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该阅读经典?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1-06

      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在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不由让我想起孔子“君子不器”的断语来。伟大的头脑总是在某一处相遇,在最高处,苏氏和孔子用不同的语言说出了同样的真理。不知道谁曾经说过,在最根本处,伟大的心灵总是想融合的,伟大的头脑总是相通的。

      心灵接触,是最根本的教育,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教育如果不能滋养心灵,或者居然是让心灵变得干涸,枯萎,甚至是在摧残心灵,教育都失去了最根本的东西,教育的存在就会成为一种罪恶。

      当灌输成为唯一的手段,当“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陶行知语)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当学生“视学舍如囹圄而不敢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愿见”成为学校和老师不愿正视却实际如此的时候,教育的存在便是一种罪恶。因为教育已经失去了最根本的东西。

      有朋友告诉我说,教育当宣扬什么什么主义,我说,教育不是宣传工具,教育当有本身的价值,独立的价值,独立的体系,因为教育不是功利主义的附庸,更不应该是政治的附庸。因为教育是关乎生命的,是让个体生命得到发展、得到开掘、得到释放的,是让个体懂得思考、懂得选择并为自我的选择勇敢地担当,是让个体生命找到最适合自我的那种生命奔放的路径并因之孜孜不倦的。

      在一次争论中,有同行对我说,读陶行知,读苏霍姆林斯基是另一些人的事,会有人专门来做这个,这些不管我的事,也不是我该做的。我本想争辩几句,想了一想,默然不语。此刻,还有什么话好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