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觉路789]——书法与人生的范式

 zzm1008图书馆 2022-01-06

《曹全碑》


五十年前,学生时代的我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花五毛钱拓碑费,郑重地请回了这方碑贴。在随后的悠悠岁月里,尽管人生辗转身不由己,但这方碑贴一直陪伴着我的左右,时不时揣摩研习不敢懈怠。五十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来到这里,从这方碑文的字里行间,似乎看到了隐藏在它秀丽与骨气并存背后的另一层含义,它就是西安碑林——《曹全碑》。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 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西安碑林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且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令人赞叹不已。东汉《曹全碑》字体流宕俊美,是我国现存汉碑中最完好的,独具风貌的稀世精品。


隶书也叫“左(佐)书”“八分”,源于战国后期,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它将篆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秦初多狱,狱吏(古“徒隶”)写公文时把小篆的圆转结构写成方折,既快且准。狱吏程邈获罪囚于云阳狱,开始整理这些字,报始皇,受认可,于是该书体逐渐流行。因程邈官职太小,属于“隶”,所以人们把他编撰整理的文字叫隶书。秦隶的出现,是我国文字史乃至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隶书也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书体。


到了东汉,尤其是东汉晚期,隶书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由于东汉实行厚葬,为歌功颂德而大兴碑刻,成为官方正体的隶书在石刻中充分展示了艺术的光彩。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呈长方形,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的结构打破了当时的书写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它的产生,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曹全碑》全称为《汉邰阳令曹全碑》,亦称《曹景完碑》,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内容为记述曹全(字景完)的功业。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明万历初年(1573)出土于陕西合阳县,清康熙壬子年(1672)后断裂缺字,于1956年移立西安碑林博物馆。


《曹全碑》属东汉末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代表作品之一,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在汉隶碑刻中属尚阴柔一类的代表作品,为历代书家推崇。此碑石黑明如涂油脂,光可鉴人,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示了汉隶的成熟。用笔方圆兼备,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清万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也被称为《合阳令曹全记功碑》,记述了曹全的生平事迹和相关的事实。
曹全为汉初名相曹参的后代,建宁二年 (169)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率兵征讨疏勒国,杀其王和德,迁右扶风槐里令,后任郃阳令。他上任后,平息叛乱、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兴建城郭,让郃阳一县物阜民丰,安居乐业。次年,这位堪称楷模的官员曹全病逝于任上,他的故吏和当地百姓纷纷捐资,于是就有了这通纪念其功德的《曹全碑》,最终留下了一块不可磨灭的历史丰碑。


同时,碑文中所记平疏勒事,与《后汉书·疏勒传》颇有出入,因碑为当时所立,故其记事为史家所重视。碑中记载了光和七年黄巾起义时,“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的形势,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曹全碑》书法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笔形经典,富于变化。其点画、横波、波挑、波磔等各类笔画形态完美,情趣多端。在多变的笔画中表现出丰富的意趣。二是圆实活脱,刚柔相济。以圆实的篆籀笔意为主,形质极佳,在笔画的起、行、住处等均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三是静中寓动,曲直相谐。行笔笔速并不是一味的“匀”与“平”,而是颇具情性。四是轻重相和,提按丰富。以细线为主调,其细而不弱,虽纤如髭发,但质感却“圆如椽”,使得整个字具有了出奇的神采。


回顾当年初学《曹全碑》,懵懵懂懂临摹仅从观察单个字体入手,了解其笔画特征,揣摩其用笔方法,品味其字迹娟秀清丽,结构扁平舒展的书风特点,并没有好好研磨其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临贴过程中总有两个困惑“使我不得开心颜”。一是人说《曹全碑》书写工整、行款整齐,但为何我在临帖时却整体效果似有凌乱?二是都说《曹全碑》结构舒展,字体秀丽而有骨气,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秀丽与骨气并存呢?


五十年后又到碑林,伫立《曹全碑》前数小时,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再到字体,认真观摩,细细体会,似乎顿有领悟。从整体上看,《曹全碑》动静结合,形态万千。从局部上看,虽然字体富有变化,但是每个字的主笔,即字的中心都处在一条线上,与整体合为一体丝毫不失灵动。在整体决定局部,个体服从整体,以及方圆兼备、刚柔并济的总体架构下,一笔一画都收放自如,顾盼得体,静中寓动,对比强烈,将汉隶的韵致发挥到了极致。


站在碑前,《曹全碑》那蚕头燕尾、曲中含直、极富波折之美的一笔一划,无疑代表着汉隶的最高峰。透过那精美书法的背后,它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它的文化价值,记录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往事,也诠释了一个未必人人皆知的人生哲理。


我们要感谢一千八百多年前那位伟大的书丹者,以及那位杰出的刻工,把这座几乎一字不缺的《曹全碑》完好的流传至今,虽然在中国书法史上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与《曹全碑》一起永世流芳,沉淀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谢谢浏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