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军平叛准噶尔,准噶尔早已大量装备火枪,为何国力更强的清军坚持用弓箭

 炫叶楓雪 2022-01-06

准噶尔的崛起

准噶尔部最早是属于卫拉特联盟的绰罗斯部,到了17世纪准格尔部开始变得逐渐强大。强大起来的准噶尔部逼迫土尔扈特部向西压迫,致使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被迫迁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

强大的准噶尔部在战争中击败了哥萨克人,后翻过天山相继击败回部诸察合台汗及伊斯兰教白山派黑山派。出兵弹压西藏、新疆,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准格尔汗国,所统治的疆域盛时达400万平方千米。

1607年(康熙9年),葛尔丹通过武力手段取得了准噶尔的大权。

1677年,葛尔丹用计袭杀了和清政府关系最密切的厄鲁特首领车臣汗鄂齐尔图,强占了河套和硕特部,并在该部强征兵丁,准备侵犯青海地区。

1678年,葛尔丹出兵新疆,占领天山南北广大区域,并将维吾尔族置于其统治之下。此时,噶尔丹的野心愈发强大,暗中勾结沙俄,在沙俄的挑唆下,将注意力转向东方,矛头直指喀尔喀蒙古。

1690年,葛尔丹部逐渐做大,清廷担心噶尔丹会做第二个成吉思汗,下定决心平叛噶尔丹。

火枪的发展

其实,火枪最早的原型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宋朝时期。当时宋人称为突火枪,它的前端是 一根比较粗的竹管,中间膨胀的地方是火药室,外面有一个点火孔,后端则是一根木棍。

突火枪的发射方式是用木棍撑地,左手扶住竹管,右手点火,射出石块或弹丸打击敌人,最大射程能达到300米,有效射程在100米左右。后来人们把竹管换成铁管,点火孔放到手柄处,发射时只需一根热铁丝或其它东西插进孔洞即可。而突火枪,也成了世界各国公认的火枪鼻祖。

时间来到了元朝,强大的蒙古军队在攻打阿拉伯帝国的时候,携带了大量的火炮或火药等武器,期间有部分被阿拉伯军队缴获。在以后数百年的时间内,阿拉伯军队同周边国家连绵不断的战争中,将火炮枪械技术传播到周围的国家,后经奥斯曼帝国传到欧洲。

在13世纪60年代,欧洲已经掌握了火枪的制作。100年后,欧洲地区发明出一种灌装金属火枪,称为“火门枪”。此时的火门枪需要手持火种发射,因此不能满足战场的需要。

到14世纪50年代,欧洲发明者将火门枪改为半机械式的点火装置。枪托的外侧有一个凹槽,内有一根蛇形杆,另一端是扳机,绑着一根硝酸钾浸泡的火棉。在战争时,只需扣动扳机,机头下压点燃火绳,就可发射弹丸。

16世纪中期,出生于法国机械世家的马汉,改良了火枪。马汉取消了中标里的发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夹了一块燧石,并在点火孔旁装了一块砧。射击时只需扣动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燧石敲打在砧上,依靠火星点燃火药,即可发射弹丸,这种发射方式被称为撞击式燧发枪,很快马汉的发明被应用到军队,直到18世纪才被新式火枪取代。

为何准格尔人大量使用火器,清军热衷于弓箭呢

清朝作为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权,不管做得怎么样,总会受到吃瓜群众的批判。以不管是日本还是准噶尔,早已大规模装备火器为借口,而八旗军还是抱着“骑射”的本领不放,惰于火器的发展,以至于晚清被西方国家所碾压。

鉴于近代史,这里也不做详细的阐述,毕竟碍于农业文明的限制,中国近代缺乏工业革命的土壤,也不是国家不努力,只是需要一次大输血,只不过代价太大。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不假,中国也是火枪鼻祖的故乡。中国历史上,稳定统治的时间远胜于纷乱的时间,大一统的时间于分裂的时间。国家一旦稳定,在缺乏强大外敌的压迫下,摄敌的杀器很难取得大的进展,毕竟穷兵黩武,军事支出是国家很大的负担。

在清军平叛噶尔丹前,准噶尔部已装备了大量的火枪,那么为什么准噶尔人不像其他游猎民族大规模使用弓箭,而是使用火枪箭呢?

