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人得打招呼,“中国式礼貌”可能会伤孩子,父母无知孩子遭罪

 IF枕边育儿 2022-01-06

去商场的时候,遇到了很久不见的同学。她赶紧把宝宝拉到我的面前,回头对娃说,快点说:小姨好。


孩子非常羞怯的躲到了母亲的身后,同学生气的训斥娃: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呢?

我赶紧制止了同学,这也是大多数家长们容易犯的一个错误,父母遇到熟人就让宝宝打招呼,就是中国式的礼貌。

孩子可能性格腼腆,不愿意说话,并不是不懂礼貌。家长如果总是训斥孩子没礼貌,可能会让孩子心理上有压力。

中国式礼貌,有这几种表现


我国传统方式的礼貌教育,也是常见的传统礼仪。在父母那一辈人的教育下,我们从小要懂礼仪。

比如说看到自己不熟悉的人,也要上去打招呼。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礼貌教育方式,其实不一定合适,还可能会伤害到娃。



第一:大一点的孩子要让着小的


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都遵循这种理念,比如说孔融让梨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就是说,父母普遍认为,哥哥姐姐必须要让着弟弟妹妹。兄弟姐妹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家长多数都会去指责年长的孩子。

责怪他们太不懂事了,应该让着小的。其实孩子们的年龄都差不多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家长所呵护,凭什么年龄大的就要让着年龄小的呢

一位姐姐说,从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告诉她,你应该凡事让着妹妹。

这位姐姐说感觉到很委屈,好像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对。她感觉到父母做得不合理,无论年龄大小,公平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过分谦虚


骄傲使人退步,谦虚让人进步”。传统的观念里都是以自谦为主,但是过分的谦虚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表姐家孩子小学阶段品学皆优,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大家看到这个孩子都会进行夸奖,说娃聪明伶俐,前途无量。

但是表姐总会说没有那么优秀啊,总是挑孩子身上的缺点,很少表扬自己家娃。

等到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因为得不到母亲的认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成绩也因此下降了很多,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过分的谦虚只会伤害宝宝,当有人夸赞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坦诚地去接受夸奖。


第三:对不起的回答,不一定是没关系


我们小的时候,在受到委屈时可能会一味地忍让,有时受到了别人的欺负,在别人一句对不起的道歉中,就会不了了之,而且父母和老师也会告诉我们,有礼貌的孩子要懂得原谅别人。

当别人说对不起的时候,你应该回答没有关系。

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非常压抑,即便是遭到了很大的伤害和委屈,也要选择原谅。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不要总是没有界限的选择原谅别人,受了委屈可以说出来,父母要帮孩子找回尊严。


第四:看到别人,一定要打招呼


孩子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是懂礼貌的标配。家长在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礼貌时,也会看他遇到了人会不会主动地打招呼,嘘寒问暖。

有的孩子性格内向,腼腆,遇到不太熟悉的人,不喜欢说话。

比如说,同学家的娃,和我只是偶遇根本就不熟悉,孩子不想说话也是正常的,为什么要让娃假装很热情地去打招呼呢?

家长不要让中国式的礼貌,伤到孩子


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时,要理解事情的原委。兄弟姐妹之间发生了矛盾,家长不要去指责年龄大的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让着弟弟妹妹呢?

其实发生矛盾,多数是年纪小的娃故意去招惹哥哥姐姐,因为他们知道父母会在出现矛盾时,第一时间指责老大

作为家长,应该详细的了解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仔细分析之后,再用正确的方式,公平公正的解决。

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孩子不喜欢和不熟悉的人说话,是因为他们的世界非常单纯

宝宝感觉自己根本都不认识,为什么要非得去打招呼呢?

孩子和陌生人说话,感觉到非常尴尬。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和时间,慢慢地进行引导。熟悉了之后,孩子自然会主动打招呼。

当宝宝受到表扬的时候,要坦然地接受

当别人夸奖孩子的时候,家长表现得非常谦虚,总会说宝宝没有那么优秀,还会找出孩子身上的缺点来进行指责,这样才会让别人感受到不能骄傲。

如果父母一味地去找孩子身上的问题,不夸他们的优点,会让娃感觉到没有自信。

枕边育儿寄语:



家长不要总是用中国式礼貌来教育娃,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让娃在友爱的良好家庭氛围中成长,这样孩子才能够开朗乐观,变得越来越自信。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