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法】形意拳对打之技:粘黏拧裹(上)

 武谈 2022-01-05

拳经云:“打法定要先上身,足手齐到方为真。身似蛟龙,拳打烈炮。起无形,落无踪,手似毒箭,身如返弓。遇敌好似火烧身,消息全凭后足蹬,进退旋转灵活妙,五行一动如雷声。风吹浮云散,雨打尘灰净,五行合一处,放胆必成功。”

形意拳对打练习的意义在于全面掌握形意拳术的“粘黏拧裹”之技。粘黏拧裹是形意拳术中“粘黏连随,拧裹钻翻”的简称。粘黏拧裹是内家拳、短拳之特技,是形意拳基本技能之一。形意前辈常讲“黏得上,吃得住”,就是指“粘黏拧裹”之技的应用,这也是形意拳对打练习的主要内容。

1.“粘黏连随,拧裹钻翻”的含义

“粘黏连随”,是对较勇双方肢体联系方式及紧密程度的描述,每个字都有特定的含义。

粘——保持在运动中与对方的肢体接触。

黏——粘要有一定的紧密度,利用触点摩擦力,确保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连——动作要连续。

随——随对手状况伺机而动。

“粘黏连随”的含义是:以双方肢体接触点为介质,通过触点部位皮肤受力状况及神经反射,建立“听力”系统,确定对手企图。

“拧裹钻翻”,是对在较勇中破敌制胜手段的描述。

拧——通过部分肢体、躯体的旋动改变来力方向,使对手打击落点在我体外。

裹——粘黏住对方,通过肢体的拧转及躯体束身蓄力产生的扭力,使对方的进攻招式落空(俗称“引进落空”),在对方不知觉的情况下全身深入。

钻——利用对方急欲求稳之势,迅速改变拧裹方向,让对方前脚或双脚瞬间离地,重心悬浮起来。

翻——通过展身、五弓蓄力释放,肢体、躯体拧裹劲力反向快速复位实施旋砸打。形意前辈把钻翻过程形象地称为“捧碟子扣碗”和“捧呈叠腕”。

拧裹钻翻的含义是:通过肢体或躯体的转动,利用粘黏点的滚动摩擦,完成化力、发力的过程。

2. “粘黏连随”与“拧裹钻翻”之相互联系

粘黏拧裹是形意拳术听力、化力、发力等一系列过程总的概括。各相关环节存在着特定联系。

(1)粘黏拧裹是一体的、连续的、不可分割的

双方较勇,有攻就有守,攻守过程瞬间发生、瞬间结束,所以粘黏拧裹也是一体的、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形意拳主要技击方式是后发先至,也就是讲究防中攻、顾中打、顾打兼备。就其作用讲,粘黏是基础,拧裹是方式,钻翻才是目的。

(2)连随是动态中粘黏、拧裹的保证

连随是动态中粘黏、拧裹的保证,我随对方而动,你快我快,你慢我慢,通过粘黏而“听”到对方的力,通过拧裹破坏了对方的攻和防,对方无可奈何,欲进不到,欲守不成,一切皆在我掌控之中。

(3)粘黏连随要适时而变

打,按双方是否有肢体接触分为脱打和黏打两种。在对打时尽可能不要脱手,脱手就不知对方去向;进攻时一近身则脱手即打。如形意前辈讲崩拳打法如“浪上行舟”,意思是下压着对方前臂旋进,即黏打。练法是出手前手心向上,手达击点时手心向内侧,运动中手臂旋90度。实际用法则视情况而变,如对方粘黏则实施旋打,吃掉对方防守距离,破坏其防守;如对方在防守中出现脱手,或因我改变拳速、力点变化而误判、脱手时,我则可直打。在黏打中,如遇对方掤劲不足(俗称“间架瘪了”)或掤劲大而僵时,即可抖打,一发即中。

3.粘黏拧裹原理分析

关于形意拳术粘黏拧裹之技的特点,形意拳前辈常讲:守好似油蛋,对方靠不住、有劲使不上;进好似蛇缠绕,对方赶不走、甩不掉。防守与进攻时人体动作均好似球体运动,运动方式包括球的自转(拧裹)与球心的直线运动(打击汇力过程)。按上述球体运动方法分析由防变攻的过程,我作为球体先以肢体粘黏触点至重心垂直距离为半径进行自转(拧裹),改变来力方向,化解对方进攻,并通过束身使球心(重心)适当后移而完成蓄力,最终化解对方进攻。欲乘势进攻,需速释放蓄力(似球心)向敌运动,如对方粘黏回顾,我再通过球体自转(拧翻)破坏对方防守,确保实现打击。敌我双方较勇好似两个球体粘黏冲撞,通过自转(拧裹)化解对方进攻、破坏对方防守,用球心推撞(施打)对方。比武双方谁能实现目的,取决于各自的粘黏拧裹技术水平高低和功力大小。

作者简介

马清藻(1909—1991),河北省定县人,曾任北京形意拳研究会顾问、《武当》杂志顾问。他自幼酷爱武术,在河北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时,即拜形意拳名家刘纬祥先生为师,和著名武术家马礼堂先生为师兄弟。青年时期就追随革命,屡遭曲折,始终都以极顽强的毅力坚持练功,坚持学习武术理论。在去世前两年(1989年)即完成了著作《刘纬祥先生形意拳雏释》。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