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克华为何强调行军作战中的如厕问题?在战场上关乎生死

 兵说 2022-01-06

作者:铁锤杰克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打响。在抗大学习的吴克华,被调往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任副司令员。后来,5支队一部和山东纵队特务团合编,是为第2支队,吴克华任支队长。1939年,吴克华调到5支队任支队长,政委是高锦纯。

吴克华是1940年3月下旬才从鲁中青驼寺出发,前往胶东军区的。与他同行的,除第5支队交通营外,还有沂蒙山区的“抗大”第一分校派出的1大队5个队的干部及工作人员,总计600余人。此行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胶东军区下辖5支队的战力。至4月下旬,吴一行人抵达了支队驻地——招远城南。

【吴克华】

一到任,吴克华顾不得休息,带着手下参谋、干部前往栖霞县城关一带侦察,并获悉了大汉奸赵保原部将对根据地实施“扫荡”的消息。

吴克华决定先发制人。5月3日,一队日军乘3辆汽车,试图进入城关,被吴克华包围,一阵猛打。日军被围后,一边抵抗,一边向赵保原求救。为救援这一小队日军,赵保原只能将手中的“王牌团”:曾在“伪满”接受全套日式训练、装备的邓学良团派出。在迫击炮的火力支援下,该部气势汹汹地向5支队杀来。而5支队主力则在13团的配合下,与日伪军展开10多个小时的激战,坚决阻敌。

【高锦纯(1912-1995),陕西米脂人,是久经战阵的老红军】

【依托简易工事阻击敌人的八路军】

面对来势汹汹、装备精良的伪军,吴克华果断下达了“上刺刀”的命令。一番近距离肉搏,邓学良团被杀得溃不成军,最后丢下包围圈里的日军溜之大吉。最终,我军共取得毙伤敌百余人的战果,让赵保原“赔了夫人又折兵”,挨了日军一顿臭骂。

说起来,5支队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该部此前虽多次参加战斗,但要让这支队伍成为能打的正规军,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5支队的素质与老红军有很大的差异。抗战时期,很多爱国知识青年选择投笔从戎,为了将日军赶出国土而战。在5支队的干部中,有不少就是学生出身。入伍前念过六、七年书,或是当过小学教员的人更是大有人在。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这些“秀才”干部打起仗有些缩手缩脚,无法达到吴克华的要求。

其二,有的“秀才”虽然能写文章,但战术水平不高,还有许多不符合作战要求的行为,有些甚至连地图都看不懂。

随吴克华一同来到5支队的13团团长李绍桥也表示:有的“秀才”指挥员军人意识不够强,战斗意志有些薄弱。面对丧心病狂的日本兵,容易发生动摇。

【抗战时期,八路军各部越来越重视与日伪军的白刃战。在近距离的肉搏战中,除了需要力量和技巧,还需要无畏的勇气与强大的战斗决心】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资料照。官兵虽然装备简陋,但斗志昂扬】

吴克华到任后,虽然带领部队打赢了首仗,但并不代表这支部队就已经迈上正轨了。一有空,他就给大家讲课。他对官兵说: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解手,而不是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吴克华解释:八路军在游击战、运动战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紧急出动。倘若等到行军、打仗时再去解决如厕问题,不仅会影响到部队的行军速度,还会导致个人脱队落伍,甚至遇上敌军丧命。

此外,吴克华一边为支队补充缺额,一边加紧选拔、培训干部,军政两手抓。为了实现徐向前提出的“九化”(主力兵团正规化、地方武装基干化、游击队组织化、自卫团普遍化、领导绝对化、战斗顽强化、行动积极化、生活艰苦化、纪律严肃化)目标,上任伊始,5支队内几乎所有的大小事务,都要经过吴克华的批准。上至团、营、连干部的提干任命,下到战士生活,吴克华都会不遗余力地处理,只为让5支队成为一支强军。

根据“三三制”的编制,5支队下辖的3个团(13、14、15团),均扩编成3000人的主力团。就团、支队的规模而言,5支队绝对能算得上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以1940年为例,当时的山东纵队共有3.21万人,单是一个5支队就占到了三分之一。也正是在吴克华的努力下,5支队从一支单一的步兵单位,进而转变成了工兵、侦察、通讯、骑兵等专业分队于一体的正规军。

【行军中的八路军官兵】

1940年9月,5支队改编为5旅,随后在仰望顶、马石山战斗以及后续的反“扫荡”战斗中屡获战功。1945年8月,八路军下达对日军发起总攻的动员令后,5旅首战即墨、二战平度,总计歼灭伪顽近万人。其麾下的3个团,主力13团是著名的“济南第一团”;而14团(老15团番号)则是“塔山守备英雄团”,15团(老14团番号)是“潍县团”,其血脉至今仍保留在我军序列。有如此辉煌的战绩,老首长吴克华功不可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