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秀美上犹新家园

 zqbxi 2022-01-05

“清清犹江啊,漫道啊,关山,陡水,云霞,碧波荡漾,碧波荡漾。带着喜悦的心情,扬起舒心的笑脸,汇聚在这里,汇聚在青山绿水环绕的地方......”一首《犹江情》让上犹小城温润起来,浪漫到极致,诗意到极致,柔情到极致。

素有“旅游之乡”“水电之乡”“天然氧吧”美誉的上犹县,地处赣州市西部,属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境内山清水秀,景色旖旎,犹如一幅天然山水画。

箭飞多远,取决于弓之张力,河流就是助推上犹持续向前的张力。一代又一代上犹水利人将热爱、信仰、责任融入到治水护水的生动实践中,护自然、守底线、打基础、利长远,把上犹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凸显苏区振兴的“水担当”“水支撑”和“水效应”。

美丽新上犹,美在秀美的水生态

水,是绿色之源,是生态文明建设发力的关键。上犹县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保住水土,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

走进陡水镇茶坑村,只见一栋栋楼房整齐有序,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整洁,村里绿树成荫,碧水绕村流淌。装点河岸的绿植和花朵在微风中佛动。

红星小流域位于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赣江左支章水的上犹江支流上游,地处陡水镇境内,涉及茶坑村、长坑村等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18年,列入以奖代补项目实施区。2018至2019年,共完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98平方公里,其中水保林97.06公顷,经果林124.27公顷,封禁治理977.53公顷。

“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统筹水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上犹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刘烈浓介绍,“红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兴建游步道约626米,美化环境,扮靓乡村。加固堤防,改造硬质护岸,建设生态护坡护岸约474米,恢复自然岸线。还建设过水堰5座,既稳定河床,又便于村民生产生活用水,还有水景观效果。建设生态净化池6处,改善水质。另外,开挖油茶林竹节水平沟14.6千米,坡长变短,蓄水保土,使油茶增产增收。”

上犹县转变水土保持治理思想,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通过实施水土保持以奖代补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村组集体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实施中,对水利项目建设模式进行改革,以合作社名义,减少前期工作环节,村民理事会参与进来,村民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实施一书(奖补协议书)二表(申请表、资金预算表)三单(预算单、决算单、验收单)四图(施工前现状图、公示图、施工图、竣工图)报账模式,规范以奖代补项目程序。红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兑现奖补资257.43万元,吸引社会资金投入528.33万元。

农村美不美,首先要看水。红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打造了“三治同步、五水共建”(治山、治水、治污同步,治山保水、疏河理水、产业护水、生态净水、宣传爱水)园村模式升级版,整个区域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为农村提供良好的水环境,助力新时代“五美”乡村建设。

美丽新上犹,美在满满的幸福感

饮水安全是重要的民生大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水利扶贫的硬任务。

上犹县水利部门贯彻落实《江西省农村供水条例》,强力攻坚,加大资金和项目倾斜,打通输水“大动脉”,织密入户“毛细血管”,让当地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针对水量达标,该县投入项目资金1.58亿元,通过新建、改建、扩建集中供水工程、分散式打井、引山泉水等方式,实施饮水安全项目366处。对集中供水工程能够覆盖的贫困户全部接入到户,对饮水工程不能覆盖的贫困户采取新增储水塔、更换水源、新打水井等方式保证水量充足。

针对水质达标,对千吨万人以上工程供水工程出厂水,实行日检。对百吨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每季度抽检。对分散供水,每年一次水质检测,累计完成农户饮用水水质检测3400余组。对233处小微型集中供水工程,加装小型消毒设备,保障水质达标。

针对用水方便达标,集中供水工程入户应入尽入,对能够使用自来水的贫困户免费入户。全面提升改造分散供水,因条件限制集中供水工程无法入户的,通过新挖、改造水井,增加水泵,新增水塔等方式提升方便程度。

针对供水保证率达标,因地制宜出台农村供水建设、管理、维养、应急等政策,健全农村供水安全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技术指导检查。

有水更要管好水,让群众持续受益。上犹县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以及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三项制度”,建立由水利、卫健、生态环境等部门协商、通报、审核运行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环境违法行为检查、供水工程卫生检查、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工作巡查等联合检查。提升处理工艺,更新升级12个乡(镇)自来水厂水处理设备,为部分村级供水工程配置一体式膜处理净水设备,启动乡镇小微供水工程水质净化设备升级改造。同时,2019年起,每年实施“春季攻势”、“夏季整改”及“秋冬巩固”三大行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截至2018年底,该县100%全面解决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全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达95%以上,集中供水率达94.51%,自来水普及率达91.17%,这一个个数据,折射出水利扶贫的质量和成色。

美丽新上犹,美在发展的高质量

如何围绕一河清水做文章,造福一方百姓,增强发展动能?“河湖长制+全域旅游”是答案之一。

上犹县将绿色生态理念深植发展的肌理血脉,持续开展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不仅筑起防洪“保安墙”,还让沿线向水清岸绿景美持续转变,也为全域旅游注入强劲动力。

治河理水,优化水环境。实施“清河行动”,2018年以来,共立案查处36起涉河违法案件。累计投入3亿多元开展生态湖泊治理。34家水上餐馆、400多户渔民搬迁转产上岸。每年投入500多万元在主要库区、河流实施“人放天养、增殖放流”活动。

治污净水,防治水污染。建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和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乡镇全部建设村庄污水集中处理示范点,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1.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污水处理率均达100%。投入近9000万元改造升级农村环卫设施。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户用沼气2万多座。

治山保水,修复水生态。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2.66亿元用于实施山水林田湖草工程项目,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6.8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赛道上持续奔跑。

2018年,该县投入3.5亿元进行南湖岸线生态修复及治理工程,将沿线所有农户的生活污水进行环保无害化处理。2020年底,争取到国家资金3.03亿元,用于英稍片区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综合治理河道长度1.4公里,植被修复面积29000平方米。

全域治水,碧水兴城。上犹县坚持全域景区化的发展思路,以河流为脉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串联沿途产业,推进“生态休闲度假百里长廊”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风光带。新面貌催生新业态。南湖国际垂钓基地、油画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三产项目展露新姿。文化旅游、户外运动、养生养老等旅游新业态不断丰富,生态旅游品牌越发响亮。

我们将再接再厉,瞄准河湖治理领域的薄弱环节,推动河湖长制从全面建立走向全面见效,让人们更好地靠“水”吃饭。上犹县水利局局长华明桂说。

在上犹,看得见山水,看得见风景,更看得到美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