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父母所有努力都白费

 古读 2022-01-06
一般我不做标题党,做一回,那肯定有重要的事要讲。
 

育儿知识分享了百十条,是不是按我的方法练就能让孩子上清北?实话说,我可没这个自信。

我向来主张和谐发展、持久发展。如果你也认为人应该有终身学习的觉悟,那么焦虑就肯定缓解一些。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我喜欢木心先生对此的解释——理想主义,是表示耐心较好的意思。

在养娃这件事情上,我们要有点耐心,要有长期主义的眼光。

可能有人会说,我就是从长期的角度来想的,所以才着急啊。孩子现在不搞好学习,将来生活不好搞。

家长们包括我容易陷入一种模式,即在我们当下的教育形式里,孩子只是一个“未来式”而非“正在进行式”,家长所想的都是孩子将来要怎么样,少有考虑到孩子的现在,而孩子现在所需要的是如此之多,而且正是现在所需的东西决定了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对着头脑里的“理想小孩”去培养孩子,有时候“理想小孩”就是别人家孩子那种。但是对于别人家的孩子,实际上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别人家小孩成绩好、有才艺,但这就能代表一个人?

在帮助孩子健全发展的一切所需里,最常被人忽视的,就是人性的特质——即孩子精神上的需要。——蒙特梭利

孩子内心的人格始终隐而不见,孩子在我们面前表露出来的,只剩下他们为了维护自我所做出的反应。如果反应有悖于他们的内在人格,是因为他们受到阻碍或抑制,如果父母不能看到这一点,只是一味沉浸于对外在优异表现的追逐,越努力的结果可能越不幸。

前几天知乎热榜头条的一条新闻,让我唏嘘良久。

据网友称5月21日晚上腾讯科兴C2楼一实习生跳楼自杀。而事发后不久,该当事人好友就翻查到当事人坠楼前留下的遗书。

遗书是一种很要命的文体,每一句都催人泪下。

这里就不贴全文了,我注意到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差不多高中开始,我就发现一件事:似乎不论对什么事情我都没法提起太大的兴趣,学习也好,游戏也罢,终归最后也就那样,大约是和朋友玩的时候可能还是能让我内心稍微起一些浮动。

这则新闻能上知乎热榜头条,不仅是因为这是一起让人扼腕叹息的悲剧,还因为遗书的“哀莫大于心死”的心情引发了很多共鸣和感慨。每一个点赞都是一声哀叹。

童年是永恒的救世主,反复地回到堕落者的身边,祈求把他拉回天堂。——艾默生

可以和艾默生这句话媲美的是阿德勒的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今天写这篇文章不仅是受这则新闻的影响,还因为看到一些现象让我按捺不住。有些父母为了搞孩子学习把孩子搞得痛苦不堪,硬是把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塞给孩子;对孩子不好好学习非打即骂;一方面把孩子的时间用兴趣班安排得满满当当,另一方面又指责孩子种种不听话的行为。在大人数不清的规定教条下,孩子好像永远有犯不尽的错误。

在大人不间断的教训和独断的命令下,孩子的发展受到了干扰和阻碍,在这种情形之下,孩子在萌芽过程中所有充满生命的力量将奄奄一息,他们的心理只剩下一个念头:赶快和每一件事、每一个人脱离关系,得到自由的解放。

家长想让孩子学习好,给他安排了额外的学习任务。孩子看来,本来的学习就够受的了,再加学习任务,动力更不足了。越是学不好,家长越要逼着孩子学。家长越逼孩子学,孩子越没有动力搞学习。一旦家庭教育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那么崩溃是迟早的事情。

在搞学习这件事上,要先解决动力的问题,它们往往跟能力、意愿、情绪更有关系,而不是只是时间。特别是小学一开始阶段就让孩子投入更多时间去搞学习,去建立所谓的优势,实际上是以损失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为代价。

我们必须停止在孩子生活中扮演一个看守员的角色,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准备一个尽可能不受大人监督、不会被大人的命令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环境。

给孩子自由并不表示对孩子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当孩子遭遇困难时,我们给孩子的帮助不应该只是被动的冷谈关怀,而应该用细心和充满爱心的关注,来鼓励孩子的自我发展。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帮助他们屏蔽来自社会的不良辐射,是父母应该肩负的责任。

普遍地感受到现在的父母在教育上都非常用心,很多家长都是学习型家长,学习如何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好帮手,但也要学习适时收手。老话重提:世界有尽头,尽头在铁岭;完美没有尽头,完美尽头是完蛋。

并没有一张养宝地图,能让我们按图索骥就能取得真经。就算地图是真的,修仙途中的种种考验,并不是只是考验宝宝,也在考验父母。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花板,每一个家庭也有自己的局限,我们都有一个跳不脱的佛掌。

上一篇谈论孩子写作文时说到,现在的孩子和自然越来越疏离,对于日常生活的细节缺乏常识,加上越来越小的亲友圈,他们和生活的情感链接越来越不紧密,当父母成了只在乎自己的成绩,而不在乎自己的感受,那么孩子会觉得自己成了这个世界的孤儿。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种意愿。——《少有人走的路》

通往心智成熟的路上,不止有孩子,还有父母,愿越来越多的人走上这条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