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救救孩子——读林语堂《救救孩子》有感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1-06

学生负担过重,不独是当下教育特有,由来已久。陶行知1934年写有一文《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里面有这样的话:“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 “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读陶氏这篇文章,可用痛心疾首四颗字形容,认为这样的考法“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因为这样的考法“是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他大声疾呼“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陶行知的两句话在中国教育界很流行。一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另一句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前面一句常常被用来作为要老师发扬奉献精神的标杆,后一句常常被用来作为教育目标的口号。我们学校多功能报告厅的舞台两侧,就刻印着着句话,表示着我们对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无独有偶,林语堂1935年写有一文《救救孩子》,开首写道:陈衡哲在《大公报》及《独立评论》上发表“救救中学生”的呼吁,历述今日之中学课程之严,摧残学生身体,甚至有打伤致命者,读之令人发指。他的结论是:“我们自命为教育界的人,看了现行教育制度与课程对于青年们的健康摧残到了这样程度,还能说这不关我们的事吗?……所以我说,无论为民族的将来,为人道的慈悲……我们自命为教育界的人,尤其是握有实权的教育当局,都不容躲避这目前一个急迫的责任:救救中学生,救救这一大群将要成为残疾,变为废物的中学生!”此种现象的发生,原因很简单:校长受会考压迫,怕学生多数不及格而出丑,乃压迫教师,教师受家长压迫而压迫学生。学生是最容易欺负的,文凭与分数就是两条鞭,那有不屈服之理,在这压迫之中,你向谁去理论?会考官、校长、教师、各人须自卫,各有一个饭碗须保,谁管得了小孩子?

      林语堂站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说了这么几句话:为整个民族着想,这是危险的,中国读书人向来多愁善病,今日仍旧要制造出来多愁善病的读书人。这个思想和陶行知先生是一致的,陶先生认为这样的考法是“大规模地消灭民族生存力的……“。他们能够想到民族存亡,是令人感动的。我以前一直以为林语堂就是闲适、幽默的代名词,现在看来是错误的认识。只可惜林先生听不到我的道歉。玉堂先生在文末放了一句狠话:做成圈套,维持饭碗,而戕害青年者,其无后乎?这话确实够狠,但也见出林语堂先生急公好义,愿意为民族存亡发一声呐喊的心气来。

       林语堂先生以”救救孩子“四字做了文章的标题,鲁迅先生以”救救孩子“做了文章的结尾,这是巧合还是宿命?
  
      《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自配的时间》,当有人奇怪这里的书名号。没错,是有个书名号。因为,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这部伟大的著作里的一篇文章,题目长了一些,却似乎是是对当下的教育说的。耶稣、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爱因斯坦这些伟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的穿透力。我们直接来引用苏霍姆林斯基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大家便可明白他的穿透力,他说:“这个提法初看起来有些荒谬: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但是,这并不荒谬,而是教育过程的逻辑。学生的学习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苏霍姆林斯基接下来对学生要有自由自配时间做了一个强调,他说:“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必不可少。……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他说:“每天10至12个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讲、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够回答教师的提问,—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将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淡的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使得一个人只有学习,却没有智力生活。”

      那么怎么办呢?是不是不让学生读书、学习了呢?如果这样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要么会哭了,要么会笑了,哭是苦笑,笑是嘲笑。他提出:这并不是让学生无所事事,而是让他们扩充知识。也即是他所说的,进行多方面的智力生活。他说“学生应当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我所说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阅读。”是“处于爱好、处于求知欲望的阅读,而不是处于背诵和记忆的要求的阅读。”因为“学习要在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

      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道路。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姿态踏上这条道路?双休日的时间,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这个自习时间是不是正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让学生来进行多方面的智力生活呢?


      我们必须提示一句,让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绝不是让学生无所事事,让懒惰和散漫占据了学生的自由时间,让充满了暴力和色情的网络游戏占据了学生的自由时间,让游荡、聚会、K歌、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来占据学生的自由时间,绝不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是多方面的智力生活。《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是他的意见,非常重要的意见。让他们做些事,“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破坏情趣。” 给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是他们有可能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放任自流会养成无所事事、懒散疲塌的不良习气”。


【注】以上引号中的引文,除非特别注明,都来自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