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八节这一天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1-06
三八节这一天

人老了,不记事。昨天发生的事,今天就有些模糊了。健忘带来快乐,遗忘带来幸福,大约就是这个意思。高兴不高兴都是一天,莫若高兴着过吧。

日子这样一天天过下去,小宝就长大了。等小宝长大了,我也走不动道儿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

三八节的气氛,三六就开始了。不至于忘了三八节。女同事们自得其乐,在学校的社团玩了个不亦乐乎,包饺子,吃樱桃,做美食,开玩笑……

老婆也约了单位上的一些女同事早早地过了三八节。

安静的是家里,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一样。

这天早晨,依旧起床洗漱,骑车上班。吃过早点,到办公室,备课,找资料,印资料,准备下午的第一节课。稀松平常的日子。

备好课,尚有余暇,看朋友借给我的一本书。书,耐读极了。有位80后作家,简直神了,能把平常吃饭睡觉的事写得津津有味,我看了好几遍,还是没能摸弄清楚他的套路。80后崛起的作家,真是有才。民勤也有几位80后作家,语言风格和写作套路,跟老一辈大有不同,颇堪玩味。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真是至理。我想着引用原文,一翻手边的书,想起这话是在《宋元戏曲史》里,却不在身边。只好这样了。

啥时候能有个书房,想引用啥书了,抻手就够过来,这是我的一个梦想。现在不行,楼上有几本,办公室撂几本,需要的不在手边,手边的不一定需要,查个资料翻个句子,真不方便。羡慕那些能够坐拥书城静静地做学问的人。这辈子没有受到学术训练,不会做学问,这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了。只好读点杂书,过过嘴瘾。

发一则朋友圈,三八妇女节的由来。我们往往把节日都变成吃喝玩乐,中国文化有强大的改造功能,任何洋节,只要中国人愿意接受的,都改造成吃喝玩乐节。这文化的化字,真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利用放学前的一段时间,赶紧写了一篇公号文章。我的文章并无多少读者,只是自己喜欢写,也就写一点。有时碰到言词上慷慨的读者,留言鼓励,心里舒坦,也是享受。有时碰到钱财上慷慨的朋友,打赏鼓励,多有感激,又心里惭愧,生出许多感喟。

写得话题广泛,也没有固定的读者,有点天马行空。想写啥写啥,不受拘束。这跟我的天性有关。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的心思,我多少明白那么一点儿。

有时候无意中触碰到敏感话题,有人要我删了,我也就不客气地删了。我胆子小,不敢惹事。但又常得罪人,因为我说话的时候,没有顾忌,其实我是想不到,这会得罪谁。指人毛病,无非诚恳,挑人字虱,原想共勉。如是而已。

到放学时间,骑车回家。老婆随后回家,提着一些饺子。我说今天吃饺子?她说今天二月二。饺子上桌,小宝吵着说爸爸没有辣子,我拿碗给她看,碗里有辣子,她不再嚷嚷,用一根筷子戳进饺子,放进碗里蘸上辣子,塞到我嘴里。回头张嘴接了她妈喂给她的饭,然后戳饺子,蘸辣子,塞我嘴里。一顿饺子这样吃罢。小宝又自己戳了饺子,不蘸辣子,塞自己嘴里。又调皮故意让吃了一半的饺子往下掉,我赶紧用手接住,塞自己嘴里。小宝大笑,小宝碰到这样的事,都会大笑。小孩子的开心,大人根本想不到,她到底乐呵什么呢。有时候她会看着你,无缘无故地大笑,我也跟着她笑,她妈就说两个勺子(傻瓜)。我们就更大声地笑。

午睡早早就醒了。多年了,不知道啥时候落下的病根:下午第一节课,午睡就会早早醒来。骑车上班。在办公室呆了二十分钟,可以出发去教室了。拿了资料,就去。喜欢提前进教室一两分钟,走道里转一圈,开始上课。内容是学会感恩大件小事。凡事感恩,圣经这么教导。人总是做不到,反正我觉得很难。从基督教的角度说,这也是人的原罪。圣人也做不到,宰予在课上睡觉,孔子就一顿喷:真不是人!

凡人都有脾气的,也不总是时时事事感恩,人真是被罪捆绑!

下课回到办公室,坐桌前,稍微回想下刚才的课。我喜欢上完课后在脑子里把刚才的 课稍微回想一下,也不是完整地过一遍,就是坐着,让刚才课上能进入脑子的地方再进入一下,有时候是课堂上有趣的情形,有时候是自己有趣的讲解,提前没有准备到但上课却讲出来的东西,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灵光一动吧。

然后是看书,《原罪与恩典》。这是我在假期上常置于沙发上的一本书。这本书的有一个上好的中译本导言,当然奥古斯丁的精彩是无尽的思想源泉,看一遍是不够的。

有学生打报告,来取书。拿书给他,接了书就出去了。

我重新摊开书,这时电话进来,一看已经5点多了,是同学约去玩,给女同学们以及男同学的夫人们祝一下三八节。我心想,我都没给老婆祝一下三八节,也好,一起去。

打电话给老婆,她犹豫了一下,不带孩子也不好,带孩子也不好,索性就不去了。她说:你去给别人家女人祝三八节吧。我说,好吧,那我去了……

我知道漏了很多,我就是不记事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