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花源之梦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1-06

桃花源之梦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我曾天真地以为,真有那样一个美丽祥和的村子。村子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人们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世事沧桑。人事纷扰,物是人非之后,我才明白,这不过是古人一道最华丽的想象。

而我,依然不知不觉跟随你的笔头,想象你笔下的恬淡、宁静、和乐的村庄。那里流水淙淙,山谷幽碧,百花烂漫,青草萋萋,树叶莫莫,村舍俨然,宁静朴实。

读《桃花源记》,我总是想起这首诗:

我与谁都不争

与谁争我都不屑

我热爱自然,其次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熄了,我也该走了。

这里,熨烫的是失意者的灵魂,抚慰的是苦闷者的人生,关照的是疲倦浮躁的心灵。

撑一支竹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或许,就真得寻得了这一片宁静的天地:没有尘世的纷纷扰扰,勾心斗角;没有江湖的争争斗斗,血雨腥风;没有人心的刀枪剑戟,砍杀削剁。

竹篙摇摇,碎影点点,穿越历史的风云,终于来到一片田园,在这离奇而真实的洞天里别居,与陶渊明对坐,狂饮酒,发长啸,弹无弦琴,采菊东篱下,带月荷锄归,再也不长恨此身非我有,因为我早已忘却营营。

阡陌纵横,栽桑植柳;月夜明朗,绩麻纺纱。深巷烟暖,翁媪喁喁,孩童唧唧,鸡犬之声相闻。这样逍遥自在,安乐恬静的生活,不正是你遗世独立,超然绝俗的情怀勾勒出的画卷吗?

看够了耀武扬威、贪污腐朽官员的嘴脸;尝够了饥寒交迫、贫病交加的生活苦境;受够了你争我夺功名利禄的挤压,桃源是梦,也是你生活的最高理想,亦是你人生归宿的逐求。

这里人人平等,无贵贱之别,天性自然,古朴淳厚,恬淡平和,也无衣食之忧,更无红尘烦忧。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一切都那样的宁静平和,自然舒展,心灵不受纲常名教的束缚,性灵不受礼法陈规的约束,天性自然不受陈规陋习的压抑剪裁。

人人沉醉在这样祥和冲淡的生活环境中。无宠无辱,看房舍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天外云卷云舒。

陶渊明也一定是受够了现实生活的龌龊不堪,红尘滚滚的烦忧惊惧,宠辱无定的喜怒扰心,人世争斗的你来我往,悟透了人生的真谛,看清了自我的面目,看懂了人世的虚幻假象,才从心灵深处寻找这么一片明净如月、清透如镜的世外桃源的吧。

桃源,是无数人在明暗交替的光阴里做过的梦。多少人想学陶渊明归田园居,隐居山谷,弃置尘世的浮沉喜乐,再也无须低眉顺眼地看顾白眼青面,虚礼浮言,无须虚言假巧地地应对人事的纷争打斗,更不需要去应对上司或官员的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但芸芸众生,于俗世中衣食行走,尘缘岂是说断就断得了,随波逐流,人海浮沉,忙忙碌碌,尘灰满面,只有在夜深人静时,寻找晋人的高古旷达,随性自然,在内心深处筑一座桃花源,隔绝尘世,放下世间的尘心凡忧,修复自己受伤的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