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场洞察:企业战略的起点

 张立品vnf7h6ps 2022-01-06

战略要“向外看”,专业说法是“市场洞察”,所谓“洞察”,指看穿、观察得很清楚,显然比单纯地看要更深入和透彻,在BLM模型中,市场洞察是战略制定的第一步。市场洞察的方法论是“五看”,看环境、看行业、看客户、看对手、看自己,扩大视野,发现事业发展的机会。

文章图片1

市场洞察的目的是扩大视野,发现机会。

第一,看环境。宏观环境的要素很多,面面俱到就会失去焦点,很容易产生疲惫感,环境洞察的关键在于控制边界,适可而止,颗粒度不宜过细。环境洞察一般采用PEST法,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y)、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y)四个维度展开对宏观环境的分析。其中每一个维度涉及的范围都很广,如果全部展开就会无穷无尽,令人产生绝望感,所以,要根据所处行业的特点做侧重点的筛选,这是环境洞察的关键。下图是宏观环境分析的模板,供大家参考。

文章图片2

宏观环境洞察要把握重点,而非面面俱到。

第二,看行业。通过分析产业链特征、行业发展阶段和趋势、行业规模及变化,,识别出对公司业务有重大影响的趋势、机会、威胁。如果说宏观环境不容易看清楚,变化比较大,作为企业核心业务的行业洞察就是关键核心,自己吃的这碗饭的特征是需要搞明白的,行业洞察要回答五个基本问题:行业规模有多大?行业的成长性如何?行业的供需结构是怎样的?行业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行业的集中度如何?行业规模就是赛道,赛道的选择决定竞争的强度与结果,赛道太小,过于拥挤,取胜的概率就比较小,所以,发展事业的前提首先要选择大规模的赛道;成长性也就是发展速度,如果整个行业的增速不大,企业成长性就不会太好,传统的餐饮、服装行业显然成长性已经不大,但外卖、电商、新能源显然属于成长性非常好的行业;供需结构指的是B端市场还是C端市场,两者模式完全不同。B端市场的打法一定是瞄准前10名大客户做重点开发,利用大客户的影响力拓宽市场范围,而C端市场过于分散,要靠品牌、体验和产品做快速传播从而获取流量;行业是处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每个阶段的模式和打法也不一样;行业集中度如果过高,头部效应明显,后进入者的机会就不多了,如果集中度比较分散,行业没有明显的头部企业,那发展机会显然更大。行业洞察需要对这五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做出回答。

第三,看客户。通过客户细分和客户画像了解客户的需求,判断客户需求的变化趋势,总结对公司业务有重大影响的趋势、机会、威胁。客户分析并非全部客户,而是重点客户,包括现有的占据公司营业收入TOP20的大客户和未来具有潜质的客户,关键要分析出重点客户需求的变化趋势。

第四,看对手。竞争对手的分析要素可多可少,竞争对手的选择一般可以选择行业内TOP3的企业,信息尽可能全一些,要能根据这些信息对竞争对手的打法做出预判。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不必做得过于深入,每个企业的战略定位不一样,我们不是学竞争对手,而是从对手的打法中得出对本企业有利的判断。

第五,看自己。如果说前“四看”都是外部洞察,结论是判断出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机会和威胁,那看自己就是内部洞察,最终要分析本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看自己要有个依据和大概的标准,否则没有对比,很容易变成自说自话,优劣势无从判断,一般是从客户或主要竞争对手方面来做自身优劣势的分析和判断。分析要素可以涵盖价值链的主要环节,比如生产、技术、研发、销售、供应链、人力资源和财务等。

市场洞察的结果是要得到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外部机会和威胁,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但实际情况是机会和威胁很难说清楚,比如对汽车产业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机会还是威胁?站在不同的角度,机会和威胁可能都对,同样,企业优劣势也是具有相对性的。这样模棱两可的结论显然不是战略,所以,市场洞察的结果是获取更大的机会,然后发展自身的优势从而赢得机会,扬长避短,发现机会,才是战略。

市场洞察要根据行业特点抓关键分析要素,而不是五看均等发力。比如房地产和汽车行业,显然宏观环境是重点分析维度,而对零售业而言行业和客户是重点要素。市场洞察更重要的是绝非做一次就可以,而是要形成思考的习惯,要看明白一个行业是很难的,华为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才看懂通讯行业,通过不断的洞察,逐渐增加对行业的感知和理解,对行业的理解也会渐渐变得通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