此时,康熙已经来到了年富力强的中年,三番已平,国家处于稳定的发展中。农业 、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赋税收入显著提高,清军拥有足够的金钱购买国外的火枪,却为何依旧热衷于弓箭。

总的来说17世纪的火枪发展并不是那么的完美,在这里我们将火枪与弓箭的优劣对比一下。从射速上讲,早期的火枪想要完成发射需要12个步骤,即使是最快的射手也只能一分钟打2发,如果在紧张的情况下,最多一分钟击发一次。

而一名合格的八旗兵,一分钟能发射10枚箭矢。大多数的弓箭射程在60-70米左右,借助马速的情况下,可达到100米左右。当然也有力气大的射手,能够使用百石硬弓,能够达到200-300米,因此在射击速度数据面板上,弓箭的优势远胜于火枪。

到这里,你也许充满疑惑。准噶尔人傻吗?火枪劣势那么明显,还大规模使用。其实,火枪也有火枪的优势,相比弓箭火枪能够更好地破甲,如果弓箭想要达到火枪同样的破甲效果,可能距敌人二三十米远的距离才能击穿敌人的锁子甲。

国力的问题

噶尔丹人是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主要以放牧为主,很少从事农业种植、手工业、经商、金融。在国家经济上,游牧国家与农业国家相差甚远。

如果噶尔丹人全部使用弓箭,一只弓箭长度在80-120cm之间,重量在2-3两左右,也就是100-150克,一个箭袋可以装25-30支箭。在生产力低下的噶尔丹部,想要提供几十万部队的弓箭装备,比登天还难。

从弓箭的制造上来讲,弓箭生产效率低下而且成本非常高。它不仅需要木材、箭羽、箭头,还需要专业的技师来制作。上百万支箭所需要的羽毛、木材、金属,准噶尔人根本无法提供原材料,且制作所需的木材需要削成型,金属箭头需要铁匠的锻打。

准噶尔人充分供应部队所需要的箭矢,显然是不可能的,除此之外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必定有数量巨大的武器损耗,准噶尔人根本经不起战争的消耗,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想要充分武装部队,就必须购置大量火枪。

相比弓箭,火枪的使用成本小于弓箭。如果每一个人都拥有火枪,每个士兵在携带一定数量的铅弹和火药,几乎可以无限制地进行消耗战。早期的火药制作技术还是比较简单的,原材料主要有木炭、硫磺、硝酸钾,在一定比例的混合后,经火引燃可以产生威力不俗的爆炸,在爆炸气体的推动下,铅弹产生强力的杀伤力量。

准噶尔人所使用的火枪制作也是比较简单,就是前面有一个铁管钻一个小孔,后面加上一个木制枪托,生产比较容易,对加工的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大大降低了战争的成本。

火枪最大的特点是训练比较简单,一个准噶尔人在半牧办工状态下,花费两周的时间足可以熟练地掌握火枪的装填、发射,操作简单、瞄准简单,战争状态可上马成为士兵,平时可下马放牧。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弓箭射手,需要长期的刻苦训练,除此外还有力量的加成,体格越大、力量越大,箭就射得越远,火枪完全不受这些因素的制约,这也就是中世纪即使火枪不是很先进,却大面积普及的原因。

清军强大的火炮

清军虽然不怎么重视火枪的发展,对火炮还是蛮青睐的。不管是早年平三番还是剿灭噶尔丹,清军曾投入大量的火炮。当时所使用的霰弹火炮,有效射程可以达到200米,能够轻松地压制火枪手和弓箭手,平叛准噶尔历次战役中少不了火炮的身影。

在清军入疆的部队中,大量装备了小口径火炮,平时用骆驼进行运输,用来压制敌人。所以在清军的部队中,自然少不了火炮的身影。

在平叛中,下了马的准噶尔部队,端着火枪冲击小山的时候,遭到清军部队炮火的袭击,损失惨重。当他们冲到清军阵前时,冲击部队被壕沟所拦,近距离作战火枪的优势荡然全无,结果吃了大亏,在几次反复冲击后,除了留下一大推尸体,一无所获。

当时的火枪的优势不是很明显,除了国家实力的限制外,还受到天气的影响。一旦下雨天、湿度大的天气,火药容易受潮出现哑火的问题,一旦战争来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清军八旗子弟是马上得的天下,总觉得老祖宗的技术不能丢,需要维持射猎的传统,这一切问题导致清军缺乏发展火枪的热心。

从体制上来讲,清军的落后并不是武器的落后,而是政治制度、金融的落后。固闭自封是清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当时清朝统治者没有正确认识到东西方之间的差距,只是一昧“师夷长技以制夷”,直至甲午战争失败才幡然醒悟,结果一切早已晚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