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依然坚守在林区的营林工人

 弘净 2022-01-06

  郑海芳 张清林  本报记者 郭苏民

  大兴安岭的严冬,寒风刺骨,在这刺骨的寒风中有这样一支队伍,每天冒着-30℃的严寒,天不亮就出发,直到太阳落山他们才踏着厚厚的积雪返回驻地。他们平均年龄53岁,在营林战线一干就是20多年,20年的磨砺练就了他们坚实的臂膀。20年的辛勤耕耘,让大兴安岭这片森林留下了不知多少个飘雪的记忆!他们就是大兴安岭集团公司十八站林业局永庆林场的营林工人们。

  冰封大地、白雪皑皑,正值中幼林抚育的黄金季节。早上6点,室外温度-35℃,天很黑,永庆林场森林消防大队大队长徐兴华脚踏高腰棉鞋,套两双棉袜,垫两双棉垫,穿一条厚厚的棉裤,身上穿着略显单薄的棉服,棉服里套着保暖内衣和绒衣,“上薄下厚,是林区工人的典型穿法,穿多了干不动活。”徐兴华风趣地说。

  全副武装的徐兴华出了门,喊上他的队友,开始了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徐兴华作业组由15名工人组成,承担了永庆林场近3900亩的综合抚育营林生产任务,由于作业区零散,不适合搭建帐篷, 15名作业人员每天只能通勤作业。

  来到山场作业点,马达响起, 人吆马嘶,油锯和割灌机的怒吼声,在这里汇成了林间交响曲。

  在作业现场,割灌机手姜海军说:“营林综合抚育工作安全操作要求高、劳动强度大。为了抢时间、赶进度,我们早上5点钟起床,6点半左右就到清林现场开始一天的工作。”

  中午11点多,大伙儿围拢过来一块儿吃饭。按规定,山里不能生火,所以大家都是从家里带的保温饭盒,图个热乎,匆匆扒拉几口,大伙儿又分头去干活了。“手上活不能停,要不然身上汗一凉,风一吹,像掉进冰窖一样。”油锯手李林说。

  营林技术员纪永明说:“营林综合抚育是对森林中的站干、病腐等生长不良、无培养价值的树木进行清理,保证有经济价值的林木茁壮成长。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产前指导、产中检查、产后验收’的营林操作规程。我每天跟班作业,采取现场指导和监督检查的方式,对生产过程全程监督。”

  下午将近4点,天色黑如墨,劳累一天的工人们开始返程,与进山时一路欢声笑语不同,返程时队员们已经筋疲力尽。“这样的日子要重复一冬天,才能完成全年生产任务。”李林说,“再苦再累,我们也要守好这片绿。”多么朴实的话语,看着他们慢慢消失在茫茫的大雪和黑夜中,笔者心中油然升起无限敬意。

  他们与严寒做伴,与冰雪为邻,工作中他们的脸被冻得通红、头上结满了霜,一天的工作下来,他们身体疲惫,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一停下来衣服就变成了坚硬的冰甲。作业条件虽然艰苦,可他们从来没有一个人掉队。恶劣的天气并没有影响他们坚强的意志,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收获了累累硕果,为国家的生态建设默默地守护着这片森林。

  沧桑岁月,斗转星移,20年的默默付出,铸就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他们才是林区“永远最美的人——林业工人”。

  据了解,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十八站林业局为圆满完成全年森林抚育任务,自2021年10月中旬起便多次召开会议,细化森林抚育工作推进措施,明确了责任人和任务推进时间要求,开展经常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现场培训,各林场充分发挥森林抚育示范样板地的技术培训、成果展示作用,全面提升了森林抚育工作质量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