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父亲母亲 | 作者:潘艳霞

 大河文学 2022-01-05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年越来越近,我的生日也越来越近,可我的心却越来越慌。谨以此文献给我那伟大、可亲可敬的父亲母亲,祝愿父亲母亲幸福健康快乐。

01

小时候家里穷,父亲为了盖房请了一个月的假,每天凌晨4点钟便带着母亲为他准备的干粮上了太行山,直到月亮又升空,星星又挂满天,才得以回来。
记得一次,父亲回来早了点,吃完饭,洗完脚便躺到床上。我无意间看到了父亲的那双脚——那是怎样的一双脚呀,脚底满是小坑坑。我伸出手一遍又一遍地摸着,边摸边问:“爸,您的脚怎么会这样?”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等咱家的房子盖起来了,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房子终于盖起来了,父亲不需要再上山,可他每天都会不断地看着太行山出神,嘴里喃喃着:我征服了你,我征服了你……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的学习从没让父亲操过心,他总会听到老师和街坊邻居对我的夸赞和表扬,这便是他的骄傲。而我,每当走在大街上,听到“瞧,这就是人家领旺(父亲的名字)的女儿,学习可好了。”心中就高兴得乐开了花,我为自己是父亲的女儿而感到自豪。

02

那年,我考入了安阳师专。是父亲陪着我坐火车到学校,买好了所有的日用品后才离开。我是个恋家的人,从没离开过亲人的我,面对父亲的背影嚎啕大哭。父亲转回身抚摸着我的头说:“姑娘,咱是大山的子孙,很坚强,爸爸相信你!”是父亲,那山一样的脊梁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毕业了,要工作了,是父亲带着母亲为我准备的新被褥陪我去学校报到。他要看着他的女儿踏上新的征程,他要再次告诉他的女儿:前进的道路上一定要努力,要坚强!
带着自己的理想,带着父辈的期望,我在三尺讲台上和学生一起走过了二十几个春秋,走得坚定,走得充实。途中有欢笑,有辛酸,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
那年夏天,送走了初三毕业的学生。当我第一时间回到父母身边时,看到的是母亲消瘦的脸庞。拉着母亲的手,我心疼地问道:“妈,您怎么了?怎么瘦成这样了?”
“孩子,妈妈病了十多天,一直在输液。我想你,让你爸打电话告诉你,他不打,也不让我打。”泪珠顺着母亲的眼角流下,话语中充满着哀怜。
“为什么呀?”我声音有些嘶哑。
“你爸说,学生快毕业了,你正忙着,怕你分心,耽误了工作。”母亲边说边瞧了瞧父亲。
我失声痛哭……
父亲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转身出去。透过泪眼,我清晰地看到父亲那满头的白发和挺得直直的脊梁。我在心中喊着:父亲,您就是我背后的那座山!

03

那年初秋,我和母亲来到她引以为豪的小菜园,早熟的玉米散发着清香。
母亲一手拿着镰刀,一手扶着玉米株,准备煮熟了让我们尝鲜。我在后面帮着掰玉米棒子。忽然,母亲一个踉跄倒在地上,我飞奔过去扶,真怕尖的玉米根伤着母亲。可母亲拼力甩开我的手,一边爬起来,一边嘟囔着:哎,老了老了,不中用了。
泪水瞬间模糊了我的双眼……
那是凭双手双脚、平车、牛拉犁耕的年代。父亲老八点上班(少上一班就少挣钱),母亲每天天没亮就起床,为父亲和我们做好饭,自己胡乱扒拉一点儿就赶去了地里。我是家中老大,刚上初中,两个妹妹和弟弟都太小。家里七、八亩地都靠着母亲。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永远不知累,陀螺式的干着:扁担挑着整篓整篓的玉米和红薯,一步步往返于地和家之间;顶着烈日一锄锄翻着地,还得赶回家为我们做饭。还好小姨和姨夫忙完自己家的活也会赶过来帮忙,才不至于耽误农种。
母亲因为年轻时的劳累致使双膝疼痛,不能好好走路。我每周和爱人一起陪着她去黄河医院打针,从济源的最北边跑到最南边。母亲很是抱怨自己连累了我,让我连星期都不能好好休息。这就是我伟大的母亲!生平最不愿意麻烦别人的的母亲!
春夏秋冬年年轮回,我也站在知天命的路口,望着越来越老的父亲母亲,我的心揪得越来越紧,眼泪时不时想往下掉。
愿老天能为我永远留住他们——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简介:潘艳霞,河南济源人,济渎路学校教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爱生活,喜欢读书,喜欢旅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