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旭最霸气的狂草《断千字文》

 xqjhr 2022-01-05

我国古代有三个草书大家被尊为“草圣”,唐代就占了两个,即张旭和怀素。他们二人的共同特点是都爱喝酒,以狂草名世,怀素有《自叙帖》,张旭有《古诗四帖》。怀素有《大草千字文》,张旭有《断千字文》。千字文在古代是书家常写的题材,相比较张旭的千字文是最霸气,最强悍,最癫狂的千字文,可惜不完整,世人无法窥其全貌,给后世留下了残缺大美!

文章图片1

断千字文局部

据传《断千字文》是张旭在公元759年也就是唐乾元二年书写创作的。到了宋代元丰年间,公元1080年,被人重新模刻印在了刻石上边。这些石刻现在残存于世的仅有六块,其中五石高三十三厘米,宽三十三厘米至一百一十七厘米不等,另一石高三十八厘米,宽八十九厘米。每石上所存字数不等,共二百余字。这些石刻现在都封藏在西安的碑林博物馆里。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千字文共一千字,张旭的《断千字文》仅二百余字,那八百字哪里去了?墨迹哪里去了?一个“断”字留下了许多悬念:如果当初张旭是写了一帖完整的狂草千字文,宋人也完整的摹刻上石,现在仅存六块,应该叫《断碑千字文》。如果墨迹帖残损,就剩二百余字,宋人就刻了六块石头,叫《断千字文》是可以的。从张旭创作到宋人刻石,五百年的时间,由于该帖无款无跋,又无史料记载,所以让后人摸不着头脑,遗留诸多悬念和猜测。

文章图片5

猜测一:最初也可能是一帖完整的墨迹千字文。张旭打破一往千字文的创作格式,酒后狂书鸿篇巨制被人收藏,但因“安史之乱”或唐末社会动荡等因素,大部分已残损或丢失,只存六个片段,被宋人摹刻上石。

猜测二:张旭写的是千字文选段,不是全篇千字文。张旭作品有个共性,开头几行字一般书写正规一点,后面会越写越草。《古诗四帖》和《肚痛帖》都是这样。《断千字文》前几行也是如此,“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都比较好辨认,后面的字很草辨识难度大。

猜测三:是练字,不是正规创作。书法家都很节约,喜欢用废纸练字,张旭可能也是这样。练字有时故意夸张变形,与一往草书风格炯异。本来写过的废纸会扔掉,结果被友人拿去收藏了,六张残片如果紙质低劣是难于保存的,宋人便刻石保存至今。从断千字文中的字能看出来,里面有写错的地方,如“百郡秦并”多写了一个郡,“年矢每催”矢字好像这错了,又修改也看不出是什么字。这种情况是书家常有的事,因为是练字所以没有任何顾虑,写错了也不在乎。这样无拘无束的书写,有时会创造出神奇效果。

猜测四:因为该帖无款无跋,是不是出自张旭也未可知,但唐之后无人能写出这样的狂草,所以该帖虽有疑问,但找不出认领该帖的书家。但细心一点会发现,张旭写的千字文和怀素写的千字文是一个版本,且简化字都一样,如“云”“讥”“床”等,可以对照一下,《断千字文》里面有很多字和怀素《大草千字文》写法很相近,像出自一人手笔,疑似怀素大草姊妹篇也不为过。难道是怀素用废纸练字的片段被后人收藏,误认为张旭所书?可以肯定的说,怀素如果喝醉了酒,兴致正浓,挥笔狂舞,是能写出来的。

猜测五:由于现存六块刻石的高度和长度尺寸大小不一致,说明当时刻石设计是以字定石,不是千字文全部都刻。如果一千字全部刻的话,至少要刻三十块石碑。也许当时根据残存部分只刻了十块八块石,现尚存六块刻石了。

不管怎么猜测,《断千字文》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多得的极品佳作,也是狂草书法的巅峰之作。虽然不是完整的作品,但残缺不影响其大美,就像秦砖汉瓦,一角一棱足以呈现其恢宏壮美。此帖不论其笔法、字法、草法和章法都是狂草经典的创举:大开大合,大疏大密,重若千钧,轻若飞雁;一两个字可以独占一行,六七个字可以挤在一起,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力透纸背,如锥画沙;有时笔墨厚重如陨石坠地,有时笔画飘逸如虹扶摇飞天。此帖的魅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观赏,却难以习摹。壮哉美哉!斷石无语,大美不言,残缺无憾,列草之巅,感恩颠张,留此佳品!

附:张旭《断千字文》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