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学一写作文就喜欢写小标题,那赵老师就先给你讲讲小标题的规范。小标题的风格要保持一致,字数大概相同,结构应该相似,例如第1个小标题叫:诗人与明月,第2个小标题就变成:易安与黄花,那就不对了。因为易安居士李清照也是诗人,这么写逻辑就不对了。这时第1个标题可以改成“太白与明月”,后面才能对“易安与黄花”,又因为一篇文章对小标题必须要三个以上,两个标题是不规范的,所以再加上第3个标题“东坡与赤壁”,这才是规范的。 这就好比刚才生硬的小标题“一、李太白”“二、李清照”“三、东坡与赤壁”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但是在写作文时啊,赵老师建议你最好不要用小标题。因为小标题会让上下段之间没有过渡,显得特别的生硬。 说到过度生硬的问题,我们要讲一下规范,就叫“过渡句规范”,一篇优秀的作品一定要有巧妙的过渡,所以各位小作者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过渡意识”,也许一开始你只会用“不仅······而且·····”“虽然······但是······”这样生硬老套的过渡,只要有过渡的意识,慢慢你就可以自如的变化了。 为什么一定要过度呢?过度的作用就是告诉读者:我在下笔之前已经胸有成竹,已经全篇的布局了。要让评卷的老师看到你的“前写作状态”,我在写之前已经胸有成竹的人。 作文的主体写完可不是万事大吉了,还要剩下一个非常重要的结尾,结尾也要规范。你有没有回尝试过,在写结尾时回到开头,注意不是重复开头,而是要回到开头,而且要升华开头。 有一篇命题作文叫《他们》,一位小作者非常敏感的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来上海进行务工的孩子们作为他的描写对象,他们随着父母一同来到大上海,开头“他们”是外乡人,是和“我们”相对的一个群体,但小作者最后写一句话:他们,终究一日也会成为我们。 这是一篇满分作文,他的结尾回到了他们这个开头并且升华了这个开头,他们和我们其实是一体的,他们是这个城市的建设者,所以同样也有资格成为这个城市的主人翁。 这样的结尾叫做“圆形结构”。诗歌《再别康桥》也用了这种圆形结构,诗的开头是“轻轻的我走了”,结尾是“悄悄的我也走了”,这种结尾就非常的漂亮。 结尾的标点也要规范,千万不要用逗号、顿号、半括号结尾,最好不要也不要用感叹号,感叹号的结尾会让人感觉在喊口号,结尾的标点符号可以是句号,可以是省略号,也可以是问号。 我的心飞向了远方······ 这样的结尾让人觉得言有尽,而意无穷。 还记得我提到过那片海吗?如果阅卷老师正在跳着读你的作文,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会问哪片海,我怎么没有看到,我真的是太不认真了啊,得多给点分弥补一下我的失误。“评卷老师能给多少补偿你呢?当然是分数了。 还有字数规范,如果一篇作文让你写下了不少于500字,你不要写到第500字的时一个句号就结束了,这样让人的感觉就是你写400字就没话了,你凑要凑,又写了100个没有营养的字,才凑够500字。就像一个弥留之际的人,终于含住一口气在500字处撒手人间了。 什么叫不少于500次呢?就是写500的1.1倍的字数是比较合适的,如果你把一篇文章压缩到不多于30个字,那你就最好写30的0.9倍,也就是27个字最漂亮。你写7个字也没多于30次,但肯定拿不上满分,因为你遗漏了太多要点了。 还有一个规范,特别简单也特别重要,那就是书写规范。把你最美的文字献给考试院评选老师吧,如果你写作文的时候什么都不会,那就去练一手好字吧。 如果你的字特别美,眉清目秀,让人见之忘俗,在炎炎夏日中,能给与评卷老师带来缕缕清爽,那你一定也会得到一个很酷的回报。 还有就是错别字,当老师看到你错别字连篇的时候,就会直接打入下一档的文章。错别字大王们要赶紧警醒了。 敲板划重点,规范性作文要做到: 第一,题目不随意 第二,开头要开门见山 第三,主体有主有次,有过渡 第四,结尾回到开头并升华 第五,作文字数最好是要求字数的1.1倍 第六,什么也不会,那就去练字吧 孩子的成长过程, 就像一棵树的成长过程, 最诚实,最外显, 浇灌什么,就长出什么。 匠心名师宣言 “教孩子的时候我全身心投入,因为我知道, 在这短暂的岁月里,我会对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 我不浪费一分一秒,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并视自己为教师和家长兼具的角色,而非仅仅是教师!” 部编版语文1-6年级上册《预习与练习》同步课课练|可下载打印 |
|
来自: 昵称415089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