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风范之黄土峻岭上的——东乡族

 金色年华554 2022-01-05

纵横华媒国际即将推出“华夏风范”平台,融通中外,展示中国城市文化。

在黄土高原上的西部尽头,洮河和大夏河的最下游与黄河刘家峡水库之间,

夹着一块中间突兀、四周低平的土地。

这里黄土峻岭绵亘,山峦起伏,村落棋布,炊烟袅袅,

层层梯田直插蓝天,一辆辆汽车、农用车在山巅白云间飞驰;

草坡上羊欢牛叫,山湾里“花儿”声声。

黄河、洮河沿岸,绿树掩映,花果喷香,渠水哗哗,庄稼繁茂。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是东乡族形成聚居的地方,这就是——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

文章图片1

东乡族

东乡族是甘肃省三个特有的民族之一,是以地理方位而命名的一个民族。

在清康熙年间,以州城河州为中心,分出东南西北四乡,在州城以东便呼为“东乡”。

东乡族自称“撒尔塔(Sarta)”,以聚居临夏东乡而得名。

文章图片2

撒尔塔原意为“商贾”。

十二、十三世纪的撒尔塔是指定居于中亚一带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各种人,主要是色目人、波斯人、突厥人等。

东乡族的来源和形成,一度观点颇为分歧。

有“蒙古人为主说”,有“多民族混合说”,有“色目人为主”说。

文章图片3

漫着花儿的民族

东乡族还是一个被誉为漫着花儿走四方的民族,民族文化丰富,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艺术传统。

'花儿'是东乡族人民最喜爱的一朵艺术奇葩,几乎人人会唱,人人会编。

文章图片4

东乡语中把“花儿”称为“端”,“端拉斗”就是“漫花儿”。

近一二百年来,“端”在东乡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东乡族不仅民间文艺丰富,民间文体活动也同样多种多样,特别是冬春季节农闲时最为活跃。

文章图片5

东乡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顾名思义,把羊肉以手抓食用而得名,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

手抓羊肉的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是我国西北信奉伊斯兰教的各少数民族最喜爱的传统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

而东乡手抓羊肉,更是西北地区的一道特色名菜。

文章图片6

有一位甘肃的微友这样说,如果你来到甘肃,有一样肉食你必须要吃,那就是东乡手抓羊肉。

如果不吃手抓,你不知道什么是肉中的极品;

如果不吃手抓,你就不知道什么是甘肃的味道。

甘肃地域狭长,风情迥异,唯有这手抓羊肉,从东到西,从北到南,

将狭长的甘肃统一成一种味道,一种狂野的甘肃味道。

文章图片7

服饰文化

东乡族的服饰与回族有相似之处,但其特点还是颇为明显的。

男子多戴平顶的无檐帽,有黑、白两色,穿白衬衣,外套黑坎肩,穿青蓝色裤子,

女的一般戴盖头,长至腰际,头发全被遮住,只露出脸孔。

盖头大致分绿、黑、白三种颜色。

文章图片8

少女和新婚妇女戴绿绸和绿缎子盖头;少妇和中年女子戴黑盖头;

老年妇女戴白盖头,衣着都是藏青色或黑蓝色的布衣。

老年人则以黑、灰、白为上,冬季穿羊皮袄,不挂布面。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东乡族的服饰也在发生变化,

向大众化发展,年轻人爱穿新式时装,旧时的一些服饰渐渐消失。

文章图片9

盖碗茶

东乡族酷爱喝茶,从茶具、茶叶、配料的搭配都要精益求精。

茶具一定要选“三炮台”,“三炮台”由盖子、茶盅、掌盘三层组成。

泥细质薄,透亮精致的“三炮台”是茶具中的上品,最受欢迎。

如果是景德镇出的碗子,那更是茶具中的精品。

对茶叶的要求也非常讲究,以云南春尖茶和沱茶最上档次。

文章图片10

若是家中来了贵客,那更要奉上三香茶、五香茶、八宝茶,

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重视。

除了上好茶叶外,还要配上冰糖、桂圆、红枣、杏干、枸杞、葡萄干、无花果等,

喝起来苦中有甜,甜中带酸。

文章图片11

《华夏风范》是由纵横华媒国际发起打造,致力于向全人类阐释推介更多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物产、中国城市文化底蕴、中国人民精神特质、中国经济社会力量、中国智慧与自信的优秀文化,为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人类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文章图片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