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令彬:深得毛主席信赖,劳苦功高,却在志愿军换冬装时工作失误

 铁血老枪 2022-01-06
文章图片1

关于志愿军第9兵团在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中缺乏御寒衣物、广大将士受冻严重的话题,老覃此前已写过了多篇文章来展开讨论了。

而在上周发布的《宋时轮在长津湖战后称自己“已经尽力了”,他真的“尽力”了吗?》一文中,老覃也明确指出,对于9兵团的冬衣的问题,早在1950年9月7日,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在召开9兵团军以上干部会议时,就要求9兵团各部首长在“物质上做好入朝参战的准备”了。

但是,直到10月30日,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才找华东军区后勤部讨论棉衣的问题。

7日之后,9兵团的王牌主力军20军已经越过了鸭绿江;12日之后,另一个王牌军27军也已经越过了鸭绿江。

这短短的几天、十几天时间,要给十多万人完成换装,难度系数实在太大了。

文章图片2

可见,在第9兵团换装这一问题上,宋时轮是有一定责任的。

但话又说回来,第9兵团没能在入朝前完成全体换装,事体兹大,肯定不单单是宋时轮一个人的责任,其中牵涉到各军区之间的协调、各级负责人的交接,以及方方面面主客观的原因,比如棉衣制作、棉衣清点、货物交接、交通运输等等。

总之,原因有很多,涉及面很广,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

但,一个很直接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为什么陈毅在1950年9月7日就指示9兵团各部首长要在“物质上做好入朝参战的准备”,而宋时轮直到10月30日才找华东军区后勤部讨论棉衣的问题呢?

难道,宋时轮真的粗心大意得从9月中旬到10月底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完全忘了冬天即将来临?完全不知道朝鲜半岛的气候比华东地区冷?

绝不可能。

这里面肯定还有原因。

其实,老覃在《宋时轮在长津湖战后称自己“已经尽力了”,他真的“尽力”了吗?》一文中也提到了,在1950年的8月26日中央军委检查和讨论东北边防军准备工作的会议上,东北、华北、东北后勤部、华北后勤部、中南后勤部都领取了制作棉衣、棉裤、棉鞋、棉帽、棉手套、棉袜子的任务,而华东后勤部只领到做40万件绒裤,3万双棉皮鞋的任务。

显然,在为9兵团官兵准备冬装的问题上,总后勤部要求的是全国各大军区通力合作,协力解决,并不是把问题全部推给华东军区。

也正是这个原因,宋时轮才没有把这个问题全部揽起来——实际上,他也揽不起来。

在宋时轮看来,总后勤部是会有周密而妥善的安排的。

因此,他在冬装准备的这个问题上,思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懈怠。

那么,总后勤部是怎么安排的呢?

当时的总后勤部长为贺诚、副部长为张令彬。

副部长张令彬在9兵团的换装问题上操作出现失误了。

1950年8月26日,张令彬在中央军委检查和讨论东北边防军准备工作的会议上提出:如果南方部队北调,一定要加厚棉衣,但部队尚在南方,一旦马上加厚,“若部队不北调时穿着太热”;而且,部队到底调不调,什么时候调,还没有确定的时间,因此,还是等到真正调动时,每人“加发一棉背心及一绒裤,再发一件大衣即可”。

文章图片3

按照张令彬的话来理解,9兵团各部首长自然是认为冬装是在东北领取了。

然而,计划赶不上形势。

在原计划中,东北、华北应该可以在9月15日以前按质按量完成棉衣的制作,但到了10月底却发现缺口还很大。

东北财政部副部长倪伟在关于军事供应问题的报告中就提到:“到11月底尚需赶制40万套棉衣。”

在9兵团已经北上的情况下,张令彬只好改口说:“以后,凡调东北的部队,必须按东北标准装备齐全,不能到东北后又要东北来补充。”

这么一来,宋时轮不免手忙脚乱,赶紧去找华东军区后勤部讨论棉衣问题的。

时任9兵团政治部主任的谢有法将军在《谢有法将军文辑》中回忆起一个细节,说:宋时轮在过鸭绿江之前,曾给高岗打电话,要求直接向毛主席打电话,提出推迟两天过江,好让将士们领足冬装。但高岗阻止了。

文章图片4

不得不说,作为总后勤部副部长的张令彬,在9兵团换冬装这一问题上是有责任的。

当然,还是前面说过的话,第9兵团没能在入朝前完成全体换装的原因有很多,涉及面很广,责任也不是张令彬一个人揽得起来的。

张令彬是一个管理军事后勤方面的天才,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革命的后勤事业默默付出,深得毛主席信赖,在工作上劳苦功高。

我党、我军壮大肇始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这“三大起义”。

其中的秋收起义是毛主席亲自领导和指挥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后来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走上井冈山,继而转战湘、赣、闽等地区,开辟中央苏区,演绎出一段又一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史诗。老覃在早年写的《误杀上级的陈上将,一生紧跟毛主席,曾斥张国焘险被杀,功勋卓著》一文中,曾历数从秋收起义中走出的开国将帅,有:元帅罗荣桓,大将谭政,上将宋任穷、黄永胜、张宗逊、 陈士渠、陈伯钧、 赖传珠、钟期光等,中将即有张令彬、杨梅生、谭冠三、谭希林、赖毅、韩伟等等。

即张令彬是很早就追随毛主席的老人了。

老覃在《误杀上级的陈上将,一生紧跟毛主席,曾斥张国焘险被杀,功勋卓著》一文中写:1928年3月,陈伯钧随毛主席率领1团胜利攻克酃县后,曾误杀了时任教导队长的吕赤。

当时的张令彬就是吕赤手下的区队长。而他担任这个区队长,还是毛主席亲自“点将”的。

陈伯钧误杀了吕赤,毛主席亲自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是放了陈伯钧,要陈伯钧以后戴罪立功,将功补过。

张令彬是士兵委员会的负责之一,很不理解。

毛主席因此对他们进行耐心的疏导。

张令彬是湖南平江人,自幼父母双亡,他与弟弟张平凯靠年迈的奶奶拉扯大。

他在1925年就参加了革命,1927年跟随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

他的弟弟张平凯比他小8岁,在1928年参加了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张令彬被授予中将军衔,弟弟张平凯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一对“将军兄弟”

话说回来,随着红军战斗次数的增多,红军的伤员越来越多。

毛主席认为张令彬责任心强,而且心思缜密,又“点将”让他担任了卫生队长。

这之后,从1930年到1935年,张令彬都是从事卫生管理方面的工作,担任过第一兵站医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和卫生部长等职,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和信任。

文章图片5

长征期间,张令彬担任了九军团后勤部部长,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帮助红军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

抗战时期,蒋介石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和经济双重封锁,张令彬担任军委后勤部经济建设部长,大力发展生产,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大大地缓了边区经济上的窘境。

新中国成立后,张令彬担任了总后勤部副部长等职,为部队将士的后勤保障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可谓劳苦功高。

文章图片6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仪式中全将官的服装,就是张令彬领导设计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