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核范仲淹:如何把稀巴烂的人生打造成王炸般的顶级配置

 渐华 2022-01-06

前言

两岁父亲去世。

母亲改嫁。

求学路上离家寄寺。

生活穷苦饮食清淡。

然而,这还不是最要命的。

忽然发现自己不是父亲的亲生孩子?

被哥哥嘲讽自己不配姓他家姓?

原来母亲以前是小妾?

认祖归宗被认为是来分家产的?

这都什么啊,没错!简直稀巴烂。

文章图片1

这个叫做朱说的少年,一出生就摸到了这么一副烂牌。

但是,他硬生生地把这副烂牌打造成了王炸顶级配置。

朱说意志坚定,他的一生就像是陡峭悬崖上的小草,于逆境中生长,一往无前。

朱说原本姓范,出生在北宋时期的苏州。范仲淹年仅两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给了一位朱姓人家。继父是淄洲长山县的一个下级小官吏,工资不高,要养活好几个孩子。小朱说很要强,他为了磨砺自己,一心求学,于是离家寄居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早起晚睡,一心学习,给寺庙里的僧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寺庙中生活清寒,住的没有家里好,吃的也不怎么样。那时候的范仲淹,比之穷苦人家的孩子更惨。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将粥放凉之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着咸菜和醋汁进食。一日两餐,一餐只两块凉粥。同学见他清寒,给他送来好吃的饭菜,他笑着拒绝了。吃了美食,以后还能吃的进冷粥吗?这就是“划粥断齑”的故事。

后来朱说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学习更加的拼命了,进了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书院。为了学习,他五年不曾脱衣服睡觉,困了就用冷水洗脸。甚至皇帝到应天朝府摆祖宗,他都忍住了,没有和同学们去看热闹。他说:“总有一天皇帝会召见我。”果然,他的愿望实现了,26岁那年,他科举高中,见到了皇帝。

工作了之后,他想要认祖归宗,却受到了百般阻挠。在那个时代,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祖宗,就好比一棵树没有了根。他说不要范家的一分钱,才得到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姓。29岁那年,他费尽全力终于为自己争来了一个光明正大的名字:范仲淹。

文章图片2

老范爱管闲事,和钱有仇的霸气硬核老范在线耿直谏言。

老范有多耿直?大中祥符七年,范仲淹高中进士,不仅开始了自己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也开始了一段坎坷艰难的官途。天圣四年,生母谢氏病逝,他需要守孝三年,这叫“丁忧。”在其丁忧期间,他就写了几封信,分别寄给太后,皇帝,宰相,陈述自己的政治变革思想,小小公务员,嚷嚷着国家需要改革!

参加工作的他,经晏殊推荐荣升秘阁校理。这个职位,相当于皇帝的文学侍从,靠近皇帝的职位,都是很有前途的。范仲淹若是老实待着,将来肯定会受到重用。但是他却发现了一些政治内幕,虽然宋仁宗已经二十多岁,朝政大权却被刘太后把持。面对此景,他直言上谏,最终因为触怒刘太后被贬河中府通判。

老范啊老范,你都四十多岁了,怎么就不明白明哲保身的道理呢?一个皇家图书管理员,竟然在大堂之上直接指责皇帝的做法不合理。这也太多管闲事了吧,宰相不说,谏官不说,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这事儿也轮不到你来管啊,你不知道京官拿的工资比地方官多得多吗?你是和钱有仇还是咋滴。京城的房子就这么泡汤了。

但是,宋仁宗却记住了这个霸气硬核的老范。范仲淹在为官之时,基本就是升贬升贬,再升再贬的节奏。

别人的贬官叫“怀才不遇”,老范的贬官叫“顺势而为”。

老范虽然被贬官了,但那爱管闲事的心依旧不改,他操的那些心?不仅有水利、司法、教育、卫生、税收等等,还时时不忘提醒太后要还政给皇帝这件事。

老范离开京城前,给皇帝留下了两份信:《奏上拾物书》、《上执政书》。大概意思就是说关于如何培养国家的储备人才以及军官队伍的建设,论高考改革的若干问题。完事,老范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简直不要太潇洒。

三年之后刘太后去世,二十三岁的小皇帝立马提拔了一批新人。当然忘不了老范,三月太后去世,四月范仲淹被宋仁宗召回右司谏,也就是言官,负责专门给皇帝提建议。戴上言官的帽子之后,范仲淹进谏越发无惧。

文章图片3

因直言进谏,老范多次被贬,有一次被贬睦洲,那里景色优美环境优雅,老范吃鱼还不忘写诗: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吃鱼归吃鱼,可别忘了打鱼人啊。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可别忘了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人家可是在拿命给你们捕鱼呢。

皇帝想寻觅自己的爱情,老范:你以为你是普通老百姓啊,说离婚就离婚。

宋仁宗赵祯少时即位,他有太多太多的烦恼,从小就是一对一对等教学,他的老师都是全国优选的顶级专家,德高望重。养他长大垂帘听政的刘太后,也不是他亲妈。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烦心事,他也没有“狐朋狗友”可以吐槽。至于他的皇后,也是太后指定的,不管喜欢不喜欢都必须娶。他的手脚仿若被束缚者,那个皇宫像牢笼,锁住了他的少年时代,锁住了他一颗想飞翔的心,也锁住了他的爱情。

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终于可以自己当家做主,宠爱尚美人和杨美人的宋仁宗,非要废掉跋扈的皇后,难道小皇帝想要寻觅自己的爱情了?面对宋仁宗的坚持,大臣们都不敢多说半个“不”字。这个时候又是范仲淹站出来,不顾妻子好友的劝谏,反对废后。吧啦吧啦说了一堆反对的话:你能不能注意点儿政治影响?你以为你是普通老百姓啊说离婚就离婚?

