了很欣慰。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原本机灵可爱的儿子,现在变得无精打采,孩子对外界的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也没有好奇心了,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牵线木偶。

图片

这部8分钟的动画片,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背后的教育意义让人深思。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把听话作为标准,要求孩子听大人的话。不仅会压抑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还会破坏孩子向外探索。

别拿“听话”禁锢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发展,才不会抹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欲望。

《家有儿女》中夏东海是一位懂教育的爸爸,小雨捡来一块石头,还认为石头有魔力。夏东海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给小雨泼冷水,他愿意保护孩子的想象力,特意买了一个望远镜,来培养小雨对天文的兴趣。

图片

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好奇心是思维的金钥匙,好奇心是孩子最珍贵的天赋,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眼里都是生机勃勃的绿色。

真正优秀的父母都懂得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放手让孩子探索,伴着孩子一起奔向星辰大海。

End

作者简介:静夜听风,自由撰稿人,家庭教育及心理学爱好者,专注分享育儿知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家庭治疗研究院”:面向全球华人做两性亲密关系、亲子关系、情绪管理、性格分析,短程快速治疗、原生家庭的科普及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