这下玩完了,这闲事管的太宽了,宋仁宗二话不说,来人,给我把他送走。我眼不见心不烦,这人也太能吧啦了。如此节骨眼上自然能触怒皇帝,老范再次被贬离京。

文章图片4

老范又被贬官了,被贬去打仗。老范风吹日晒的兵戎生涯就此开启了。

因为治水有功,范仲淹再次调回京师。经历两次贬谪,范仲淹若是圆滑一点,就该老实待着,但是他并没有。

那个时候,丞相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导致朝政腐败不堪。别人都摄于吕夷简的威势避让,偏偏老范每次都毫无惧色的对上吕夷简。最后别吕夷简构陷,再次外调。后来西夏崛起,老范被调镇守边疆,开始了自己风吹日晒的兵戎生涯。

老范一到前线,立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提出“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毕竟大宋“积贫积弱”太久,进攻型方针并不是明智之举。此时,他写了一首非常著名的词,相信大家在课本都见过: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境上清冷的秋天,大雁从空中飞过,长烟、落日、孤城,伴随和低沉的号角声,这就是边塞秋天的异景。多么想回家啊,可是没有赶走敌人,没有建功立业,何以把家还。只能喝一杯浊酒,听听羌这声,看看这满大地。无尽的矛盾和无奈充斥内心,今晚又是一个失眠夜。

老范改革军队,团结逃难的百姓和周边的少数民族。开拓边疆贸易,甚至把吕夷简都变成了自己的坚强后盾。当时边疆百姓有一歌谣:“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元昊终于主动和大宋议和了。

文章图片5

老范开启王炸模式并且抛了炸弹: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拉开了序幕。

在老百姓和读书人眼中,老范是男神,他们亲眼目睹了老范这些年的成绩,所以宋仁宗点头答应之后,老范的支持们率先行动了起来,范公柏、范公泉,范公台等层出不穷。甚至不少人不用自己的姓了,干脆改姓范。西夏的敌军都对他崇拜的不得了……

庆历新政是由宋仁宗实行,老范主持实行的一项改革政策,提出了削减冗余官员等一系列新政策,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这也触犯到了一些贵族官僚的利益,因此也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抵制。老范见百姓生活不如意,就向皇帝提出说要进行改革,皇帝看了他的改革意见后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在这场改革实行之前,老范到各个地方去观察当地的官员,他发现了很多官员在他们的职位上不称职,不为百姓办事,老范在他们的名册上做了标记,然后他们便被罢免了官职,另外一批有才能的人接受到了这样一个重要岗位,所以导致官府办事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虽说这次的改制是为了人民安家立业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这个改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的生活,所以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影响到了国家的利益,宋仁宗迫于压力不得不停止了这场变革。失败又如何,尝试过,努力过,就不后悔。

文章图片6

那一年,小弟滕子京新修整了一下岳阳楼,想请范大哥给写个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岳阳楼记。收到小弟的来信后,老范略加思索,开始提笔: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没错,其实老范写那篇《岳阳楼记》其实他本人根本没有去过岳阳,而是根据滕子京带过去的一幅画想象着写出来的。

此时的老范,毫无疑问,被贬在邓州做知州,滕子京被贬巴陵郡,两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有所不同的是,两人在处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是个很有脾气的人,又有点刚愎自负,很难听取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遭遇也耿耿于怀,常常出口怨言。而老范在遭遇挫折打击时,却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洒脱自如,毫不介怀。

文中写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这些话不仅仅老范用来自勉的,更是用来勉励滕子京的。你看那叫什么事儿,该吃吃,该喝喝,有事不往心里搁。绝不把有限的精力浪费在无聊的内耗上。

那么老范爱管闲事不是内耗吗?还真不是。在朝廷上做官时,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明明是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哪!再听听这句感动中国宣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这境界,世上有几人能及!

文章图片7

黄祏四年五月二十日,范仲淹病逝于徐州,终年六十三岁。

一个人要怎样才能被人记住?有的人作恶,有的人为善。一个人要怎样才能不仅被人记住,还能被人世代敬仰和歌颂?也许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不朽功勋。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052年6月19日,范仲淹逝世。他去世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文正”是封建社会朝廷给予文官最高级别的谥号,范仲淹是第一位谥号“文正”的封建士大夫,所以后人叫他范文正公。

消息传来,百姓痛哭,边远山村的百姓都为他戴孝,边疆一些少数民族主动为他举办法事,仁宗也流下了眼泪,亲自为他书写墓碑。欧阳修、富弼、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纷纷为他写下祭文。

他正直无私,多次犯颜直谏,独排众议,治军经武,淡泊名利,“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忧乐安天下。他一贬河中通判,朋友们送他出京,称赞他“此行极光”;二贬睦州知州,送行者又赞他“此行愈光”;三贬饶州知州时,又被赞为“尤光”。三贬三光,天下无双。

如今范仲淹墓园位于洛阳城东南15公里,洛阳市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万安山的南侧。范仲淹的墓园作为宋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在范仲淹墓前的广场上,有一坐高大的范仲淹雕像,雕像中的范文正公身着相帽朝服,右手持卷,栩栩如生,遥望着远方,有着无尽的威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